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綠城管理15年「代建老將」繼續上位

2025-10-22 08:39

翻看程敏的過往履歷可以發現,此人是實打實的「代建老將」。

觀點網 10月20日,綠城管理董事名單上有了些變化——增添了一位執行董事程敏。

截至目前,綠城管理董事會團隊組成如下:郭佳峰(聯席主席)、耿忠強(聯席主席)為非執行董事,王俊峰(行政總裁)、聶煥新、程敏為執行董事,林治洪、丁 祖昱、陳仁君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公告顯示,綠城管理已就本次委任事項與程敏訂立為期三年的服務合同,程敏每年可享有32萬的董事袍金以及相應酬金(包括股份獎勵及分紅);此外,程敏擁有綠城管理89.2萬股份,佔總股本約0.04%。

翻看程敏的過往履歷可以發現,此人是實打實的「代建老將」。

公開資料顯示,程敏現年44歲,在房地產項目投資和拓展方面都有着豐富的經驗。

2005年到2009年,程敏於浙江工業大學分別取得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學士學位、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碩士學位。

碩士畢業次年,也就是2010年,程敏就加入了綠城集團,任企業發展部的高級職員,並於同年9月調入綠城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從事並負責代建業務發展。

據瞭解,那時綠城管理還沒有形成集團化的規模,程敏也並不是一直都在這里任職。

2015年,程敏回到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任湖州御湖項目執行總經理、華南區域公司副總經理以及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發展投資中心副總經理等職務。

到了2020年12月,程敏迴歸綠城管理,坐上了集團副總裁的位置,負責業務發展、財務管理和資方代建管理等工作。

當上綠城管理副總裁時,程敏還不到40歲,但在代建行業中摸爬滾打也有十年之久。

一邊是「代建專業户」,一邊是「代建第一股」,程敏參與治理的綠城管理,這幾年發展得怎麼樣了?

2020年至2024年,綠城管理代建項目的管理合約總建築面積分別為7610萬平方米、8470萬平方米、1.01億平方米、1.20億平方米、1.26億平方米,增幅分別為12.7%、11.3%、19.8%、17.9%、5.0%。

當期在建面積分別為4050萬平方米、4400萬平方米、4720萬平方米、5250萬平方米、5400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增長8.0%、8.7%、7.1%、11.4%、2.9%。

數據來源:企業歷年年報、觀點新媒體整理

數據來源:企業歷年年報、觀點新媒體整理

得益於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綠城管理近五年營業收入錄得連年上升,分別為19.16億元、22.43億元、26.56億元、33.02億元、34.41億元,同比增長17.07%、18.40%、24.34%、4.20%。

其中,綠城管理核心業務商業代建長期以來都佔據收入來源的榜首。過去五年,商業代建貢獻的收入分別為13.13億元、14.78億元、16.69億元、23.46億元、27.53億元。

特別是在2024年,綠城管理商業代建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達到80%,成為當年唯一錄得同比增長的收入類型。

盈利方面,2020-2024年,綠城管理淨利潤分別為4.39億元、5.65億元、7.45億元、9.74億元、8.01億元,同比增長35.27%、28.66%、31.73%、30.77%和減少17.71%。

可見,在2024年,綠城管理保住了營業收入,但沒能擋住利潤下滑的泥石流。

數據來源:企業歷年年報、觀點新媒體整理

數據來源:企業歷年年報、觀點新媒體整理

當時,還是副總裁的程敏在業績會上解釋稱,目前整個代建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這也導致代建行業費率出現一定的降幅,從而影響了公司的利潤。

「我們全年的費率當中,下半年要比上半年高,這也是向好的趨勢……隨着行業的優勝劣汰,收費會趨於規範化,未來代建費率會逐步迴歸到市場的合理水平。」

進入到2025年,綠城管理似乎仍停留在業務能力向好但盈利能力下降的漩渦之中,這一年也被王俊峰稱為「綠城管理現在及未來幾年利潤壓力最大的一年」。

上半年,綠城管理新拓代建項目的合約總建築面積為198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13.9%;新拓代建項目代建費為50億元,同比增長約19.1%;代建項目總銷售額為419億元,同比增長約2%。

期內,營收同比下降17.7%至13.74億元,毛利也同比下降36.0%至5.5億元,毛利率則為約40%,較去年同期下降11.5個百分點。

綜合來看,綠城管理這幾年來過得還算有滋有味,而企業的戰略風格和經營業績多與管理層密切相關。

觀點新媒體注意到,在綠城管理高管團隊中,有過半的人員都是從綠城中國調任來的,其他非「綠城系」高管也均帶有業內代表性企業的履職經歷,這種人員配置模式曾被張亞東形容為「外引內聯」。

「從外面來看,在這個行業里面以最大力量來吸引代建管理同行加入綠城管理;在外面這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把內部的人員去配到綠城管理里面去,這是我一直長期思考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