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場關乎科技主導權的豪賭:美澳85億協議,真能撼動中國稀土霸權?

2025-10-22 15:21

(來源:寰球財評)

中方亮出稀土牌,特朗普10天忐忑后尋到「破局招」?真相沒那麼簡單……

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國急得團團轉,就在這時,澳大利亞主動站出來,想幫美國解燃眉之急。

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簽下了一份價值85億美元的關鍵礦產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未來半年里,美澳會向澳大利亞的稀土礦項目投入超30億美元,這個項目的稀土礦預估價值能超過530億美元。除此之外,美軍還計劃在澳大利亞投資建設稀土加工廠,投產后預計每年能生產100噸鎵金屬,要知道,鎵可是製造雷達等電子設備的關鍵原材料。

簽完這份稀土供應協議,特朗普明顯飄了。在之后的新聞發佈會上,他直接對記者放話:「一年之后,美國的稀土和關鍵礦物會多到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一則舊聞:早在2010年,就有媒體報道,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要制定緊急計劃,目的是擺脫對中國稀土的過度依賴。當時美國不僅砸了不少錢重啟本土礦山,還跟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展開了合作。

如今15年過去了,美國到底有沒有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答案其實有目共睹。

而且,特朗普在自己第一屆任期時,就已經把稀土納入了《國防生產法》,不僅重啟了美國本土的稀土礦開採,還建了磁體工廠。可這麼多年過去,美國依然在進口中國的稀土和相關產品,所謂的「擺脫對華依賴」,從來都只停留在口頭上。

更關鍵的一點是:澳大利亞有稀土礦沒錯,但和大多數礦業國家一樣,它缺的是加工技術。澳大利亞每年產出的鋰礦,有超過90%都得運到中國來進行深加工。

要知道,稀土從礦石變成能直接用的成品磁材,絕不是靠一臺設備、出臺一項政策就能實現的,中間隔着的是一整套高端技術體系——從稀土的提取、分離、冶煉,到最后的深加工,每個環節都缺一不可。而中國是花了幾十年時間深耕,才建成了完整且低成本的稀土產業鏈,不僅技術成熟,成本有優勢,產品價格也極具競爭力。

目前全球90%的稀土精煉業務都掌握在中國手里,全球約70%的稀土相關專利也歸中國所有。在這種情況下,美澳想在短時間內另起爐灶,打造一套自己的稀土產業鏈,基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説,美澳這次的合作雖然看起來聲勢浩大,但想打造一條把中國排除在外的完整稀土供應鏈,幾乎是天方夜譚。

中國花了50年,把徐光憲院士的稀土理論,變成了如今不可撼動的技術長城。而西方要是想重建一套稀土產業鏈,缺的從來不是資金或礦藏,而是能容忍「髒、苦、慢」的工業生態,以及一代又一代工程師的技術沉澱。

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要中國守住稀土領域的技術主權,美澳口中所謂「去風險化」的稀土供應鏈,終究只是空中樓閣。

中國敢亮出稀土這張牌,靠的就是足夠的底氣和實力。要是美國不信邪,大可以試試——現實會給他們好好上一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