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無卡時代」來臨,蘋果「引爆」eSIM手機商用

2025-10-22 21:38

10月13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全線開閘」,正式獲批開展eSIM(嵌入式SIM卡)手機商用試驗,試點範圍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用户無需實體SIM卡即可完成網絡註冊。

此前,蘋果公司宣佈iPhone Air國行版10月22日正式發售,該機型為國內首款僅支持eSIM的智能手機。京東10月17日數據顯示,iPhone Air在預售階段創下1秒成交額破億元的紀錄。在此帶動下,華為、OPPO等國內廠商稱將陸續推出eSIM手機。

eSIM手機大規模商用箭在弦上。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如何實現國產供應仍「等米下鍋」。記者近日聯繫多家封測廠商瞭解到,他們並不直接面對終端廠商,國產eSIM芯片如何供應,要向紫光國微通富微電等了解。

10月20日,紫光國微證券部人士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eSIM芯片技術成熟,可兼容全球400多家運營商,但國內最終能選擇多少家運營商接入,合作方究竟是運營商還是手機廠商,商業合作模式目前仍待明確。

有消息稱,iPhone Air的eSIM芯片核心供應商為環旭電子,但該説法被公司否認。10月20日,環旭電子證券部人士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公司業務與蘋果無關聯。部分應用於智能穿戴的SiP(系統級封裝)模組中集成有eSIM功能,未有獨立的eSIM模組應用於客户的端側產品。

蘋果公司宣佈iPhone Air國行版10月22日正式發售,該機型為國內首款僅支持eSIM的智能手機。圖為成都太古里蘋果商店。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國內曾推動相關業務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多家涉eSIM芯片業務廠商,多數人士向記者表示,eSIM手機商用試驗開啟不久,此前有物聯網eSIM業務經驗,未曾應用於手機,但會持續關注這方面的機會。

國內eSIM應用於智能手機處於起步階段。過去十多年,國內相關政策曾積極推動eSIM技術落地,並經歷了探索、試點、暫停、重啟四個階段。

2015年起,中國聯通率先啟動eSIM技術研發。2017年,中國移動推出了全球尺寸最小的eSIM NB-IoT通信模組。隨后,國內eSIM應用從可穿戴設備擴展至物聯網領域。不過,2023年,三大運營商以「業務維護升級」為由,同步暫停了eSIM 一號雙終端業務及獨立eSIM辦理申請,國內eSIM市場陷入停滯狀態。eSIM產業鏈中的芯片設計、封測、終端製造及配套材料企業的業務進展也受到了影響。

紫光國微是國內首家實現eSIM全球商用的芯片商,公司已成功推出並量產多款符合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及國內通信標準的eSIM產品。

公司證券部人士向記者介紹,公司在eSIM芯片業務上已有銷售,主要分為兩類場景:一是在手機端,僅在國外市場銷售;二是在非手機類應用場景中,國內已有使用案例。

今年9月22日,華大電子官網發文稱:「公司與全球領先的eSIM服務商Valid聯合宣佈,雙方共同開發的SGP.22V2.5eSIM操作系統(OS)已全面通過 GSMA eUICC Security Assurance(GSMA制定的一套安全保障標準)認證。這一重大技術突破將賦能全球設備製造商,為用户提供無縫、安全的eSIM體驗。」

即便此前未在國內有過落地案例,但相關廠商正在積極關注eSIM可能帶來的巨大機遇。

10月17日,新恆匯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會關注eSIM市場需求變化,積極開發新技術、新工藝,努力擴大市場份額。

10月19日,長電科技芯片封測技術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具備行業領先的圓片級芯片封裝(WLCSP)等先進封裝技術,並積累了豐富的量產工程經驗和全球交付能力,可應用於eSIM芯片相關封裝領域。

「公司看好eSIM領域的市場機會,願與相關合作夥伴一起,不斷推動移動終端產品朝着更輕薄、更智能、體驗更優的方向發展。」上述封測技術專家表示。

「得等相關細則出來」

eSIM手機芯片國產供應核心並非是技術,而是新商業模式下eSIM如何嵌入手機的相關協議與細則。

紫光國微證券部人士向記者介紹,直接對接的客户究竟是手機廠商、運營商或是其他方,均未確定,需由工信部及運營商主導明確運營模式后,才能確定最終合作方案。公司eSIM芯片技術成熟,可兼容全球400多家運營商,但國內最終能選擇多少家運營商接入,合作方究竟是運營商還是手機廠商,仍待清晰。

「我們得等相關細則出來,才能確定國內手機端eSIM芯片的供應方案。畢竟現在連合作對象都沒法確定,更談不上具體的出貨和訂單了。」上述人士向記者表示。

在推動eSIM業務上,三大運營商的行動策略存在一些差異。中國移動明確提出開展eSIM芯片與操作系統的國產化技術攻關,研究開發功能更強、更加安全的eSIM終端和芯片。

中國聯通稱,公司始終引領eSIM技術應用與創新。自2015年啓動技術研發,2018年國內推出eSIM可穿戴業務,再到陸續獲得物聯網、筆記本與平板類業務許可,已累計適配終端75款,服務用户規模突破數百萬。未來將繼續與產業鏈各方攜手,共建開放、協同、共贏的eSIM產業生態。

中國電信稱,將攜手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建「開放、協同、共贏」的eSIM產業開放生態,共同推動通信行業終端形態革新、服務模式重構、產業生態升級。

10月20日消息,蘋果公司無線軟件技術與生態系統副總裁Arun Mathias及無線技術團隊成員Anjali Jotwani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未來將在中國內地市場推出eSIM快速轉換功能(eSIM Quick Transfer)。

國產芯片企業能否接得住市場需求?關乎國內通信產業新一輪發展的無卡之戰,尚待啟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