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3 07:23
劉強東突然出手!兩天連籤4大巨頭,京東殺入新能源戰場,改寫行業規則?
來源:中庸管理
當所有人以為京東還在電商賽道深耕時,劉強東突然甩出王炸。短短48小時內,京東密集牽手廣汽、長安、小鵬、寧德時代,一場橫跨製造、銷售、物流的新能源汽車跨界佈局,驟然浮出水面。
這不是簡單的「賣車」,而是劉強東佈下的一盤大棋——從10萬級國民車的聯合打造,到海外售后供應鏈的強勢卡位,京東正以「供應鏈王者」的姿態,撕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口子,給所有玩家敲響警鍾。
一、兩天連籤四大巨頭!京東的「汽車朋友圈」有多硬核?
沒人能想到,京東跨界的第一步,就直接踩在了行業天花板上。
10月以來,京東的簽約動態堪稱「閃電戰」:先是10月14日與廣汽集團、寧德時代三方聯手,官宣推出「國民好車」,新車定名「京越V1」,定位緊湊型家用轎車,官方指導價9.98萬元-11.98萬元,將於雙11期間正式發佈並在京東平臺獨家銷售;緊接着10月15日,與長安汽車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旗下五大品牌與京東物流、零售等板塊全面綁定;同日馬不停蹄奔赴迪拜,與小鵬汽車深化海外合作,同步啟用小鵬汽車中東區域備件中心;當天還與寧德時代敲定戰略合作,聚焦供應鏈數智化與綠色轉型。每一步都精準命中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賽道。
這張「朋友圈」名單,每一個都分量十足:廣汽是傳統車企轉型標杆,以埃安平臺為新車提供製造支撐,符合中歐雙五星安全標準;寧德時代手握動力電池話語權,全球市佔率穩居第一,為新車提供「巧克力換電」技術,實現5分鍾滿血續航;小鵬是新勢力出海先鋒,在中東已佈局多個市場;長安作為自主車企「老牌勁旅」,新能源銷量同比增速達49.1%,轉型勢頭迅猛。
三方聯手打造的「京越V1」,更是直接戳中市場痛點。10萬級市場佔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的60%以上,卻長期被少數品牌壟斷。此次京東加入,手握三大「王牌」:基於3億用户消費數據精準定位需求,比如針對通勤族設計450km續航版本;依託廣汽的智能製造能力,採用高強度籠式車身,高強度鋼佔比超70%,麋鹿測試成績達75km/h以上;藉助全國超4萬家合作門店,打通「線上下單+就近提車+換電保養」的全鏈路服務。
有行業人士直言:「以前車企造什麼車靠經驗;現在有了京東的數據、廣汽的製造、寧德時代的電池,等於拿着‘用户需求地圖’造車,這纔是真正的‘以銷定產’,10萬級市場要變天了。」
二、不造車,只做「幕后玩家」?劉強東的算盤藏在供應鏈里
面對「京東要造車」的猜測,劉強東的選擇出人意料——不碰方向盤,只抓供應鏈。京東明確迴應,在合作中聚焦市場和銷售環節,不直接涉及製造,而是以平臺角色整合資源。
在與小鵬的海外合作中,這一思路體現得淋漓盡致。京東在迪拜傑貝阿里保税區運營的備件中心,是小鵬在中東規模最大的備件基地,存儲超千種配件,覆蓋G9、G6等主銷車型維修需求。更關鍵的是,通過數字化全鏈條管控,將配件交付周期從國內調撥的20天壓縮至本地3天內,售后響應速度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30%。
這本質是京東將電商供應鏈的「看家本領」平移至汽車領域。中國車企出海向來受困於「售后掉鏈子」,此前不少新勢力因配件短缺導致維修周期長達半個月,直接影響品牌口碑。而京東依託全球1500多個倉儲節點,實現「配件就近儲、訂單當日發」,甚至能快速響應迪拜沙漠等特殊場景的維修需求。小鵬工作人員透露:「有了京東的供應鏈支持,中東市場用户復購意願提升了25%,這就是確定性的價值。」
