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二級資本債贖回分化加劇 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難題待解 有央行分行擬推行\"不贖回\"24小時上報機制

2025-10-22 16:47

  今年下半年,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市場呈現罕見分化格局。當大中型銀行從容贖回舊債、發行新債之際,一些中小銀行卻默默按下了贖回的暫停鍵。

  其中,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相繼公告全額贖回數百億元的二級資本債,通過「舊債換新」優化資本結構。而幾乎同時,阜新銀行、南昌農商行等多家中小銀行卻宣佈不行使贖回權,引發市場關注。

  二級資本債作為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工具,其贖回與否的決策已成為觀察銀行資本充足水平和經營狀況的晴雨表。隨着監管機構擬將「不按市場預期贖回二級資本債」納入24小時內上報範疇,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難題正被置於聚光燈下。

贖回現分化:大行從容,小行暫停

  二級資本債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無聲的分化。

  9月23日,中國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已行使贖回權,全額贖回2020年9月17日發行的10年期固定利率規模為600億元的減記型二級資本債券。同月,建設銀行也完成了650億元同類債券的贖回操作。這兩家大行在公告中均提及,贖回符合債券募集説明書中「第5個計息年度末可行使贖回權」的約定。

  緊隨其后,中信銀行寧波銀行蘇州銀行西安銀行等多家銀行也紛紛加入贖回行列,形成一波二級資本債贖回小高潮。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1.8%左右,而2020年發行的二永債(包括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利率多在4%~4.73%區間,顯著高於當前市場利率水平。例如,西安銀行發行的20億元10年期二級資本債票面利率為4.30%,而同期興業銀行發行的300億元永續債票面利率為4.73%。隨着市場利率下行,部分銀行通過贖回高利率舊債併發行新債,有效降低了負債成本,每年可節省相當規模的利息支出。

  「這種財務優化效應在大中型銀行體現得尤為顯著,因其龐大的存量債券規模,舊債置換新債能夠緩解淨息差壓力。」某銀行業研究人士對記者表示。

  與大型銀行的從容形成鮮明對比,部分中小銀行宣佈不行使贖回權,選擇保留舊債。9月初,阜新銀行公告稱,決定不行使「20阜新銀行二級01」的贖回選擇權,該筆發行總額為15億元的債券未贖回部分將繼續以5.5%的利率存續;4月,南昌農商行也宣佈不贖回利率4.90%的二級資本債。

  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2024年以來,營口銀行、湖北孝感農商行、山西榆次農商行等多家中小銀行均發佈過不行使二級資本債券贖回選擇權的公告。

背后原因:資本充足率接近監管紅線

  中小銀行選擇不贖回二級資本債背后,是資本充足率接近監管紅線的現實壓力。以南昌農商行為例,截至2024年末,該行合併報表口徑資本充足率為10.34%,一級資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9.39%,已接近監管底線。

  據報道,阜新銀行在2021年后未披露相應年度報告,聯合資信已延迟出具對其及相關債券的評級報告。

  「資本充足率低於12%的銀行,贖回舊債可謂是自斷一臂。」前述銀行業研究人士直言,部分中小銀行存在盈利能力弱、資產質量承壓等問題,若贖回舊債后無法順利發行新債,將可能導致資本充足率跌破監管紅線。

  他表示,根據監管規定,二級資本債在存續滿5年后,其資本計入效率將逐年遞減。這意味着,即使銀行選擇不贖回,這些債券的資本補充效果也會隨時間推移而持續弱化。

  「中小銀行面臨的另一難題是外部融資渠道有限。」他指出,中小銀行多服務於本地經濟,受區域經濟波動影響較大,當資產質量承壓時,資本補充難度會進一步加大。

兩央行分行:擬納入24小時內上報範圍

  針對二級資本債的「不按市場預期贖回」現象,監管層面已開始行動。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發佈《天津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重大事項和重要信息報告制度(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擬不按市場預期贖回二級資本債」需在24小時內上報。

  今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銀行業金融機構重大事項及重要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也擬將該事項納入24小時內上報範圍。這一監管動向表明,二級資本債的非預期不贖回已被視為潛在風險信號。

  「24小時內上報機制旨在打破信息不對稱。」上述人士解釋,中小銀行資本異動往往具有傳染性,快速響應機制能防止局部風險外溢。二級資本債作為銀行資本補充工具,其未如期贖回可能引發市場對該銀行經營狀況的質疑,進而推高其未來融資難度和成本。監管提前介入,既是對個體機構的保護,也是對金融系統穩定的維護。市場預計,未來針對中小銀行的差異化資本監管框架將逐步落地。

破局之道:拓展資本補充渠道,走差異化發展道路

面對資本補充壓力,中小銀行如何找到可持續的資本補充路徑?

  上述人士指出,中小銀行亟待構建多元化資本補充體系,利用諸如永續債補充其他一級資本,以及利用配股、定向增發等方式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其次,改善股權結構、引入戰略投資者或地方財政資金,也是中小銀行夯實資本基礎的有效途徑。一些地方已通過發行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這一模式有望在更多地區推廣。

  此外,中小銀行應結合自身業務特色,走差異化發展道路,避免同質化競爭帶來的資本消耗。通過聚焦特定區域或行業,做深做透本土市場,實現資本集約型發展。

  「對大型銀行而言,這是優化資產負債表的戰略機遇;而對中小銀行來説,則是倒逼轉型發展的壓力測試。」他認為,二級資本債市場的分化僅是表象,其背后反映的是我國銀行業發展結構的深層次變化。隨着經濟增速換擋和利率市場化深入推進,銀行業的優勝劣汰將加速進行。

  「對中小銀行而言,短期內的‘不贖回’決策可能是無奈之舉,但長期看,提升內生增長能力、打造特色化商業模式纔是根本出路。監管政策的及時介入,為風險化解提供了緩衝期,而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利用這一窗口期實現轉型升級。」他指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