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3 11:04
文 | 劉婧瓊
編輯 | 阿至
封面來源 | 企業提供
具身智能作為 AI 向物理世界的進一步延伸,市場潛力巨大,成為資本在 「 脱虛向實 」 大背景下押注下一個增長極的關鍵標的。 IT 桔子數據顯示,今年前 5 個月,機器人領域融資額已達 232 億元,超過 2024 年全年總和。
除地面機器人外,無人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也是具身智能概念落地的重要方向之一。以無人機為例,機身能夠搭載多種傳感器對周圍環境進行實時感知,形成初步的「感覺」信息。而機載的AI算法則會像「大腦」一樣,對這些信息進行融合、理解和決策,通過生成的飛行指令去控制無人機完成不同智能水平的複雜任務。
讓飛行器從一個只能被遠程操控或按固定路線飛行的工具,發展成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和「行動」的空中智能體,這也是空中具身(智能)企業的終極目標,致導科技正是這樣一家公司。
致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致導科技」)成立於2014年,是國內最早一批研發微小型無人系統的公司,現為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旗下天津子公司也是「專精特新」企業。致導科技三位創始人均出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且師從北航王田苗教授,公司核心班底出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所和無人機所、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相關院校。創始人李曉宇有20余年無人機相關技術研究經歷和國家級項目經驗。目前,致導科技掌握導航、飛控、飛行器設計、光電吊艙、伺服控制等無人機核心軟硬件技術,是市面上少數具備全棧自研能力的廠商之一。
自成立以來,致導科技已完成4輪融資。最新一筆融資於2025年3月完成,由億宸資本獨家投資。目前,致導科技的新一輪融資正在進行中,由雲道資本擔任財務顧問。
李曉宇介紹,致導科技的產品包括任務載荷系統、航電系統、無人機、軟件與雲系統四大類,已批量應用於偵察、巡檢、測繪等多種場景。其中,航電系統是致導科技的基本盤業務,客户覆蓋頭部無人機企業、大型央國企、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整機業務則為致導科技帶來了新一輪增長空間,據李曉宇透露,自2025年起,無人機的收入已經超過航電系統收入。
長航時、大載重 中型油電混合無人機 QP555
純電旗艦機 QP530A
行業級旋翼無人機
無人艇
在無人機全產業鏈中,整機設計製造佔據了絕大部分價值量,而航電系統與任務載荷又是整機設計製造中的核心環節,兩者綜合成本通常佔到整機成本的50%-70%。由於技術複雜性、研發投入、適航認證要求和產業生態分工等限制,行業內能做到航電和任務載荷均自研的供應商不多,致導科技是其中一員。
李曉宇表示,致導科技具備T1級航電設備研發及算法能力,擁有國內最全的航電系統解決方案。「我們的航電業務以導航和飛控為核心,都是我們從0開始全自研的。基於導航和飛控,我們又陸續研發出來了仿真模擬訓練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移動引導起降系統、電機驅動系統等。」據悉,致導科技已經為超過900家客户提供了航電產品。
2021年左右,致導科技團隊開始涉足無人機整機研發。在無人機整機中,除航電外,另一個關鍵部件就是任務載荷。他們的最初規劃是要做一款升降式結構的光電吊艙(任務載荷),而當時市面上沒有能滿足其需求的廠家,於是致導科技在同年開啟了光電吊艙自研之路。
「以大小在一公斤級別的小吊艙為例,市面上同類產品是129毫米焦距、30倍光學變焦,我們的(產品)是162毫米焦距,我們30倍相當於它們40倍的水平;並且,我們的熱成像相機是35毫米焦距,同類型的小吊艙一般是19毫米或者25毫米焦距,這意味着我們的產品能夠看得更遠。另外,我們的產品還配備了廣角相機和激光測距模塊。」李曉宇舉例道。
在攻克核心航電和任務載荷的研發后,致導科技推出了兩款純電覆合翼、一款多旋翼無人機產品,主要面向偵察、巡檢、測繪等應用場景,其自研的航電系統和任務載荷已開始批量應用於無人機整機產品。
據瞭解,在性能指標接近甚至部分更優的前提下,致導科技無人機的整機成本能做到競品(德國Quantum Systems公司的Vector系列無人機) 的1/5左右。
根據無人機智能化的程度,李曉宇將空中具身的發展分成了三個階段:在初級階段,無人機具備智能導航與基礎避障能力。無人機可以在無GPS環境下實現位置估算和姿態穩定,依靠超聲波、紅外等單點測距傳感器進行反應式避障。
在中級階段,無人機具備自主避障與智能決策能力。這個時期,無人機的傳感器升級為視覺攝像頭、激光雷達,能夠形成周圍環境的實時三維地圖;在此基礎上,無人機能識別出不同障礙物的類型,主動規劃出安全高效的繞行路徑。
在終級階段,無人機將具備全自主作業和系統協同能力。屆時,無人機將做出類似人類的抗干擾繞行決策,從任務接收、規劃、執行到最終結果回報,整個流程都無需人工干預。
兩年前,致導科技團隊開始圍繞空中具身做應用研究,目前,其完全自研的行業級旋翼無人機已實現中級空中具身能力,通過使用激光雷達/INS/GNSS多模態定位,可實現複雜環境的連續避障。目前,該款無人機已完成技術驗證,正在天津工廠批量生產中,將陸續交付給客户。
致導科技工廠產線
致導科技的生產佈局涵蓋日照與天津兩地,能夠交付公司在手和短期新增的訂單。其中,日照工廠負責生產機體外殼、復材;天津工廠負責生產導航飛控、任務載荷等航電系統及整機組裝。
在李曉宇看來,過去無人機行業有很大一部分市場屬於集成式廠家,即通過採購各方零部件組裝成整機出售;現在的下游客户對於產品性能指標、綜合體驗感的要求越來越高,未來市場將會是集成度更高的解決方案才能滿足需求。
2025年,致導科技無人機業務的收入已超過航電系統收入。隨着無人機整機產品出貨量的快速提升,李曉宇預測致導科技2026年的收入將實現破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