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2 19:35
(來源:汽車縱橫AutoReview)
面對行業挑戰,車企正從製造商轉型為生態參與者,通過與充電網絡協同創新,提升用户體驗和產業競爭力,助力綠色可持續發展。
9月29日上午,在2025中國汽車充換電生態大會設置的「整車企業充電生態圈構建」主題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執行祕書長鄒朋、蔚來能源運營負責人劉雲、吉利浩瀚能源副總經理李俊傑、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充電業務負責人陳春輝、廣州小鵬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紅、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CTO陳思、廣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運營總經理譚明友、北京逸安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師方、領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張嘉琪等行業機構及企業代表聚焦這一主題,就整車企業充電技術創新、生態共建與行業未來等方向展開深入交流。
在論壇的開場致辭中,鄒朋表示,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突破四千萬輛,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充電網絡,預計2025年還將新增約五百萬台充電設施,整體充電設施數量將達到兩千萬台。面對標準銜接、網絡互通與技術創新等多重挑戰,深化車企與充電生態的協同合作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課題。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執行祕書長鄒朋
他進一步表示,整車企業正逐步轉型為充換電生態的整合者,從自建充電網絡到與其他車企共建共享,再到多方資源整合,車企的開放共享理念不僅提升了用户充電的便利性,還通過規模效應有效降低了社會運營成本。未來,「車網協同」關係將更加緊密,車企的場景需求將指引充電技術的研發方向,而完善的充電生態將反哺汽車產品的競爭力,推動產業形成共生共榮的良性發展格局。
在論壇期間,還舉行了整車企業充電專業委員會(籌)啟動儀式。該委員會將作為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下屬機構,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單位,共同推動充電技術創新、標準統一、場景示範及互聯互通等工作,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本場論壇由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祕書長王磊主持。
車企引領充電生態創新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充電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車網互動(V2G)及智能化充電系統將在未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蔚來、吉利、廣汽等車企紛紛加大在這一領域的探索,並在推動技術創新、標準建設與商業模式落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充換協同」與「車網互動」兩大核心方向的深度融合,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能夠提升用户體驗,還能推動能源系統的智能化與高效化,進一步促進綠色能源革命。
劉雲表示,當前,充換電服務已經從傳統的能源補給點發展為融合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智能化服務體系。蔚來的目標是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電網融合,從而打造一個「可充、可換、可升級」的智慧能源生態。
蔚來能源運營負責人劉雲
蔚來目前已在全國佈局超過3500座換電站和2.8萬根充電樁,並接入130萬根第三方充電樁,形成了覆蓋廣泛的能源網絡。通過「縣縣通」計劃,蔚來深入1200多個區縣,並沿國家高速干線建設了1000座高速換電站,提升了跨城出行的便捷性。
支撐這一龐大網絡的,是蔚來從硬件、軟件到運營的全鏈條能力。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換電站,結合大數據驅動的智能選址系統與數字孿生技術的運營平臺,大幅提升了運營效率與穩定性,確保場站遠程實時運維。此外,通過「加電」App,用户能夠享受便捷智能的補能規劃服務。同時,蔚來獨創的「車電分離」模式,解耦了汽車、電池和能源的綁定,減少了購車成本,延長了電池壽命,並提供靈活的儲能單元,預計能為社會節約17%的電池資源。
