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王自如,李宏偉親手為雷鳥打造的「雙刃劍」

2025-10-22 16:51

作為AR眼鏡爆發元年,無論海外由馬克·扎克伯格操刀的Meta,還是國內雷鳥創新、XREAL、Rokid、小米、李未可等品牌,都鉚足了勁,企圖佔領市場端和話語權體系的頭把交椅。

10月20日晚,在新品Air 4眼鏡發佈會的3天前,雷鳥創新官方微博用一句「歡迎新同事王自如」,把AR圈硬生生拽進了娛樂熱搜。創始人李宏偉在海報里與這位「網絡名人」相向而坐,笑得像剛完成一次驚險的融資路演——他確實拿到了流量,只是流量自帶毒性。

王自如這把「雙刃劍」,李宏偉終於親手握住了劍柄,雷鳥每一次揮舞都將是一場企業平衡智慧的考驗。

業內普遍認為,企業在關鍵節點高調引入這一頗具爭議的「網絡名人」,既有急於為新產品造勢、引流的直接原因,背后也體現了其引領「智能現實」時代的戰略野心。

然而大眾對王自如網絡形象普遍印象不佳,可能傳導至消費端和市場端,對品牌造成的不利影響,也是其必將承受的風險。

劍之鋒:流量、破圈與專業

王自如的加盟為雷鳥創新帶來的正向價值,在行業視角下清晰可辨。

首先是流量加持。王自如上一次出圈,是「沒看過工資條」的梗;上上一次,是把董明珠「馬屁拍上了新高度」;再上上一次,是與羅永浩 3 小時「直播吵架」。

他的微博216萬粉絲、抖音31.9萬,B站8.5萬,拋開「吃瓜羣眾」之外,半數是數碼極客,恰好與AR眼鏡目標人羣相契合。

而剩下半數「吃瓜羣眾」,又恰好為雷鳥新產品破圈,觸達「不可能」非硬核愛好者,完成李宏偉「一邊攀登珠峰、一邊沿途下蛋」方法論提供了可能性。

雷鳥Air 4發佈會還沒開,王自如關於「對話李宏偉」的短視頻已經在相關平臺擁有不俗播放量,相當於替雷鳥省下一輪KOL投放預算。

但這顯然不足以獲得雷鳥的高薪聘請。畢竟根據王自如自爆上一份格力的工作,工資水平已經達到7位數,今年6月份還在自媒體平臺宣稱「創業」。

讓雷鳥更為看重的,顯然是其對於電子科技產品的專業見解。

回顧王自如的職業軌跡,不難發現其始終圍繞 「產品價值落地」 展開。

2012年,王自如首次創辦ZEALER時,便試圖以標準化測評體系重塑數碼產品的評價邏輯,其主導建立的檢測標準被多個手機廠商採納,這種對產品細節的極致把控能力,或許正是雷鳥在AR眼鏡的產品創新和摸索過程中急需的。

儘管在與羅永浩「決戰優酷之巔」的直播過程中,王自如全程處於劣勢,但能與當時的手機科技圈頂流大佬當面對質,也絕非易事,足見其在「評測圈」行業地位及個人專業度。

事后有不少聲音認為,雖然王自如辯論表現不佳,但他提出的部分產品問題(如屏幕貼合、散熱設計)后來被證實並非空穴來風。這也是他隨后被格力董明珠選中的主要原因。

恰逢近期羅永浩「重出江湖」,在B站開設視頻播客《羅永浩的十字路口》新節目,首期24小時全網播放破2000萬、曝光量達15億,成為B站熱榜第一,收穫大量關注。

分析人士猜測,李宏偉可能想借助此事熱度和視頻博客的新節目形式,以相關爭議人物王自如為切入點,為雷鳥品牌和Air 4新產品造勢破圈。

更關鍵的是,王自如在格力電器期間,完成了從「產品觀察者」到「產業操盤手」的蜕變。儘管格力的渠道改革相較同行做的並不成功,但他的這種「懂產品+通渠道」的雙重基因,恰好與AR產業從技術驗證走向市場普及的階段需求高度契合,且王自如個人積累的全鏈路渠道重構經驗與品牌年輕化運營思路,也恰好契合雷鳥創新當前的發展階段。

這家由TCL電子孵化的企業已在光學、AI 等四大核心技術領域實現突破,全球市佔率位列第三,正處於從「技術驗證走向規模化普及」的關鍵期,渠道建設與用户教育成為競爭核心。

包括李宏偉在內的多位行業大佬,都致力於通過AI與XR技術的融合,推動眼鏡取代手機成為新一代智能終端。

而王自如在科技產品市場推廣與生態佈局上的經驗,無疑能為雷鳥創新在這一戰略落地方面提供助力。從10月22日的對談活動到23日的新品發佈會安排來看,他已深度介入雷鳥的市場佈局,為品牌帶來了可觀的流量關注度和產品、運營方面變革。

劍之刃:輿論、品牌與內耗風險

硬幣的另一面,是王自如「黑紅體質」帶來的輿論和品牌風險。

王自如的職業軌跡始終伴隨着爭議:2014年與羅永浩的直播辯論讓ZEALER連帶着整個評測行業都一度遭遇信任危機;在下一份工作格力任職期間,又鬧出更大爭議,不僅給自己貼上「拍馬屁」「軟飯男」等標籤,更成為「格力黑箱」,為董明珠及整個格力電器的品牌形象蒙上陰影。

因此,此次王自如加入雷鳥創新,伴隨着流量加持的,還有不少網友的質疑聲音,表示其個人形象與大眾印象中、以硬科技著稱的雷鳥創新品牌形象嚴重不符。這些聲音極可能對企業品牌力甚至市場端營銷工作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在新品發佈的關鍵節點。

同時有AR賽道投融資負責人告訴觀察者網,該賽道目前市場端仍處於起步階段,需大量依賴To B輸血,雷鳥今年9月剛完成C+輪融資,或許已經進入新一輪融資盡調過程。其間若出現重大輿論風險,可能導致后續融資或已有融資中的部分條款觸發「熔斷」,造成不利影響。

上述負責人還表示,行業對於類似「科技達人」「網絡KOL」的普遍做法是,寧願花錢請對方做測評、對產品/市場提建議,而非直接請入公司管理層。「一方面,原有市場團隊本身專業度足夠,這樣做反而擔心‘外來和尚’擠壓晉升通道;另一方面,硬件工程師對‘測評出身’高管天然不信任,屬於‘互相看不上’的情況。」李宏偉必須在「專業權威」與「組織情緒」之間二次下注。

此外,有資深從業者向觀察者網分析認為,雷鳥創新的X3 Pro等產品原本做的就足夠優秀,尤其是顯示、智能程度等硬科技方面,在國內佔據「一超多強」局面中的「一超」位置,如何「劍走偏鋒」來追趕是XREAL、Rokid應該考慮的事情。如今雷鳥創新的操作似乎有些「以己之短,攻敵所長」的意思。

不過亦有聲音認為,AR賽道看似風光無限,實則由於續航、算力、市場認知等方面硬傷,已到了「技術過剩、市場不足」的臨界點,雷鳥作為國內該領域的「帶頭大哥」,遠比其他競品品牌更需要一場高勢能破圈。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自如是毒藥,也是解藥;是雷鳥必須嚥下去的那口流量,也是李宏偉親手打造的,可能割傷自己、也可能劈開前路的「雙刃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