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2 19:56
轉自:揚子晚報
近日,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佈2025年鐵水聯運品牌線路培育典型案例名單,徐州陸港集團申報的「徐州—連雲港港」集裝箱鐵水聯運線路成功入選,也是江蘇省唯一入選的線路案例,標誌着徐州在國家多式聯運體系建設和區域物流樞紐能級提升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徐州—連雲港港」鐵水聯運線路自2021年11月首發以來,充分發揮徐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深度整合鐵路、公路與港口航運資源,於2024年4月正式納入全國鐵路運行圖,形成了「常態化開行、標準化管理、規模化運營」的高效運行體系。通過強化鐵路與水路運輸的無縫銜接,「徐州—連雲港港」線路有效打通了內陸與沿海的物流大通道,增強了資源要素跨區域流通能力,目前線路月均開行頻次可達10班,班列運行時效從30小時壓縮至8小時,服務範圍覆蓋徐州及蘇皖魯豫交界地區,重點支撐工程機械及配件、橡膠製品、光伏組件等出口產業發展,為區域外向型經濟注入了強勁動能。
2024年徐連鐵水線路開行5028標箱,同比增長77.9%;2025年1—9月開行4946標箱,同比增長29.82%,在提質增效、降本增效等方面成效顯著。
此外,「徐州—連雲港港」集裝箱鐵水聯運線路推行「一次委託、一單到底」的「CCA一單制」模式,簽發以徐州為起點經連雲港出口的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單,為出口企業提供「門到門」「門到港」的全程物流運輸服務;通過「港口功能前置」服務模式,將連雲港港口空箱前置到淮海國際陸港,為企業節約3至4天的空箱調撥時間,幫助企業降低綜合物流成本約15%;創新推出外貿「鐵路箱下水」服務模式,省去了從港口調撥空箱的時間,運輸時效提升30%以上。通過這些創新舉措,徐連線路的綜合效能得到顯著提升,逐步構建起高效協同、成本集約的陸海聯運新範式。
近年來,徐州陸港集團堅持以打造「區域性國際陸港物流樞紐」為目標,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配套功能佈局。淮海國際陸港集裝箱集結中心二期堆場、供應鏈服務中心、集拼箱作業區等項目相繼建成投用,實現了集裝箱集散、倉儲、報關、轉運、信息調度等功能的「一體化運行」,大幅提升了班列運行效率與物流服務能力。
同時,陸港集團積極融入國家「公鐵水空」多式聯運體系建設,以獲批「連徐中歐班列國家集結中心」為契機,攜手連雲港港共同推進港口與內陸樞紐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和設施互聯,探索「港口前移、服務下沉」的合作新模式,打造徐州陸港-連雲港海港陸海聯動示範標杆,形成了陸海統籌、干支聯動的物流發展新格局。
徐州陸港集團負責人表示,入選交通運輸部鐵水聯運品牌線路,是對徐州陸港集團在多式聯運通道建設、服務創新及區域經濟支撐作用上的充分肯定。下一步,集團將以此為契機,持續強化「徐連陸海聯動」,深化與連雲港港在堆場、倉庫、碼頭等方面的合資合作,推動智能化物流系統與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建設,不斷提升多式聯運的集約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為徐州加快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打造「一帶一路」節點城市貢獻「陸港力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記者 馬志亞 通訊員 陳恆 梁冰 王冰 (圖片由淮海國際港務區提供)
校對 朱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