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2 15:13
轉自:澎湃新聞
根據10月22日最新發布的《2025年氣候行動狀況》評估報告,全球在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1.5℃温控目標方面進展嚴重滯后。這份權威報告指出,在評估的45項關鍵氣候行動指標中,沒有任何一項正按計劃實現2030年的階段性目標。
據新華社報道,《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將於11月在巴西北部城市貝倫舉行,目前會議開幕已進入倒計時。在大會召開前夕,一份由貝索斯地球基金、氣候分析組織、氣候工作基金會、氣候高級別倡導者和世界資源研究所共同合作的報告,為各國落實新的國家氣候承諾、全球盤點和COP30會議成果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路線圖。
報告將重要氣候行動指標的進展狀況分為四個類別:其中6項雖朝着正確方向前進但速度不足,被評估為「偏離軌道」;29項因進展極為緩慢而被列為「嚴重偏離軌道」;令人擔憂的是,有5項指標完全「走向錯誤方向」,急需緊急糾正;另有5項因缺乏充分數據而無法評估具體進展。
在幾個關鍵領域,情況尤其令人憂慮。全球範圍內對化石燃料的公共資金支持仍在持續增長,2023年達到驚人的1.5萬億美元,自2014年以來平均每年增加750億美元。森林砍伐問題在經過早些年的改善后再度惡化,2024年的毀林速度相當於每分鍾永久失去22個標準足球場面積的森林。同時,燃煤發電在總發電量中的佔比下降幅度微乎其微,其淘汰速度需要加快十倍以上,這意味着全球每年需要關閉約360座中等規模的燃煤電廠。
報告明確列出了需要大幅加速的重點領域:除煤炭淘汰需要加速十倍外,減少森林砍伐的速度需提升九倍;快速交通網絡的建設速度需提高五倍,相當於每年新增至少1400公里的輕軌、地鐵和公交專用道;高消費國家的牛肉和羊肉消費量減少速度需加快五倍,建議將每周食用量控制在不超過兩份;
此外,技術碳移除的推廣速度需要提升十倍以上,相當於每月建成九座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最大直接温室氣體捕集設施;此外,氣候資金每年需要增加近1萬億美元,這相當於2023年公共化石燃料融資總額的三分之二。
儘管整體形勢嚴峻,報告也揭示了一些積極進展。私人氣候融資在2023年創下1.3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較2022年的8700億美元大幅增長,使其評估等級從「嚴重偏離軌道」調整至「偏離軌道」。
太陽能和風能在全球發電結構中的佔比自2015年以來已增長超過三倍,使太陽能成為歷史上發展最迅速的能源。值得關注的是,清潔能源投資在2024年連續第二年超過化石燃料投資。一些新興技術也展現出突破性進展,其中綠氫產量在一年內增長超過四倍。
專家們在報告中發出強烈警示。世界資源研究所的克里亞·舒默指出:「所有系統都在發出紅色警報。(自2015年《巴黎協定》達成以來)十年的拖延已危險地收窄了通往1.5℃的道路。」
氣候分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比爾·黑爾則強調:「將升溫控制在1.5℃以內現在完全取決於一個因素:速度。科學結論明確無誤——世界行動得不夠快。」
責任編輯:蔣露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