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百億美元交易未帶動信達生物股價大漲,醫藥股對外授權交易行情結束了嗎

2025-10-22 15:34

  信達生物的這起交易,最高達114億美元。

  今年以來,國產創新葯企相繼達成的對外授權交易,催生了資本市場醫藥股整體行情,不少醫藥股實現大漲,但這波行情走到至今,是否逐漸告一段落?

  10月22日早間,信達生物(01801.HK)公佈了一起上百億美元的對外授權交易合作。明明是一樁利好,卻未能如期引爆信達生物股價。10月22日上午,公司股價反而出現下跌2.88%,截至下午三點半,公司股價仍跌1.90%。如何看待這起合作?

重磅交易

  信達生物的這起交易,合作的對象是日本藥企武田製藥,雙方共同加速推進信達生物新一代IO(腫瘤免疫)與ADC(抗體偶聯藥物)療法的全球開發。

  信達生物與武田製藥將在全球範圍內共同開發新一代IO基石療法IBI363(PD-1/IL-2α-bias),並在美國共同商業化,武田製藥將在共同治理和協同一致的開發計劃下主導相關工作;同時,信達生物授予武田製藥IBI363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以外地區的商業化權益。

  信達生物授予武田製藥IBI343(CLDN18.2 ADC)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的獨家權益。另外,信達生物還授予武田製藥IBI3001(EGFR/B7H3 ADC)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權益的獨家選擇權。

  這起合作,信達生物將獲得12億美元首付款(含1億美元的溢價戰略股權投資)以及潛在里程碑付款,總交易額最高可達114億美元,同時信達生物還將獲得銷售分成。

  不管是首付款,還是總交易額,這起交易均有可圈可點之處。

  很多國產創新葯的對外授權交易,直接將海外的商業化權益交給合作伙伴,但在信達生物這起交易上,公司並沒有直接放棄在海外進行商業化的雄心。

  作為國產創新葯企頭部企業之一,信達生物今年上半年業績已扭虧為盈,是少數能夠實現盈利的國產創新葯企。

  但對於信達生物而言,有一塊心病就是海外的商業化市場還未打開。信達生物,與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君實生物曾被稱為國產PD-1「四小龍」,目前,百濟神州、君實生物兩家公司的PD-1已在海外市場開售,信達生物的PD-1卻在美國市場曾遭遇FDA拒批,不得不説是一種遺憾。

  近年來,信達生物管理層屢次在不同場合提及公司的願景是要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

  信達生物這次授權給武田製藥的新一代IO基石療法IBI363(PD-1/IL-2α-bias),可以説是PD-1的升級版本。

  作為率先獲批上市的癌症免疫療法,PD-1/PD-L1檢查點抑制劑引領了癌症治療的變革,成為腫瘤免疫基石療法,比如,默沙東的K藥一度成為全球銷售額最高的藥物。經過這些年癌症免疫療法發展,各家藥企又在試圖爭奪下一代腫瘤免疫基石療法。

  不同於康方生物、三生國健等藥企將下一代腫瘤免疫基石療法押注在PD1/VEGF雙抗上,信達生物是全球首創PD-1/IL-2α-bias雙抗,后者可同時阻斷PD-1/PD-L1通路並激活IL-2通路。

  2025年美國臨牀腫瘤學會(ASCO)年會公佈的Ib/II期臨牀數據顯示,IBI363在免疫耐藥肺癌、肢端型/黏膜型黑色素瘤以及微衞星穩定型結直腸癌等「冷腫瘤」中,均展現出優異的腫瘤響應與初步生存獲益。目前IBI363已進入多項註冊臨牀開發,包括一項針對IO耐藥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全球III期註冊臨牀研究在未來數月內啟動;該適應證已獲中國藥監局突破性療法認定及美國FDA快速通道資格。

  根據協議,信達生物與武田製藥將在全球範圍內共同開發IBI363,並按照40/60比例(信達生物/武田製藥)分擔開發成本;雙方將在美國共同商業化IBI363,並按照40/60比例(信達生物/武田製藥)分配美國市場利潤或損失。

  在10月22日上午的電話會上,對於這樣的合作模式,信達生物董事長俞德超表示,公司希望藉助商業合作,可以將公司的全球商業化能力搭建起來。

對外授權交易行情是否告一段落

  回顧今年的醫藥股,不管是A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在國產創新葯對外授權交易頻出帶動下,一掃過去幾年陰霾,多隻醫藥股股價累計漲幅實現翻倍。

  根據醫藥魔方的數據,截至2025年10月21日,中國創新葯單年對外許可總金額突破1000億美元,再次創造歷史。取得如此亮麗成績的背后,是全球對中國臨牀數據和研發能力的肯定。對外授權交易,既可以提前兑現在研產品的收益,也可以解決藥企的融資問題。

  現如今,結合信達生物目前的股價表現,對外授權交易帶動的對外授權交易行情,是否接近尾聲了?

  有醫藥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本人比較看好這起交易。在他看來,信達生物的管線能否推進是關鍵。

  有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信達生物的鉅額交易並沒有帶動股價大漲,確實讓人有些費解。

  在該投資人看來,可能跟當前信達生物本身股價估值高有一定關係。「近期,醫藥企業密集在二級市場上進行再融資,對市場資金造成一定的‘抽水’效應,這也影響了整個醫藥股表現。」

  另有投資人表示,信達生物的股價表現,有可能是一種利好出盡即利空,前期市場有預期,股價也兑現了部分收益。

  今年以來,信達生物股價累計漲幅也翻倍。

  這兩位投資人亦認為,醫藥股的行情還能再持續一段時間。

  「我覺得后面還有行情,但前面行業整體的定位和價格已經得到了修復,甚至部分個股有泡沫,行情還在調整,尋找新的爆發熱點中。」有投資人認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