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雙流 建強空港智造區 奮力譜寫「智造航空港」發展新篇章

2025-10-23 02:49

轉自:成都日報錦觀

雙流 建強空港智造區 奮力譜寫「智造航空港」發展新篇章

空客服務公司Satair成都公司收購了一架A319飛機機身。

空港智造區。(戴傑 攝)

西部生鮮港內,四川美沿遠洋食品有限公司正在進行三文魚加工。 西部生鮮港內,四川美沿遠洋食品有限公司正在進行三文魚加工。

9月蓉城,一架空客A319飛機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平穩降落,它將在空港智造區開啟「退役生活」——被拆解后的零部件將通過全球航材分銷網絡獲得新生,徹底改變國內航空公司處置退役飛機需遠赴歐美的歷史。此舉標誌着雙流成功打通飛機「收購—拆解—分銷」全流程環節,在航空循環產業鏈運營能力上實現關鍵突破。

從飛機拆解到航材分銷、從研發設計到人才匯聚,隨着「立園滿園」行動持續深化,航空產業規模倍增,一張覆蓋先進製造業的生態網在雙流越織越密。

今年7月召開的雙流區委十四屆十次全會提出,要聚力塑造「一心三城三區多園」城市格局,加快建設「智造航空港、幸福公園城」。作為「一心三城三區多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124.87平方公里的空港智造區通過打好門户樞紐開放、「立園滿園」招商、產業迭代升級等七大攻堅戰,逐步躍升爲雙流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主陣地。圍繞做強核心產業生態、推進產城深度融合、夯實發展保障支撐,園區內構建起了良性發展的產業「雨林」生態,進一步聚力打造「智造航空港」主陣地、「幸福公園城」樣板區。

鏈主引領

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剛剛過去的9月,空客服務公司Satair成都公司完成首次資產採購,從中飛租賃公司收購一架A319飛機機身。據預測,該項目投運后可年處置50-60架飛機,實現超百億元規模的航材估值和交易。這標誌着雙流在航空循環產業鏈運營能力上實現關鍵突破。

作為實施平臺,空客(成都)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是空客在歐洲之外的首個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該中心採用的拆解技術可實現飛機重量90%以上的回收利用率。「這次合作不僅是雙方攜手共進的有力例證,也體現了各方在飛機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提供全面、高效解決方案的承諾。」中飛租賃(天津)公司總經理劉東智表示。與此同時,中國商飛在雙流的佈局也持續深化。中國商飛在此建設大飛機示範產業園,聚焦C919運營支持和產業鏈延伸,其成都維修基地是上海之外首個深度維修項目。

中國商飛與空客兩大「巨頭」比鄰而居,構建起互補共贏的產業格局。圍繞鏈主中國商飛,佈局國內領先的央地合作大飛機創新示範園;圍繞鏈主空客,規劃佈局空客全生命周期配套產業園,打造航空循環利用產業鏈……按照計劃,雙流區將「企地並進」做強空港智造區,突出專業化、特色化方向,抓住用好中國商飛、空客、四川國際三大「鎮園之寶」,打造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主戰場。

樞紐賦能

構建開放型產業生態圈

機場是一座城市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途徑,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放眼全球,每個國際大都市都擁有發達的航空樞紐功能,航空客流與城市發展相輔相成。

圍繞建強空港智造區,雙流將「門户樞紐開放攻堅」作為七大攻堅戰之首,「客貨並舉」推動空港國際門户樞紐能級躍升,構建「通道帶物流、物流強貿易、貿易聚產業」新格局,不斷推動「城市的機場」向「機場的城市」轉型。

截至目前,基本實現內陸地區航空口岸功能全覆蓋,具備7×24小時通關服務能力,形成直達全國70余個大中城市的客運航線網絡和20余條覆蓋「歐美亞」的國際貨運航線網絡;「客貨並舉」建強高能級開放航空門户樞紐,加密織優「北上廣深烏拉寧杭」快線網絡,構建「歐線為主、兼顧美亞」國際貨運航線網絡,力爭2025年客運吞吐量衝刺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突破65萬噸。

口岸功能日益完善,每天從成都進出口的貨物不斷增多、貨物類別越來越豐富,為開放型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一系列舉措不僅提升了雙流機場的樞紐能級,更為空港智造區內的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以三文魚進口為例,憑藉高效直達的航空貨運網絡及便利化的通關監管舉措,來自北歐深海的三文魚最快48小時可直達市民餐桌。不久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三文魚智能加工廠在雙流西部生鮮港試運行,三文魚「遊」進成都,經過分揀、切割、打包等加工后,被快速轉運到全國各地,不僅豐富國內消費者餐桌,還可以中轉供應日韓、東南亞等地市場,以「口岸賦能」發展樞紐經濟,推動口岸與產業融合發展。

創新驅動

培育產業生態雨林

「立園滿園」不僅是企業的聚集,更是創新生態的培育。雙流空港智造區正着力打通產學研融合通道,構建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雨林。

世界500強企業的投資動向是地區發展活力的風向標。從空中客車的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項目投運到斯倫貝謝中國陸地服務總部投運,雙流正成為越來越多「巨頭」的投資熱土。

9月15日,斯倫貝謝中國陸地服務總部在雙流正式投運。這一總投資7億元、佔地42畝的新基地規模較原基地擴大4倍,全面整合了技術研發、設備維護、作業管理、遠程支持等核心功能。其投運不僅提升了空港智造區能源裝備產業的能級,更彰顯了其對本地營商環境和人才優勢的認可。斯倫貝謝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柯寧表示:「成都的創新活力與人才優勢與斯倫貝謝的全球發展戰略高度契合。」

圍繞「建強空港智造區」這一目標,雙流通過打好七大攻堅戰,打造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主陣地。創新特色化園區發展實踐,按照「一個院所平臺+一個工作專班+一個特色園區+一個產業賽道」模式,在空港智造區內打造了中核民用核能產業園、聚光光電產業園等10個專業特色園區。

以電子信息產業集羣為例,區內聚集了空港聚光光電產業園等特色園區。作為雙流首個專業光電產業園區,空港聚光光電產業園10棟載體主體已全部完工,依託中國科學院光電所、四川大學「一校一所」優質的光電技術外溢資源,重點圍繞光學材料、光學加工等研究方向,截至今年6月已引進企業14家,其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家。此外,截至今年2月,中核民用核能產業園引入項目32個、總投資167億元,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集聚企業200余家。

一邊是特色園區火熱投運,一邊是在建項目拔節生長。星際榮耀航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可重複使用液體火箭生產基地項目將於今年10月底動工建設,促建過程中雙流經開區做實「一企一羣」工作法,以「建羣—用羣—督羣」閉環機制實現資源整合快速化、問題響應不過夜,聯合多部門將審批周期壓縮50%以上,實現「簽約即供地、拿地即開工」,創造了國內商業航天運載火箭項目建設的「成都速度」;在物聯網產業園區建設現場,施工人員與多臺吊裝設備協同作業,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園區內,成都空港蓉芯先進製造產業園主體結構驗收完成,室內砌體完成80%;千嘉科技智慧燃氣研發生產基地已完成五方主體驗收手續,正在準備資料進行竣備手續辦理……多個項目以建設「加速度」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實施科技企業培育工程,雙流區推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累計突破600家;大力推進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力爭2025年促成40項科技成果在本地轉化應用。根據規劃,到2025年,雙流區將實現空港智造區外貿進出口超100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總量突破500家;航空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

盧佳麗/文 除署名外圖據受訪單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