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奧樂齊南京連拓5店搞「壓力測試」,劍指全國市場?

2025-10-23 10:00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雲棲居士

編輯/娜娜

奧樂齊又有新動作。

10月21日,奧樂齊與金鷹國際集團在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奧樂齊將入駐金鷹旗下五家購物中心,其中南京仙林金鷹店將於2026年1月與另外三家南京新店同步開業。據悉,這是奧樂齊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首次與大型商業集團簽約戰略合作協議,意義頗為重大。

此次合作揭示了這家硬折扣鼻祖在中國市場的區域擴張野心。從2019年首店落户上海,到2025年首次走出上海入駐江蘇,再到如今加速佈局南京,奧樂齊正試圖在中國市場跑出加速度。

一、從南京支點到華東縱深的戰略藍圖

奧樂齊的南京佈局絕非孤立的商業決策,而是其中國市場擴張的關鍵落子,背后暗藏着「三維遞進」的戰略野心。

在城市深耕層面,奧樂齊展現出高密度覆蓋的決心。首批5家門店均勻分佈於南京東南西北中五大區域:仙林店依託金鷹高校商圈輻射年輕家庭,河西巧刻廣場店瞄準高端住宅人羣,江北印象匯店承接新區產業人口需求,形成"全域滲透"的網絡格局。

這種佈局密度遠超其初期在上海的擴張節奏,折射出對南京市場的高度期待——參考崑山金鷹店開業「盛況空前」的表現,奧樂齊顯然希望通過密集佈局快速形成品牌認知,複製甚至超越其在上海的65家門店規模效應。

在區域輻射層面,南京的戰略支點價值被寄予厚望。作為華東重鎮,南京對蘇中、蘇北、皖南的消費輻射能力已被盒馬等品牌驗證:盒馬憑藉南京市場的供應鏈基礎,在揚州、徐州等地實現新店業績爆發。

奧樂齊中國CEO陳佳直言此次合作是「深耕華東的重要一步」,其意圖清晰可見:以南京為核心,2026年一季度同步推進鎮江、揚州佈局,構建「寧鎮揚」三角樞紐,進而向蘇北、皖南等空白市場滲透,最終形成覆蓋長三角次級城市的零售網絡。

在全國佈局層面,南京是奧樂齊「出滬入蘇」戰略的試金石。自2019年進入中國以來,奧樂齊長期侷限於上海市場,直到2025年才以蘇州、無錫為起點突破地域限制。南京作為長三角特大城市,其市場複雜度、競爭激烈度均接近一線城市,此次五店聯動相當於一場「壓力測試」:若能在南京站穩腳跟,將為其進軍廣州、深圳等南方市場提供可複製的「硬折扣+商業地產」合作模式;若遇阻,則可固守長三角優化策略,體現出審慎而堅定的全國擴張野心。

二、南京零售變局中的增量空間

奧樂齊選擇此時重兵佈局南京,恰逢本地零售市場的結構性變革期,多重機會疊加形成了「窗口期」。硬折扣賽道的空白市場構成首要機會。儘管南京超市品牌齊全度位居全國前列,集齊了山姆、開市客等國際品牌,但硬折扣業態尚未形成強勢玩家。蘇果雖佔據本地市場主導,但以傳統社區店為主,商品溢價較高;奧樂齊主打「中端客羣+高性價比」的硬折扣模式,恰好填補了市場空白。

另外,強勁的消費基礎提供需求支撐。南京202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3084元,具備強大的購買力。更關鍵的是,南京消費市場呈現「理性升級」特徵:消費者既追求品質,又抗拒品牌溢價,這種「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的心態,與奧樂齊的品牌定位高度契合。從客羣結構看,南京高校眾多、年輕家庭密集,仙林、江寧等區域的社區消費需求旺盛,而奧樂齊的即食產品、生鮮組合正精準匹配這類人羣的快節奏生活需求。