面向未來,蔚來能源將聚焦「充換協同」和「車網互動」兩大方向,推動換電與超充一體化,最大化服務能力,同時積極將換電站融入國家新型電力系統,實現對電網需求的精準響應。通過這種方式,蔚來希望實現電動車用户不僅能「用好電」,還能夠參與到能源互動中,推動綠色能源轉型與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李俊傑看來,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充電慢、找樁難等問題成為制約電動汽車銷售的關鍵。接下來,具有主機廠背景的充電能源公司通過整合資源,構建車企充電生態圈,將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力量。
吉利浩瀚能源副總經理李俊傑
與行業普遍追求建站數量不同,吉利浩瀚能源堅持穩步擴展,每年新建400-500座充電站,優先佈局城市生活圈,以解決用户日常補能需求。目前,已上線2000座充電站,部署5000多根超快充樁,並與50多家運營商合作,打造「自建+合作」的複合型服務網絡。依託主機廠背景,吉利浩瀚能源在用户體驗方面也展現獨特優勢。通過車機系統與充電生態深度融合,提供無感充電體驗,用户可在車機大屏上完成從導航、尋樁到免密支付的全過程,提升充電便捷性和行車安全。
在行業標準化方面,吉利浩瀚能源積極參與超快充標準的制定和五星場站認證,力求為不同品牌車主提供一致的高質量體驗。同時,浩瀚能源通過輕資產運營模式,與經銷商、加盟商合作,整合社會資源推進充電網絡建設,推動電力交易和海外市場拓展。最終,吉利浩瀚能源希望為全社會新能源車主提供更智能、便捷、綠色的充電服務,並與行業同仁共同推動大功率充電網絡的佈局與普惠服務。
譚明友表示,充電網絡的建設正逐漸向光儲充一體化方向發展,V2G技術的推廣也將加速充電網絡的智能化轉型。廣汽能源在全產業鏈佈局方面積極推進「2的6次方能源行動」,涵蓋鋰礦開採、電池製造、光儲充放網絡建設及電池回收等領域。在超充網絡建設方面,公司已部署超過2萬根充電樁,互聯互通終端達到137萬個,預計今年將擴展至2.4萬根。公司採用「1+N」商業模式,打造人、車、能源、生活的融合場景,着力提升用户體驗。
廣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運營總經理譚明友
在V2G領域,廣汽能源已實現全系車型支持放電功能,並與廣州供電局合作推進V2G示範項目,計劃2025年實現120萬度放電。已有全國最大V2G微網投入運營,初期數據顯示單用户平均放電30度。未來,廣汽能源將聚焦「三網融合」戰略,推進微電網建設,積極參與能源交易市場。同時,公司將繼續升級數字運營平臺和研發核心硬件設備,推動智能化升級,並與行業合作伙伴深化合作,共同推動能源生態建設。
總體來看,能源服務創新和車網互動將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各大車企通過深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與智能技術創新,共同推動全社會能源服務的優化升級。
充電體驗成為購車決策新焦點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充電體驗已成為用户購車決策的重要因素。然而,當前充電行業面臨諸多挑戰,如充電樁資源分散、信息不準確、設備佔位問題、充電速度慢以及支付流程繁瑣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用户體驗和品牌忠誠度。爲了應對這一困境,車企正在從傳統的車輛製造商轉型為全生命周期的用户體驗運營商,充電體驗因此成為運營環節中的重要一環。
陳春輝表示,車企的參與給充電行業帶來了顯著變革。首先,在設計方面,車企開始將品牌理念融入充電設備,從家用充電樁到公共超充樁,車企獨特的設計語言提升了充電設備的科技感和美學價值。例如,人體工學、材料工藝和交互設計的創新推動了行業整體升級。在性能上,車企大力投資大功率充電技術,液冷超充技術的推廣提升了充電速度並有效優化了設備成本。儘管行業仍在探索乘用車充電倍率的最佳平衡點,但車企的技術佈局已為未來充電體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充電業務負責人陳春輝
智能化進程進一步提升了充電體驗的便捷性。通過與車端數據的深度融合,車企推動了充電流程的無感化服務,簡化了充電操作,尤其對從油車轉向電動車的用户降低了使用門檻。此外,車企根據用戶數據熱力圖,打造了覆蓋家充、目的地充電和快速補能的全場景充電網絡。自建充電站與互聯互通相結合,提升了充電網絡的可達性,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便捷服務。
隨着行業的進步,充電服務正在向「充電+」模式轉型。未來的充電場站將融入更多功能,如餐飲、娛樂等,形成綜合服務場景,進一步提升用户體驗。這些創新服務不僅緩解了用户的充電焦慮,也加速了充電標準和技術的提升與普及。
張紅在分享小鵬超快充網絡建設的實踐時提到,800伏車型的市場滲透率已達35%,然而超充樁建設未能同步,導致車樁功率失衡,成為影響800伏車型充電體驗的瓶頸。為應對這一挑戰,小鵬充電致力於通過智能化升級推動車樁生態發展,提升用户體驗。
廣州小鵬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紅
張紅表示,年輕用户對充電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小鵬車主數據顯示,即插即充功能的使用率達95%,智能推薦到站等功能的滲透率超過50%。這一數據反映出用户對便捷性和智能化的高度期望,同時也體現了品牌自營充電站的吸引力,61%的用户傾向使用品牌充電站。