與寧德時代的合作則進一步夯實供應鏈優勢。雙方不僅建立「巧克力換電」官方直銷渠道,推廣車電分離模式,還將依託「京東養車」網絡開展電池后市場業務,並探索鈉電新品合作。劉強東要的,從來不是「分造車的蛋糕」,而是做「車企離不開的夥伴」:為傳統車企補全數字化銷售短板,為新勢力解決出海售后難題,為供應商打通物流鏈路,一條全產業鏈「服務護城河」正在形成。
三、改寫行業規則?京東的野心不止於賣車
京東的跨界,正在悄悄改變新能源汽車的競爭邏輯。
以前,車企競爭是「產品之爭」——比續航、比智能、比價格;現在,隨着京東加入,競爭變成了「生態之爭」——誰能掌握更高效的供應鏈、更精準的用户觸達、更穩定的海外服務,誰就能佔據主動。
這種改變已在國內市場顯現。京東與廣汽的合作催生了「定製化汽車」新玩法:用户可通過京東平臺參與調查,選擇外觀、配置、電池等選項,實現「千人千面」的反向定製。新車搭載的14.6英寸大屏與「京智座艙」,語音控制準確率達98%,中高配還配備360度全景影像和自適應巡航,將家用車智能配置拉至新高度。更顛覆的是購車體驗:京東APP可一鍵完成選車、試駕、金融分期,甚至能預約「車內下單生鮮」的Robotaxi體驗,真正實現「買車像買手機一樣方便」。
在商用車領域,京東與長安的合作直指行業痛點。雙方依託長安凱程的K01架構(全球首個原生數智新能源商用車架構)和京東物流場景,聯合開發智慧物流車,具備自主規劃路線、24小時不間斷運營能力,可大幅降低人力依賴與物流成本。要知道,中國物流成本佔GDP比例達14.4%,較發達國家高出2-3個百分點,這種技術融合有望推動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
海外市場上,京東正定義出海服務新標準。過去中國車出海靠「性價比」,現在有了京東的供應鏈支撐,能靠「服務體驗」站穩腳跟。就像當年用「211限時達」改變電商物流規則一樣,如今京東正用「海外備件3天達」重塑汽車出海的售后邏輯。
業內專家預判:「未來3年,‘綁定京東供應鏈’可能成為車企‘標配’。就像當年所有品牌都要入駐京東賣貨一樣,現在所有想做好銷售、想出海的車企,都繞不開京東的供應鏈。」
四、跨界不易,但劉強東從不怕「啃硬骨頭」
當然,跨界從來不是坦途。汽車行業的技術壁壘、製造標準差異、海外政策複雜性,都是京東要面對的挑戰。比如汽車製造的品控要求與電商商品截然不同,海外物流的清關流程比國內複雜數倍。
但回望京東發展歷程,劉強東從來不是「畏難者」。當年所有人質疑「電商做不好物流」,他堅持自建倉儲,最終靠物流優勢坐穩電商第二;后來有人不看好線下佈局,他推進的京東之家、家電專賣店已超1.5萬家。
這一次殺入新能源賽道,劉強東的底牌更紮實:20年積累的供應鏈能力、覆蓋全國的線下網絡、數億用户的消費數據,恰好契合汽車行業數字化、全球化轉型的需求。從2018年上線整車交易平臺,到2021年成立汽車事業部,再到2025年推進合作造車,京東的佈局早已埋下伏筆。
現在,這場跨界戰役纔剛剛開始。「京越V1」能否在雙11引爆市場?與長安的智慧物流車何時落地?與小鵬的合作會不會複製到歐洲、東南亞?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決定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競爭版圖。
但可以肯定的是,劉強東帶着京東入局,已經給行業注入了新變量。當電商巨頭的供應鏈能力撞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紅利,一場改寫規則的變革正在路上。而我們,或許正在見證一個「汽車+供應鏈」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