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2 14:34
科技板塊今日回調,機構指出,往后看到年底,科技線可能的幾個演繹線索:
1)大概率還是主線。一是因為科技(尤其AI)和指數/風偏綁定,二是除漲價外的順周期和紅利,今年以來即使在上漲階段也容易相對跑輸科技,或者是短暫幾周領跑后被科技幾天爆發式追回(比如4-5月和10月),其中順周期的壓制來自高頻數據與財報,紅利的壓制來自指數不斷超預期及因此帶來的寬基ETF拋壓。這些基本面壓制、和前期股價的演繹規律,會制約投資者后續非科技方向的參與意願。
2)絕對收益的資金來源,一是前期離場比較充分的活躍資金迴流,二是在11/12月底考覈期之前仍有追淨值/排名訴求的機構。
3)市值風格上可能會略傾向於中小盤,因為相當一部分完成KPI的絕對收益機構、未來兩個月操作不會太激進,年內市場量能回到3萬億以上還存在一定難度,這種氛圍理論上只能支持聚焦幾個容量票進行縮容炒作、而非類似6-8月這種科技板塊容量票集體拉昇的走法。因此選股可能更需要聚焦核心環節的明牌基本面白馬。
4)細分環節上,相對看好國產AI鏈、AI應用/端側傳媒計算機、港股互聯網。11-12月業績空窗期,以往規律是弱化對於當季度基本面的追逐,傾向於對12月經濟會議政策、以及明年產業景氣度的預期進行定價。這三個環節的優勢分別在於:
國產AI鏈:相較海外鏈,年底前可預期催化、以及明后年業績上修的能見度/空間都更多。另外有追淨值訴求的機構、之前通常踏空了海外算力,在這個位置進場的意願也不強。
AI應用:端側業績上修空間比較足(Meta銷售超預期+明年字節等端側產品陸續上市),傳媒計算機在業績空窗期,對事件性催化和宏大敍事的定價會比較敏感。
港股科技:除了【補貼退坡+明年宏觀β修復預期+AI估值重塑】之外,資金面兩個邏輯,一是估值分位低、完成收益KPI的機構做高低切鎖定收益時會選擇這種低位科技相關方向防禦,二是年底前中性預期還是【指數向上+寬基ETF存在拋壓】,那麼國家隊籌碼相對較少的港股會有更順的資金面邏輯。
截至2025年10月22日 14:20,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931573)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國藥控股(01099)領漲4.27%,中芯國際(00981)上漲0.88%,中環新能源(01735)上漲0.76%;FIT HON TENG(06088)領跌。港股科技ETF(159751)最新報價1.16元。
港股科技ETF緊密跟蹤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從港股通範圍內選取50只市值較大、研發投入較高且營收增速較好的科技龍頭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港股通內科技龍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931573)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阿里巴巴-W(09988)、騰訊控股(00700)、小米集團-W(01810)、中芯國際(00981)、比亞迪股份(01211)、美團-W(03690)、快手-W(01024)、小鵬汽車-W(09868)、藥明生物(02269)、信達生物(01801),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66.5%。
港股科技ETF(159751),場外聯接(A:021294;C:021295;I:02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