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2 22:13
(來源:北京商報)
作為2025年第二批IPO抽查企業之一,山東東岳未來氫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來材料」)的IPO進程也一直走在聚光燈下。進入問詢階段逾三個月后,未來材料科創板IPO再迎新進展,公司近日對外披露了首輪審覈問詢函回覆。衝擊上市背后,未來材料2024年營收、淨利雙雙下滑。不過,未來材料表示,今年1—6月,公司業績下滑趨勢已放緩。除了業績波動之外,未來材料2024年的研發費用也在下降,研發費用率同步走低。與此同時,縱觀未來材料招股書,東岳集團出現次數較多,旗下子公司既是未來材料股東又是未來材料大客户、供應商,這種關聯採購、關聯銷售情況也遭到了上交所重點追問。
上半年業績下滑趨勢放緩
10月21日,上交所官網顯示,未來材料科創板IPO對外披露了首輪審覈問詢函回覆。
據瞭解,未來材料主要從事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及其關鍵材料、衍生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科創板IPO於2025年6月27日獲得受理,當年7月18日進入問詢階段。
在IPO申報獲得受理前,未來材料營收、淨利於2024年均出現明顯下降。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5.24億元、7.21億元、6.4億元、3.49億元;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1.43億元、2.3億元、1.65億元、9266.91萬元。其中,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佔比95%以上。
未來材料在回覆上交所問詢函時表示,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及淨利潤較2023年下降,主要系高性能含氟功能膜關鍵材料相關產品受行業產能增加,競爭加劇,相關產品銷售收入下降所致。今年1—6月,公司業績下滑趨勢已放緩,未來公司出現業績大幅下滑的風險較低。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祕書長袁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對於IPO申報企業而言,淨利潤的波動本身並不直接決定其申報的成敗,但它是監管機構評估公司盈利能力、穩定性和成長性的重要指標。如果公司能夠合理解釋淨利潤波動的原因,並展示其具備持續盈利的能力和穩定的業務模式,那麼這種波動對申報進程的影響是有限的。
分產品來看,2025年上半年,未來材料高性能含氟功能膜、高性能含氟功能膜關鍵材料及其衍生材料銷售金額分別約為8557.46萬元、2.59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24.83%、75.17%。
主營業務毛利率方面,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高性能含氟功能膜毛利率分別約為38.21%、52.61%、62.17%、67.17%,逐年增長;不過,公司高性能含氟功能膜關鍵材料及其衍生材料毛利率分別為50.02%、56%、41.34%、31.42%,於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接連大幅下降。
研發費用率走低
作為科創板IPO企業,研發費用投入是衡量企業研發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然而,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未來材料研發費用率接連下降。
數據顯示,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6029.5萬元、8864.13萬元、6107.4萬元、3100.66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1.51%、12.29%、9.54%、8.89%。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均值而言,公司報告期內研發費用率始終處於較高水平。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公司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約為5.34%、6.2%、5.7%、5.24%。
「若因研發項目節奏、效率提升等因素導致研發費用率下降,但公司仍保持技術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這對於企業研發能力影響不大。但如果是過度削減研發投入以追求短期財務指標好看,則不合理。」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從募資情況來看,本次衝擊上市,未來材料擬募集資金約24.46億元,其中2億元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其余募集資金則擬分別投向300萬㎡/a全氟質子膜及配套化學品項目、3000萬㎡/a乙烯-四氟乙烯(ETFE)特種薄膜項目、1000萬㎡/a微孔膜項目、5000t/a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項目、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項目。
大手筆募資補流背后,未來材料卻於報告期內接連進行現金分紅。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公司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約為4342.89萬元、4428.57萬元、2214.28萬元,合計約1.1億元。
與東岳集團關聯密切
從未來材料的成長曆程來看,與東岳集團存在着緊密的資本關聯。
回溯歷史,2017年12月15日,未來材料前身由東岳集團下屬企業華夏神舟、新華聯控股和北京旭日興隆共同出資設立。公司成立后,初期向東岳集團下屬企業東岳高分子、華夏神舟購買相關專利;通過歷次資產購買及出售,華夏神舟、東岳高分子相關資產均轉移至公司,與公司主營業務不相關的資產均轉移至東岳集團其他下屬企業。
截至今年上半年,未來材料與東岳集團子公司的關聯交易仍未停止。
具體來看,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東岳集團全資子公司東岳氟硅均穩居公司前兩大客户之列。而截至問詢函回覆報告出具日,東岳氟硅還直接持有未來材料8.33%股權。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東岳氟硅分別系公司第二、第一、第二、第二大客户,公司對其銷售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3.33%、14.19%、13.44%、15.44%。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東岳氟硅之外,公司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存在較大變動。
身為未來材料大客户的同時,東岳氟硅還於2022—2024年擔任公司第一大供應商的角色,公司期內對其採購金額佔比分別為43.69%、31.8%、16.02%。不過,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2025年1—6月,公司對東岳氟硅採購比例降低至3%以下。
從控制權方面看,在未來材料IPO申請獲受理的三年前,公司曾於2022年經歷一場控制權更迭。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初,未來材料為新華聯控股實際控制人傅軍及其女傅爽爽共同控制的企業,其中,新華聯控股及其下屬企業通過控制東岳集團而間接擁有公司35.17%的表決權。2022年,由東岳集團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張建宏從傅軍、傅爽爽父女二人手中接手了公司控制權。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張建宏合計控制公司35.5%的表決權。
對於上交所提出的有關於公司獨立性的疑問,未來材料在問詢函回覆中明確表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與東岳氟硅、東岳集團的業務、生產經營場所等能夠清晰劃分,具有獨立性。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未來材料方面發去採訪函進行採訪,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覆。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 王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