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生執着於出片的年輕人,捲起了「手機直拍大片」

2025-10-22 15:10

十一假期剛過去沒多久,身在工位、心卻不在的年輕人已經開始盤算「拼好假」出遊攻略了。

在社交媒體上搜索「不請假出遊攻略」,你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一邊是北上廣周末遊目的地清單,一邊是平價機票盲盒推薦帖,還有不少人分享了自己周五下班后拎包出遊的Solotrip……現在,旅行早已不是長假專屬。年輕人渴望的,是一場真正的 「出逃式旅行」。表面上大家還在討論KPI和項目進度,其實心里已經飛到了城市的另一端,遐想着,等周五同事還在焦頭爛額寫周報時,自己已經離開了這座牛馬傷心之城,風輕雲淡地發出一條定位遠方的朋友圈,配文:「閃現。」

而最重要的一定是——如何用精心策劃的九宮格照片傳遞出自己的快樂。對一生執着於出片的年輕人來説,旅遊就是一項修行。在挖掘美麗景色、美好瞬間的同時,大家也在絞盡腦汁想,如何曬出獨樹一幟的優質大片,在千篇一律的遊客照中脫穎而出。

「風格化出片」,捲起來了

最近,小紅書上有個新晉的火爆話題標籤:#審美積累,瀏覽量已經突破了102億。話題下的內容五花八門,從時尚穿搭、藝術符號、時尚大片到攝影師代表作欣賞,年輕人奉行每日積累一點點,培養自己的審美嗅覺,以便在未來的旅拍中大展拳腳。

在一次美好的旅行中,拍照技術與審美積累已經成了為旅程加分的高級玩法。年輕人在這件事上可謂是花式內卷,甚至漸漸演化出了一套自己的「視覺黑話」體系。

比如,拍出電影感,就是「高級感」的代名詞。你可能會在每個景點附近看見兩個年輕人,一個擺着pose,另一個拿着手機反覆調整角度,只為求一個「完美構圖」。

僅僅如此還不夠,旅行照片,當然要把自己拍出故事感和「主角感」。

新生代羣體已經不滿足於單純對着鏡頭比個尷尬的剪刀手,只留下「到此一遊」的痕跡——相反,他們更想要將自己融入這片絕景之中,幻想自己有可能與這里的人、事、物有怎樣的交集。於是,他們又開始瘋狂收藏各類拍照姿勢教程,「不看鏡頭怎麼拍自然?」「如何與環境互動?」「背影照怎麼拍出氛圍感?」

爲了加深沉浸感,還有不少人選擇租用特色服飾、提前準備道具,讓凹造型更加合理化。據途牛旅遊網數據,2024年訂購旅遊產品的10%女性用户選擇了附帶旅拍服務的跟團遊產品,洱海騎行旅拍、漢服或少數民族服飾體驗等格外受歡迎。

旅拍大市場的火熱,背后是年輕人對拍出個人「風格化大片」的重視,和對記錄旅行珍貴時刻的執念。

其實這種紀錄旅行的傳統由來已久,對一輩子很少出去旅遊的父母輩來説,出去一次就一定會帶回來一本相冊。如今到了移動影像時代,拍照門檻進一步降低,上一代那種沖洗相片的旅遊儀式感,也被轉移到了移動端——相比笨重的專業設備,手機讓創作變得更加隨心所欲,走到哪、帶到哪,手機取代相機成了承接年輕人藝術表達的載體。

越來越多人開始研究,如何用這一臺小小的手機拍出專業大片的效果。他們認真學習捕捉光線的變化、尋找刁鑽的拍攝角度、調節后期參數。影視颶風近期推出了《8節課用iPhone拍電影感》售價49元,很快就有25萬人購買,為用手機拍出大片,年輕人覺得,這點學費還是必須交的。

畢竟即便是用手機做旅拍神器,年輕人也不希望讓人一眼看出「手機感」,他們更想要自己的隨手一拍,就讓人覺得這張照片背后一定做了很多功課。他們要用最簡單的設備,拍出「風格化大片」,為旅行留下特別紀念。

湊齊九宮格,挑戰年輕人的難題

然而,隨手拍聽起來很容易,卻不是人人都是攝影師。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缺乏攝影基礎知識,會導致旅拍途中出現許多料想不到的問題。

95后的若琳至今記得頭一次站在九寨溝五彩池邊感受到的震撼,池水真的像電腦屏幕壁紙一樣,呈現出夢幻的、層層遞進的藍綠色,像仙境一般。實地來到九寨溝前,她一直以為網圖都是后期調色P的。