同時,政策與區位優勢創造發展條件。作為長三角特大城市,南京獲批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在貿易便利化、外資准入等方面享有政策紅利。其「承東啟西」的交通樞紐地位,不僅能輻射市內千萬人口,更能覆蓋蘇中、蘇北、皖南等周邊地區近3000萬消費人羣——這與奧樂齊「以南京為支點、拓展華東縱深」的戰略完美契合。

此外,南京政府對新零售項目的扶持力度顯著,開市客落地過程中獲得的全方位服務,為奧樂齊的門店審批、供應鏈建設提供了可預期的便利。而且金鷹集團在南京的商業影響力還為奧樂齊提供了天然背書:其購物中心不僅是流量入口,更通過「生活服務生態圈」整合了餐飲、親子、娛樂等業態。奧樂齊入駐后,可與金鷹旗下的品牌形成場景閉環,這種生態協同能力,是單打獨鬥的商超品牌難以企及的。

三、白熱化競爭中的生存考驗

儘管未來機會可期,但奧樂齊在南京市場仍面臨多重挑戰,每一步擴張都需如履薄冰。奧樂齊在華東市場面臨的競爭環境不容樂觀。南京已成為全國超市品牌競爭最激烈的城市之一:本土龍頭蘇果擁有數千家門店,深入各社區的網點優勢難以撼動,且正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山姆、開市客憑藉會員制模式積累了大量忠實客羣,南京山姆店運營八年,江北新店開業即實現客流爆發;這些對手既掌握本地消費數據,又具備成熟的運營體系,奧樂齊若不能快速形成差異化認知,很可能陷入價格戰泥潭。

而且近年來,硬折扣賽道湧入大量玩家,競爭日趨激烈。盒馬超盒算NB、美團快樂猴、京東折扣超市等玩家正加速入場,這些本土競爭對手在速度和靈活性上具有明顯優勢。奧樂齊入華六年,開設近80家門店,而超盒算NB僅用兩年多就開出近300家店,是奧樂齊當前規模的3倍還多。與本土零售商相比,奧樂齊的規模相對較小。

另外,本土化適配的深度不足也會暗藏風險。奧樂齊雖在蘇州、無錫推出了部分本土化產品,但南京的飲食文化具有獨特性,若本土化產品迭代滯后、服務體驗未能適配本地需求,即便有價格優勢,也難以實現持續復購。雖然奧樂齊已實現80%以上供應商本土化,但與中國本土企業相比,其在區域市場洞察、商品結構優化等方面仍需持續提升。

同時,品牌認知的滲透難度也不容忽視。儘管奧樂齊在上海已形成口碑,但南京消費者對其認知仍較模糊。蘇果憑藉二十余年深耕,已建立「本地可靠」的品牌形象;山姆、開市客通過"網紅爆款"營銷實現了破圈傳播。奧樂齊的「德國基因」「硬折扣模式」需要進行市場教育,而這需要投入大量營銷資源。雖然與金鷹的聯合營銷能降低成本,但如何將金鷹的客羣轉化為自身的常客,如何讓顧客羣體接受自有品牌為主的商品結構,仍是需要解決的課題。

寫在最后

奧樂齊以五店聯動的姿態進軍南京,既是百年國際零售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戰略突圍,也是長三角零售格局重構的重要變量。其「深耕華東、輻射周邊、試探全國」的野心清晰可見,「渠道綁定、產品本土、供應鏈高效、運營精細」的策略具備較強針對性,而南京市場的硬折扣空白、消費潛力與政策紅利,更為其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但挑戰同樣嚴峻,本土化的深度適配,供應鏈的擴張壓力,每一項都考驗着奧樂齊的運營能力。但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這場佈局都將推動南京超市行業從「同質化競爭」向「精細化運營」加速演進,而消費者終將在這場變革中獲得更具性價比的購物選擇。奧樂齊的南京答卷,纔剛剛下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