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2 21:01
(來源:光伏見聞)
羅斯資本(Roth Capital)最新報告顯示,美國多晶硅產品進口關税細則最早可能於本月底正式公佈,較此前預期的2026年3月大幅提前。這一決策提速背后,很可能與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直接相關。
該機構清潔技術領域董事總經理兼高級研究分析師Philip Shen在分析中明確,針對多晶硅及其衍生品進口的232條款關税,發佈時間將早於市場預期。其援引消息稱,白宮已明確「希望在本月底敲定關税公告」,並進一步預判細則「將在本月底或11月上中旬正式出臺」。
232條款法定調查期為270天,原計劃2026年3月纔會公佈最終裁定。Philip Shen指出,本月初中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強稀土出口限制,成為推動白宮加速推進關税決策的關鍵誘因——「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措施,顯著加快了白宮針對中國相關產業的政策落地節奏」。
自今年夏季美國啟動232條款調查以來,多晶硅關税細則落地一直是全球光伏行業關注的焦點。就在上周的美國光伏電池技術大會上,仍有業內人士判斷「美國政府或更優先推進半導體關税,多晶硅關税並非重點」,但當前政策推進節奏已徹底顛覆這一預期。
業內分析師普遍認為,此次232條款關税大概率覆蓋全產業鏈——不僅包含多晶硅原料,還將涉及硅片、電池、組件等太陽能核心產業鏈環節。Philip Shen在報告中特別強調:「市場不應僅聚焦關税税率,配額結構的設計將更關鍵。」
據瞭解,美國繁榮聯盟(CPA)已提交關税配額(TRQ)提案,建議對進口產品徵收階梯式關税:組件0.20美元/W、電池0.10美元/W、硅片0.07美元/W、多晶硅10美元/kg。同時為「可信盟國」(定義為「擁有安全非中資控制供應鏈」的國家)設定配額:硅電池、硅片及硅錠30GW,多晶硅4萬噸。
這一提案已成為行業預判基準。羅斯資本9月行業報告就曾指出,儘管缺乏同類政策先例,但232條款最終裁定「大概率貼近CPA的產品專屬關税方案」;另據PV Tech Premium報道,有行業分析師也明確表示,當前已將CPA提案作為關税落地的「基準情景」進行推演。
但Philip Shen在最新報告中給出更謹慎預判:CPA提出的配額標準「可能過高」,實際落地配額或「顯著下調」,且不排除按國家分級設定配額的可能。這一變化將直接推高美國本土組件價格,進而影響光伏項目投資回報。
當前美國光伏製造業正面臨「下游強、上游弱」的結構性矛盾:組件製造產能已實現規模化落地,但多晶硅、硅片等上游環節本土產能嚴重不足,高度依賴進口。232條款關税疊加即將實施的「受關注外國實體」(FEOC)限制,將進一步加劇上游進口壓力。
行業已開始提前應對。韓國化工巨頭OCI集團上周宣佈收購越南一家硅片廠多數股權,核心目的就是為其美國子公司Mission Solar規劃中的電池工廠,鎖定非FEOC渠道的硅片供應。
羅斯資本指出,First Solar或成為232條款的「最大受益者」。作為美國本土產能最大的組件企業,First Solar採用的碲化鎘薄膜技術路線與硅基光伏完全獨立,可徹底規避多晶硅關税及相關貿易限制的影響。
業內人士分析,若關税細則如期落地,全球硅基光伏供應鏈將加速向「美國盟國」轉移,而First Solar等非硅基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將進一步凸顯,美國光伏市場格局可能迎來結構性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