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線上醫保買藥何時實現與線下「同品同類」?

2025-10-23 04: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秋冬換季易患感冒,見家里藥箱空空,北京市民張煥趕緊在一家外賣平臺上,用個人醫保賬户「下單」了兩種常用的非處方感冒藥,不到半小時送到家中,結算下來現金支付不到1元……記者瞭解到,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0多個城市已開始試點使用醫保個人賬户線上購藥,告別了線下購藥「跑腿」的繁瑣。

與此同時,作為一項醫療便民服務措施,部分受訪羣眾也不禁問:「慢性病處方藥啥時也能線上買?」「何時能將業務範圍拓展到醫療器械?」醫保線上購藥是否能在便捷和安全的「雙軌道」上更進一步?記者近期進行了採訪調查。

從「跑腿」到「點單」:試點城市訂單激增

「外賣買藥刷醫保」——去年以來,這項貼近百姓生活的試點政策在全國多地加速推進。

北京去年7月1日起展開試點,參保人員可足不出戶用手機在京東、美團下單購藥,購買非處方(OTC)藥品費用可線上使用醫保個人賬户支付。目前,北京市參保人員可在多家醫保定點零售藥店線上購藥,定點零售藥店範圍覆蓋全市16個行政區和經濟開發區。記者查詢發現,京東、美團平臺上的藥店數量分別為491家、498家。「北京試點的前10天就完成了約12.9萬筆訂單。」北京市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主任楊菁告訴記者。

此外,廣州市於2024年7月31日正式啟動線上購買非處方藥醫保個人賬户支付服務。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已有682家定點零售藥店接入線上買藥個賬支付服務,覆蓋美團、餓了麼、京東等主流線上購藥平臺。上海市更早試點醫保在線支付,截至2024年6月底,在美團、餓了麼、京東等平臺已有超1000家定點零售藥店加入互聯網購藥醫保在線支付項目,完成204.7萬人次醫保結算。

記者體驗發現,平臺上支持線上醫保買藥的門店不少是24小時藥店,包括海王星辰藥房、金象大藥房、叮噹智慧藥房等。除呼吸道疾病藥品外,胃腸用藥、滋補調養等家庭常備OTC藥品均有覆蓋。

「總體來看,試點工作起到了便民利民效果,提升了羣眾通過醫保線上服務的可行性,特別是在冬季流感高發期、極端天氣、夜間等特殊場景作用明顯。」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智慧數據室主任、研究員張立強説。有調查顯示,在青島超70%羣眾初次使用醫保個賬線上購藥后會復購;在上海嘗試了使用醫保購藥的用户,月度使用頻次比未用醫保時提升了約三成。

品類「卡脖子」:OTC之外仍是空白

2021年7月,國家醫療保障局發佈《關於優化醫保領域便民服務的意見》,指出要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按照線上線下公平的原則和醫保支付政策,根據服務特點完善協議管理、結算流程,積極探索信息共享,實現處方流轉、在線支付結算、送藥上門一體化服務。

多位受訪者表示,網絡購藥平臺逐步接入醫保支付服務,打通醫療服務「快車道」值得推廣,但目前多地主要還是圍繞常見的非處方藥展開,且有的地方消費者遇到「線上醫保藥品品類和線下醫保個賬購藥時不一樣」的情況。此外,購買處方藥尤其是老年人買一些慢性病處方藥還得線下跑腿。「北京等地只侷限於OTC,去年流感季我想買‘速福達’,還得去醫院掛號找醫生給開方。同一家藥店,線下買藥能用醫保個賬支付,線上卻不能。」一名北京市民説。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試點情況看,青島、合肥、上饒支持全品類;東莞、珠海等少數城市支持OTC和醫療器械,其余城市僅支持OTC。「藥品能不能做醫保結算,首先藥品需要在醫保局的結算系統里對應有一個醫保編碼。」該人士説,因為每年有不同的新品牌、新葯品上架,醫保編碼庫是動態的,但落到各地方時會在此基礎上進行增減,「相當於地方有一個自己的小目錄」。

此外,記者瞭解到,個別地市醫保部門比較保守,一開始試點時習慣性地以最小範圍去做,如選5至10家藥店,且在試運行期間推廣較慢。「畢竟是一項新興業務。」一名業內人士説,線下藥店開通醫保定點也經歷了從混亂到有序的過程,形成了分級分類管理、協議動態管理等規則。從謹慎試點到逐步放開,線上醫保購藥試點應用同樣也會經歷驗證。

日前,國家醫療保障局明確要求定點藥店不得對醫保參保人員實行不公平、歧視性價格,不得以高於非參保人員的價格銷售藥品,將定點藥店「陰陽價格」行為納入重點監控事項,以保障羣眾購藥權益。

業內人士認為,「藥販子」藉機倒藥、藥店串換藥品等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張立強説,線下醫療機構和藥店面臨強監管,如果「鑽空子」或欺詐騙保會受到嚴厲懲處,對經營主體來講是「不可承受之重」。目前,部分區域尚未開通醫保線上支付政策,探究其原因,大多源於地方醫保平臺信息化水平限制或對線上資金、個人信息安全性等方面的顧慮。

張立強介紹,目前廣州市醫保局提出持續推動「互聯網+醫保服務」深化應用,繼續開展醫保藥品外配處方業務,釋放了擴大線上醫保個賬購買藥品品類的積極信號。基金監管等方面,北京等試點地區也在不斷優化完善、積累經驗,採用人臉識別、藥品追溯碼等技術防止欺詐騙保,保障基金安全。

推動升級:形成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醫保服務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跨省醫保報銷落地、電子社保卡實現「一卡通辦」等一系列醫療服務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受訪人士表示,要加緊研究、跟進監管,確保醫保線上購藥在便捷和安全的雙軌道上推進。

張立強認為,要發揮線上便捷性優勢,聚焦重點人羣尤其是老年人等慢性病患者,推動其常用藥和醫療器械在線上實現醫保個賬支付,以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更好保障羣眾基本用藥需求。「推動線上購藥覆蓋全品類短期雖有難度,但應以此為目標,逐步實現線上線下醫保個賬購藥品類一致。需結合電子處方流轉系統、互聯網醫院在線複診開方等,滿足羣眾多樣化醫療需求。」

專家表示,廣大參保人員可使用國家醫保局推出的藥品比價小程序,利用醫保信息系統實際結算價、藥店零售價等信息,提供定點藥店價格比較、位置導航等服務,形成以市場為主導的價格比較機制,對周邊藥店「貨比三家」,用羣眾的力量規範引導定點藥店公平合理、誠信定價。

此外,針對線上醫保購藥背后存在的「數字鴻溝」以及防範欺詐騙保等問題,監管部門、購藥平臺、互聯網診療機構等各方應引起足夠重視,通過不斷創新完善監管手段,共同構建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醫保服務體系。

「藉助數據流動,整合追溯碼、處方覈銷等功能,實現藥品流、交易流、信息流三流融合的全流程追蹤和留痕,應用大數據監管模型,確保醫保基金合理合規高效使用,守護基金安全及用藥安全,讓羣眾更快、更好地用上所需藥品。」張立強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