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軟銀重啟海外發債引擎 直追AI大浪潮! 加速推進孫正義的「AI宏圖」

2025-10-22 14:57

智通財經APP獲悉,傳奇投資人孫正義掌舵的軟銀集團(SFTBF.US)在以押注AI應用領軍者OpenAI以及「星際之門」大型AI基建項目等鉅額AI投資為代表的激進AI融資規劃推動下,今年第二次重返海外債券市場。此舉意味着軟銀集團正在大舉籌資,持續加速推進並積極落地孫正義自ChatGPT風靡全球以來所憧憬的「AI雄心壯志」

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報道稱,這家總部位於日本的科技產業投資巨頭計劃在美元債券市場籌集約15億美元至20億美元,並且還計劃通過歐元計價票據籌集大約5億歐元(約合5.8億美元)資金。但是知情人士表示,具體的發行細節尚未正式敲定,有可能發生變化。

對於最新的美元債以及歐元票據發行計劃,軟銀集團一名發言人表示,由於相關交易仍在進行之中,發行規模尚未最終確定。

在對於AI相關投資的高度重視之下,軟銀億萬富翁創始人孫正義已為一項名為「Stargate(即星際之門項目)」的超級項目承諾投入最高達5,000億美元,並在今年早些時候宣佈計劃持有估值高達5000億美元的AI應用領導者OpenAI價值300億美元的股份。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日本企業在海外債券市場的發行規模創下新的歷史紀錄,超過1,000 億美元,主要因這些日本大型企業加快併購步伐以及美聯儲新一輪降息周期所帶來的積極配置情緒,而以日元計價債務發行的更高收益率也令投資者們對於日本本土債券市場趨於謹慎。

機構匯編的數據顯示,軟銀今年迄今已通過貸款和債券市場籌得至少240億美元,這是該投資巨頭史上最大規模融資行動之一。軟銀集團在日本國內的債市也十分活躍,在今年4月面向個人投資者們定價了6,000億日元(大約40 億美元)票據,位列日本債券市場史上最大規模此類發行之一。

據知情人士稱,在周二的一場面向全球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軟銀管理層表示,該公司仍然計劃在年底前完成對OpenAI的總計高達300億美元分期投資,但未給出更具體的投資時間表,並拒絕披露其目前持有的OpenAI股權比例。

孫正義的「AI雄心壯志」

在華爾街金融巨鱷摩根士丹利、花旗、Loop Capital以及Wedbush看來,以AI算力硬件為核心的全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投資浪潮遠遠未完結,現在僅僅處於開端,在前所未有的「AI算力需求風暴」推動之下,這一輪AI投資浪潮規模有望高達2萬億至3萬億美元。、

英偉達CEO黃仁勛更是預測稱,2030年之前,AI基礎設施支出將達到3萬億至4萬億美元,其項目規模和範圍將給英偉達帶來重大的長期增長機遇。生成式AI應用與AI智能體所主導的推理端帶來的AI算力需求堪稱「星辰大海」,有望推動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市場持續呈現出指數級別增長,「AI推理系統」也是黃仁勛認為英偉達未來營收的最大規模來源。

現年67歲的軟銀創始人孫正義的「AI雄心壯志」——主要聚焦於他所掌舵的軟銀能夠在AI的全球範圍普及中扮演堪比英偉達的最核心角色,毫無疑問,因早期押注阿里巴巴而一戰成名的孫正義希望享受全球AI超級大浪潮將帶來的鉅額投資回報。這一推進的核心是通過軟銀持股比例高達90%的芯片設計領軍者ARM,與OpenAI、甲骨文和阿布扎比科技投資基金MGX在美國開展的規模高達5000億美元「Stargate」(即星際之門)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以及對於英偉達(NVDA.US)以及臺積電(TSM.US)等人工智能領軍企業的鉅額長期投資。

作為其多管齊下進軍AI領域的一部分,軟銀計劃向OpenAI投資多達300億美元,並已簽署一項65億美元的協議收購知名芯片設計商Ampere Computing Holdings。此外,孫正義還在遊說臺積電等芯片產業鏈主導者們參與在亞利桑那州打造1萬億美元的史上最大規模AI製造中心。

全球持續井噴式擴張的AI算力需求,加之美國政府主導的AI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愈發龐大,並且科技巨頭們不斷斥巨資投入建設大型數據中心,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對於長期鍾情於英偉達以及AI算力產業鏈的投資者們來説,席捲全球的「AI信仰」對於算力領軍者們的股價「超級催化」遠未完結,他們押注臺積電與英偉達所主導的AI算力產業鏈公司的股價將繼續演繹「牛市曲線」。

孫正義鉅額押注AI超級大浪潮所帶來的扭虧為盈大反轉,推動這家總部位於東京的投資巨頭今年以來在日本股市的漲幅高達160%,2025年以來可謂屢創歷史新高點位,目前徘徊於歷史最高位附近。在美股市場,軟銀(SFTBY.US)美股ADR交易價格同樣自2025年以來屢創新高,年內漲幅更是高達180%。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