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3 07:36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宋迎迎
10月22日清晨,位於青島自貿片區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船笛繞港,不絕於耳。「臺塑皇輝」輪滿載鐵礦石緩緩抵港,待其靠泊干散貨碼頭86號泊位后,一場智能化的作業隨即展開……
「作業!」隨着自動化控制中心門機遠控操作員劉軍浩緩緩搖動操作檯上的手柄,幾百米外,兩臺門機的弔臂緩緩放下,精準抓取貨輪上的鐵礦石,穩穩放置在傳送帶上。
這是青島港首創的門機自動化「一對二操作」新模式。「智能化改造把‘力氣活’變成‘技術活’,現在我們一人就能遠程管控兩臺門機,不僅作業安全風險降低了,生產效率也提高了。」劉軍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作為世界第四大港、中國第二大外貿口岸,青島港不斷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智慧港口建設跑出「加速度」。該港口構建起集裝箱、干散貨、件雜貨和液體散貨四大貨種智能生產系統,實現了全流程、全貨種自動化。
智能設備的規模化,為青島港各港區高效運轉奠定了基礎,助力港口吞吐量不斷突破,支撐新增航線接連開通。
在當天中午的青島港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多塊拼接屏組成的「生產大腦」精準呈現五大港區的繁忙作業場景。屏幕上不斷刷新的生產數據與船舶動態,背后是一條條國際物流大通道的持續拓展與暢通。
「前期,我們加強了與巴西、比利時港口的聯通度,讓國際物流大通道更加順暢,為腹地企業出口設備、工程機械等物資,以及進口紙漿原料等搭建起高效海運鏈路,成功實現來有貨源、去有貨源的雙向暢通。」青島港西聯公司操作部副經理孫長傑介紹。
在紙漿碼頭作業現場,青島港紙漿客户負責人算了筆賬:「以往紙漿都是通過汽車運輸到達工廠,易發生原料供應不足現象。雙向物流大通道打通后,青島港推出全新運輸模式、定製化物流方案,大大壓縮了企業的物流成本,提高了運輸時效。」
依託雙向物流網絡,青島港已形成全程物流、多式聯運、一企一策等綜合服務優勢。今年1月至8月,該港口新增件雜貨航線5條,累計佈局件雜貨航線超40條。
青島港持續加密件雜貨航線的同時,不斷開闢集裝箱航線。今年以來,青島港新增15條集裝箱航線和3條海鐵聯運線路,涵蓋東南亞、中東、中南美等新興市場。
「我們打造了‘前港后站、一體運作’海鐵聯運模式,集裝箱海鐵聯運箱量保持全國領先。」青島港集發公司區域營銷部主任陳瑋介紹,截至目前,青島港集裝箱航線總數超過230條,海鐵聯運線路增至86條。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浪潮奔湧,青島港搶抓「智變」機遇,深耕「人工智能+港口」賽道。目前,該港口已形成以方舟TaaS大模型、高壓岸電自行機器人、超大型港口全要素調度智能體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創新成果。
今年9月,交通領域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啟動建設。承載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港口應用探索任務的青島港,將開放應用場景、提供驗證環境,建成場景創新、資源聚集、生態共贏的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加速人工智能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生態培育,驅動港航業智能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