她馬上舉起手機,想把眼前所見到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記錄在鏡頭中,卻遺憾地發現無論怎麼調整視角,順光、逆光,照出的池子都像是蒙了一層灰紗般暗淡的色彩,完全無法還原她眼睛感受到的震撼。

拍出來的,總和看見的不一樣,這是許多人成為朋友圈攝影大師前最難的一關。手機里囤積了上萬張的海量照片,「廢片率」卻高居不下——有時照片是一片噪點巨大的虛影,美景直接被拍毀,有時光線角度不佳,人臉黑黑的,發出來就有損形象。始終,畫質不清晰不理想,讓許多照片被永久封存在了手機相冊里,都是「見光死」。

當想拍攝碼頭漁船和日落時,效果卻大失所望

在最具氛圍感的晨昏時分,手機卻往往最先「失明」。

90后的Lila在上個國慶終於如願以償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她想在草原上留下追逐落日、擁抱自由的美照。旅遊搭子是咔咔拍個不停,可等傳圖時Lila才發現,這些照片要麼是背光,把人臉照得漆黑一片,要麼是太陽直接過曝,變成一個毫無細節的小亮點。

旅伴也是給她粗略看過成片,她當時覺得沒什麼問題,構圖取景都還合適,但回到酒店仔細打開圖看才發現,太陽附近總是清晰度很低,人臉又很暗,即使造型凹得已經很到位了,卻還是透露出一種手機取景的劣質感。她翻了一下過往的照片覺得類似的問題在反覆出現,海南島的日落也是被拍得不盡如人意,焦慮的她只能在小紅書上發帖求助:「有人和我一樣,總是把太陽拍廢嗎?」

評論區有人留言道:「你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相機的動態範圍。」這又讓Lila犯了難,這麼專業的術語自己哪里聽過?也有人提出快速的解決方案,比如怎麼修圖拯救「廢片」,建議很多,Lila看了100多條評論后懶癌又發作了,「看起來好麻煩,最后我還是沒發這張照片。」

精心凹好的時尚大片造型,常常敗給混亂的光線,想記錄一個躍起擺手的生動瞬間,也可能得到「閃電五連鞭」式的模糊虛影。尤其live實況照片出現后,許多年輕人都會選擇在發照片時保留live格式,難的是實況照片更不好把握,經常出現前后幀全是虛影,或者最后定格畫面不好的情況,這樣的照片發了也難受,不發更難受。

平潭島,但對焦失敗

年輕人發現,「出片」成了一件很玄學的事情,能不能照出「人生照片」,時間、地點、手感、運氣都成了變量,結果也只能聽天由命,或者依靠數量取勝——只要拍得夠多,總能挑出來幾張能看的吧?到最后,拍照本來只是旅行中的點綴,卻捨本逐末變成了主線,到哪個景點都爲了保證出片率而費時費力,旅行倒變成為出片服務的。

更有人開始「邪修」出片,投入「視頻式出片」的懷抱,先錄一段小視頻,再回家逐幀比對截圖,能最大限度保證出片的穩定性,不浪費任何一次佈景。且不説這個過程多麼低效,單是截圖的畫質與原圖直出的差距,就足以讓人嘆息。結局是年輕人被放上了取捨的天平:要畫質,就沒有精彩的造型;要精彩的瞬間,就必須犧牲畫質。

所有這些出片痛點,都指向一個核心訴求——年輕人追求「出片」的確定性。人不是永遠在路上,難得一次的旅行,他們需要的,是一部能真正還原眼前所見、清晰記錄每一個心動瞬間的設備。

出片剛需,如何「一機解決」?

許多人嘗試過將目光投向專業設備,卻無奈地發現,普通人和專業攝影師之間真的有「壁」。

富士相機曾是新手入坑的最上選,只因坊間流傳「富士拍氛圍人像很牛」;拍立得、CCD相機也藉着復古回潮賣斷貨了一回,大家意識到,既然拍照清晰度不夠,乾脆「打不過就加入」,追求「失真氛圍感」,變清晰度的劣勢為優勢;接着,GOPRO等運動相機也迎來一次購買高峰,大家捨棄照片迎接視頻,想把vlog作為朋友圈發佈的重頭戲。

