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共話全球航空新藍圖 北外灘航運航空論壇發佈多項成果

2025-10-23 07:04

北外灘航運航空論壇期間,東航與上海機場聯合呈現「航空+文旅」創新成果,通過沉浸式場景展示科技賦能出行的最新實踐。

10月19日上午,2025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在上海世界會客廳開幕。今年論壇主題為「協作共促全球航運可持續發展」,論壇包括開幕式暨國際綠色航運主論壇、國際海運論壇和國際航空論壇,以及4個分論壇和10余個特色活動。

當日下午,以「創新領航 智鏈未來——科技賦能全球航空新格局」為主題的2025北外灘國際航空論壇也如期舉辦,論壇匯聚近300名全球航空領域的政企代表、專家學者等,共同探討新時代航空發展新趨勢、新路徑。

「上海始終把航空業擺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突出位置,上海航空運輸指標位居世界前列。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航空業正站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路口,上海國際航空樞紐迎來了能級提升的關鍵時期。」上海市副市長張小宏在致辭中説。

按照規劃,上海將以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全方位門户複合型國際航空樞紐為目標,以創新引領、以科技賦能,通過持續提升樞紐能級、攜手搭建空中橋樑、打造服務新體驗、加快數字綠色轉型等舉措,推動航空運輸高質量發展,為全球開放合作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韓鈞持同樣的觀點。他表示,從中國民航的實踐來看,數鏈、智能、綠色將讓民航發展更具協同性、穿透力和可持續性。

「我們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民航發展的戰略支撐,推動智慧民航建設從‘技術探索’邁向‘價值創造’新階段。民航‘智鏈’實踐,正在鏈通技術要素、鏈合產業生態、鏈接全球合作3個維度構建全新生態,為全球航空新格局注入新動能。我們要謀劃和緊盯智慧民航建設、低空經濟、可持續航空燃料3個民航領域新質生產力賽道,從生產力佈局上加快推動行業數智化、綠色化轉型。」韓鈞補充説。

毫無疑問,在全球民航業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化轉型的背景下,以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智鏈」未來已成為行業共識。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來自復旦大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法荷航集團、哈馬德國際機場、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的國內外專家,圍繞「物理鏈」與「技術鏈」兩大維度,深入解析全球航網建設的實踐路徑與未來方向。

當前,「航空+商旅文體展」構建起「立體服務新生態」。在圓桌論壇環節中,上海機場、中外文化和旅遊交流中心、中體產業集團、上海博物館協會、上海久事集團等單位嘉賓齊聚一堂,以「翱翔長三角,融合新未來:‘航空+商旅文體展’新業態驅動航運中心建設」為主題,共同探討業態創新實踐,為「航空+」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緊扣論壇主題,本屆論壇設置了數字智能與航空文旅融合互動展示環節,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航」)與上海機場聯合呈現「航空+文旅」創新成果,通過沉浸式場景展示科技賦能出行的最新實踐。

記者瞭解到,現場引入多項智慧體驗,東航展示「空中絲路」航線網絡的數字化可視圖景,併發布「數字人-多智能體」建設成果,包括數字客服「東東」和實體機器人「小東」等系列數字人,生動展現AI與航空服務的深度融合。

論壇期間,東航正式向全球旅客推出與中外文化和旅遊交流中心、久事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東航「China Pass卡」。卡內創新整合多重專屬權益體系,航空服務方面包含東航機票滿減優惠券、機上Wi-Fi體驗權益、「空港通」便捷服務及浦東過境旅客免費半日遊等特色項目。東航將通過全球營銷網點向入境旅客發放「China Pass卡」。按照規劃,未來東航「China Pass卡」權益將繼續擴展全國景點、酒店、商圈等更多應用場景,打造萬億級入境消費生態圈。

東航還與上海機場聯合發佈「絲路脈動·航路交響」主題文創,包含絲綢、瓷器及論壇紀念徽章。紀念徽章內置NFC芯片,輕觸手機可回顧歷屆論壇精彩瞬間,打造「可佩戴的數字檔案館」,以文化載體傳遞航空與文明交融的內涵。

論壇熱度還延伸至萬米高空。東航將在近400個抵達上海的航班上推出北外灘國際航空論壇主題航班,在互動中讓北外灘論壇的價值理念被更多人所瞭解和接受。值得關注的是,在10月17日米蘭飛往上海的MU244航班上,東航攜手上海City News Service共同打造主題航班。客艙內精心設計的沉浸式展示與互動體驗,讓全球旅客在萬米高空直觀感受上海的蓬勃活力與文化魅力,使這趟飛行成為一扇流動的「城市之窗」。

在10月19日上午的開幕式上,東航《打造寰宇航空走廊》和上海機場《打造「滬來滬往·適易中轉」國際航空樞紐品牌》作為樞紐聚能成果發佈。在當天下午的航空論壇成果發佈環節,中國東航副總經理萬慶朝代表東航發佈《東航全球客貨運航網建設成果》。

萬慶朝介紹説,東航始終將自身發展深度融入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助力浦東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與貨郵吞吐量全國雙第一。在航網建設上,2024年以來新開23條中遠程國際航線,通達共建「一帶一路」國家21個、通航點36個。今年年底首開「上海-新西蘭-阿根廷」航線后,東航將成為中國境內通航六大洲、國際通航點第一的航空公司。

通過創新協作,東航還設立虹橋樞紐空鐵聯運中心、異地城市航站樓,構建長三角空地一體化出行網絡。統計數據顯示,在提升樞紐中轉功能方面,2024年,東航在浦東機場完成國際中轉旅客835.8萬人次,佔機場總量的80.9%;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至479.5萬人次,同比增長26.8%,成為推動浦東樞紐國際中轉量快速增長的關鍵力量。

隨后,上海機場集團副總裁趙海波代表上海機場發佈《滬來滬往,適易中轉——全方位門户複合型國際航空樞紐的上海實踐》成果。這一品牌兼具樞紐定位和上海特色,聚焦「產品+服務+效率」綜合轉型升級,形成「三客三貨」六大產品和「四適四易」八大服務,實現「國內+國際」「空空+空地」「浦東+虹橋」「客運+貨運」全業務類型、全服務鏈條中轉能級提升,持續提升旅客體驗度、舒適度、滿意度,全力打造世界級全方位門户複合型國際航空樞紐。

「5年來,東航和上海機場集團雙方同題共答、攜手並進,推動上海成為中國最大航空樞紐,東航成為國際(地區)通航點最多的國內航空公司。」中國東航董事長王志清總結説,面向未來,民航業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做好空間的「連接」、技術的「鏈接」、產業的「對接」,以創新引領行業發展,以科技賦能行業發展,以開放合作共築美好未來。

來源:中國青年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