爲了提升充電體驗,小鵬充電在到站場景中,通過車樁通信與智能視覺技術,實現了車輛自動識別、充電需求預判及樁位智能匹配。高壓車型優先匹配大功率充電樁,普通車型則自動分配適用樁位,確保用户享受無感充電操作。此外,通過AI智能選址模型,小鵬充電優化了新站點佈局,提升了網絡效率。
師方在分享逸安啟高端用户運營實踐時強調,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帶來更高的充電體驗需求。目前,充電服務面臨基礎體驗問題,如等待時間過長、操作複雜、場站環境差等,嚴重影響了用户的充電體驗和品牌忠誠度。逸安啟致力於將用户體驗作為核心競爭力,通過「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來提升充電服務的整體質量。師方指出,充電樁高功率設備的不足是當前行業的瓶頸,尤其是與大功率車型的需求匹配問題。為此,逸安啟以600千瓦為起步標準,發佈800千瓦充電樁,成為唯一提供全樁位超大功率配置的公司,並通過先進的液冷技術,確保設備在各種極端天氣條件下穩定運行,從而提升充電效率。
北京逸安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師方
在提升用户體驗方面,逸安啟進行了多項技術升級,包括將充電噪音控制在51分貝以下,打造安靜的充電環境,提升用户的舒適感。此外,公司還優化了充電槍的設計,使其重量減輕至2.5公斤,方便女性用户單手操作。即插即充功能的開放,進一步簡化了充電流程,增強了便捷性。
截至目前,逸安啟已在10個月內建成350座超充站,預計年底將達到500座,並累計服務150萬次以上。用户黏性數據表明,精細化的運營策略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新站點的客流量增長速度從6個月縮短至1個月。展望未來,逸安啟計劃在兩年內建設1000座超充站,並將重點推進光儲充放一體化技術,積極落實公司降碳戰略,為社會的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多元化運營商的市場新格局
陳思在分享充電運營策略時,特別講述了價格調整對業務的深遠影響。在充電服務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開邁斯通過分析數千萬條交易數據,揭示了服務費與電量之間的獨特彈性關係。數據顯示,服務費每上調1%,充電量相應下降約1%,這一發現表明,單純依賴價格策略對充電量的影響有限。因此,開邁斯認為,價格策略的制定應綜合考慮運營時長、場站規模等因素,以確保收入的長期穩定。
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CTO陳思
在充電樁佈局方面,開邁斯對行業普遍追求超高功率充電樁的趨勢保持審慎態度。針對800伏/1000伏車型充電樁稀缺的問題,公司提出了「用户功率差」的概念,強調用户認知中的高功率與實際可用功率之間的差距。爲了平衡成本與效果,開邁斯的1.6兆瓦充電解決方案目前主要應用於集團的重卡業務。
從用户體驗角度看,開邁斯特別關注設備完好率和充電流程的流暢性。公司通過簡化充電步驟,提供預約降鎖、即插即充、無感支付等便捷服務,超過80%的場站提供免停車費服務,大大提升了用户體驗。同時,開邁斯通過建立品牌辨識度和優化場站環境,減少用户選擇成本,增強品牌情感聯結。
開邁斯目前採用「一站一私域」的運營模式,通過智能運維維持場站高端形象,並結合AI客服等技術提升運營效率。通過綜合分析價格策略、充電功率佈局、用户體驗和品牌建設,開邁斯正探索充電服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並推動充電網絡建設與生態合作的深度融合。
張嘉琪認為,充電行業正經歷從單一運營商主導到多元化運營商共同發展的轉變。當前,公共運營商仍占主導地位,頭部運營商佔比約63%,但車企運營商的市場份額正在快速增長,未來具有顯著潛力。
領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張嘉琪
張嘉琪分析了不同類型運營商的特點,認為車企運營商在技術創新和用户體驗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特別是在精準選址、大功率充電探索、差異化服務和無感體驗等方面,這使其與其他運營商形成了顯著區別。小型運營商則依靠靈活性和本地化優勢,成為技術溢出和市場補充的重要力量。央國企運營商通過政策資源優勢,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並在儲能、光伏、V2G等領域進行深入探索。
在技術協同方面,車企與央國企運營商率先開展技術創新和示範應用,而公共運營商則傾向於採用成熟技術進行規模化推廣。儘管超充站數量仍有限,但隨着技術的不斷發展,預計其規模將逐步擴大。
針對車企運營商,領充新能源致力於為車主提供多場景便捷充電體驗,包括品牌專屬站、工廠門店私樁和縣域下沉市場等。公司已在功率特權、噪音控制等技術領域取得進展,以滿足不同用户需求。
此外,領充新能源還為小型運營商提供從選址建站到運營支持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並將車企與央國企的先進模式進行快速推廣。張嘉琪強調,通過電力電子、分佈式智能和數字化技術為核心,領充新能源致力於推動車企、央國企和小型運營商之間的資源整合與協同合作,探索「央企兜底、車企提質、運營商補充」的充電網絡模式,推動充電服務網絡向生態化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