然而,「買了」不等於「會用」,從設備擁有者晉級到專業攝影師中間也是萬里長征。一是發現出門必須攜帶相機包,小心呵護設備后,便攜性大大降低;二來,學了很久的光圈、焦距、ISO,實際取景時理論和實踐完全對接不上,設備強化了,不等於「你強化了」;拍攝完上傳還是個問題,想發個社交媒體,在相機、電腦、手機上互傳倒騰半天,最后還可能因為文件過大傳輸失敗,且相機是完全沒有傳輸live圖片的功能的。

動輒幾千上萬的設備投入,僅在偶爾的幾次旅行中心血來潮攜帶,絕大多數結局都是吃灰。更不用説很多人都處在觀望狀態,根本沒狠下心剁手。

一番折騰后,大部分年輕人還是迴歸了手機,輕裝上陣。不僅如此,年輕人還在篩選一部夠格做相機的優秀手機——既然決定全程以手機陪同旅行,就需要一部能作為旅拍神器的智能手機。

因此在選擇一部新手機時,影像實力成為關鍵考量因素。不少年輕人都會特意尋找把「拍照」技能點拉滿的手機,他們對於畫質清晰度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強烈。而OPPO敏鋭地洞察到這一趨勢,在新推出的OPPO Find X9系列聚焦於「畫質革命」,精準鎖定旅拍中的核心痛點。

反覆裁切后細節依然清晰 

Find X9系列搭載的大底傳感器首次支持在照片模式下直出8K超清照片,實現了400%的清晰度提升。這意味着,無論是五彩池的斑斕紋理,還是遠方建築的細微輪廓,放大后依然清晰可見;其搭載的經哈蘇認證的2億像素超清長焦鏡頭,通過多幀融合技術實現了「真2億」畫質,讓遠處的風景不再只是模糊的背景板。

在解決清晰度的基礎上,Find X9系列還能進一步理解複雜的光線環境。全系普及的Ultra同款丹霞色彩還原鏡頭,配合第四代色彩還原技術,連重慶洪崖洞夜晚的霓虹燈光也都能得到精準還原。無論身處何種光線條件下,都能確保人景和諧,輕松拍出氛圍人像。

除了靜態畫質,Find X9系列在動態捕捉上也實現了突破。與索尼深度合作定製的滿血版LYT-828傳感器,首發"瞬時三曝光"技術,能夠同時捕捉高光、暗部和極限抓拍幀,Find X9同時支持4K超清實況照片的拍攝與分享,即便是動態影像也能做到幀幀清晰,解決實況照片虛影過多的問題。

同樣,在OPPO X8上即備受好評的大師模式也在Find X9上迎來了全新升級。這一模式真正做到了將專業相機的影像控制能力,以普通用户都能理解和使用的方式呈現出來,每個人都能輕松用手機調出高級色調,直出具有專業質感的影像作品,讓手機照片也能被「誤認」成出自高級相機設備。

多年來,OPPO一直秉持着科技創新的長期主義,拓展移動影像的邊界,專注於每一代解決一個關鍵影像難題,讓用户的拍照體驗更加輕盈自在。從Find X5系列首發堆棧式傳感器讓手機走出「暗光時代」,到X6系列確立「正確影調」,再到X7、X8系列深耕「中間調」與「人景關係」,OPPO推動計算攝影從比拼參數走向追求質感與氛圍,再到如今X9系列的畫質革命,帶來從前難以想象的移動影像畫質體驗——每一代產品都在實現新的技術革新、新的體驗升級。

正是這一次次的迭代突破,讓手機影像越來越接近專業相機的全能體驗,讓移動端也能系統性實現主體清透、色彩精準、光影生動的人景和諧效果,對標相機,讓手機人像攝影不再僅僅是枯燥的大頭照。

今年Find X9發佈會上,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還同步宣佈OPPO推出「相機置換專補」計劃,用户可以參與活動將自己手里的相機置換為Find X9 Pro,可享受官方至高1400元補貼,讓更多渠道的用户嘗試以舊換新,感受不一樣的移動影像體驗。

正如OPPO影像器件部部長周奇羣所言:研究人的眼睛,努力還原那種「人眼感知的真實」,OPPO Find X9系列基於「所見即所得」的理念,致力於實現一場徹底的影像平權。對於渴望在旅途中隨時記錄美好、卻又不想被專業設備所累的年輕人來説,OPPO Find X9系列可能是實現「手機對標相機」的最優選擇。帶着它上路,就像有一位輕便又專業的旅拍搭檔,讓每個在旅途中的行人,都能成為自己生活的攝影師。

你遇到過怎樣的旅拍難題?

你會如何定製自己的風格化大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