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黃金巨震!發生了什麼?機構:只要美聯儲維持降息or下周美國CPI數據上漲,金價仍可能上行!

2025-10-22 10:34

  或由於國際金價跳水,黃金龍頭領跌,今日(10月22日)攬盡有色金屬行業龍頭的有色龍頭ETF(159876)深陷水面以下,場內價格現跌1.73%,實時成交額近3000萬元,交投較為活躍。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10月21日,有色龍頭ETF(159876)最新規模5.65億元,在全市場跟蹤同標的指數的3只ETF產品中,規模高居首位

  成份股方面,黃金龍頭跌幅居前,西部黃金湖南黃金跌超5%,四川黃金赤峰黃金跌逾4%。另一方面,寶鈦股份漲超2%,海亮股份雲鋁股份漲逾1%,中礦資源中國鋁業等個股逆市飄紅。

  消息面上,昨日晚間金銀遭遇多年來罕見暴跌,黃金一度跌超6%,創2013年4月以來最大日內跌幅。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資金獲利回調是引發此次跳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俄烏地緣局勢等全球地緣緊張局勢暫時緩解,導致避險需求下降,也壓制了黃金價格。而美元指數的走強,也使貴金屬對大多數買家來説變得更加昂貴。

  值得關注的是,美聯儲處於降息通道、地緣擾動頻繁、全球各國央行持續增持等推動黃金價格上漲的因素,並未根本扭轉,當前只是因為黃金迭創新高后,匯聚較多獲利瞭解的資金,較為敏感,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震盪

  展望黃金后市,KCM表示,獲利了結操作與避險資金流減弱共同作用,導致金價小幅承壓。但只要美聯儲維持當前的降息路徑,黃金價格的任何回調或許都可以被視為買入機會。只要本周晚些時候公佈的美國CPI數據未出現意外上漲,當前的黃金漲勢可能仍有上行空間

  與其押注黃金這單一賽道,不如放眼佈局有色金屬整個板塊。值得關注的是,稀土、鋰、銅等細分方向亦有利好催化:

  1、稀土方面北方稀土三季報淨利潤預增272.54%-287.34%、盛和資源三季報業績預增696.82%-782.96%,稀土企業受益於價格上漲及產能釋放,業績增速顯著;

  2、鋰方面,我國科學家成功攻克全固態金屬鋰電池的「卡脖子」難關,讓固態電池性能實現跨越式升級,有望打開高端鋰需求空間

  3、銅方面,銅供應擾動,推升價格。全球第二大銅礦(印尼Grasberg)事故停產,或導致今明兩年的全球銅礦供應預期急劇收緊,銅作為能源轉型以及新質生產力發展進程中的關鍵金屬,在供需緊平衡與金融屬性強化雙輪驅動作用下,銅價上漲。

  展望后市,業內人士認為,有色金屬作為全球定價品種,是本輪大宗商品牛市的主力軍。一方面,在中長期資本開支周期推動下,有色已經進入中長期供給緊張的價格上行大周期;另一方面,全球製造業投資周期持續上行,疊加逆全球化下對於戰略金屬資源的儲備需求,將持續提升對於有色金屬的需求;當下國內宏觀面觸底回升邏輯進一步強化。多重邏輯疊加下,有色或成為本輪慢牛行情的核心品種,未來一到兩年,首先看好工業有色、小金屬和黃金。

  【未來產業「金屬心臟」,現代工業「黃金血液」】

  不同的有色金屬,景氣度、節奏與驅動點並不一致,分化在所難免,如果看好有色金屬板塊,一個比較輕松的思路是通過全覆蓋來更好地把握整個板塊的貝塔行情。攬盡有色金屬行業龍頭的有色龍頭ETF(159876)及其聯接基金(A類:017140,C類:017141)被動跟蹤的中證有色金屬指數,銅、黃金、鋁、稀土、鋰行業權重佔比分別為27.6%、14.5%、13.1%、10.4%、8.4%,相對於投資單一金屬行業,能夠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適合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進行配置。

  風險提示:有色龍頭ETF及其聯接基金被動跟蹤中證有色金屬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13.12.31,發佈於2015.7.13,指數近5個完整年度的漲跌幅為:2020年,35.84%;2021年,35.89%;2022年,-19.22%;2023年,-10.43%;2024年,2.96%,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本文中指數成份股僅作展示,個股描述不作為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倉信息和交易動向。基金管理人評估的該基金風險等級為R3-中風險,適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適當性匹配意見請以銷售機構爲準。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須謹慎。

責任編輯:楊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