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TCL華星t8開工!四巨頭豪擲1800億逐鹿8.6代OLED 上游設備與材料廠商迎機遇

2025-10-22 11:2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10月22日訊(記者 王碧微)10月21日,TCL科技(000100.SZ)旗下TCL華星t8項目在廣州正式開工,這條總投資額約295億元人民幣的生產線,是全球第一條規模化量產的G8.6代印刷OLED產線,被視為中國顯示企業從「跟跑」到「局部領跑」的關鍵突破。

TCL華星並非8.6代OLED產線唯一的玩家。在這條新興的賽道上,三星、京東方A(000725.SZ)、維信諾(002387.SZ)早已入局,四方總投資額約1800億元人民幣。隨着各大廠商的產線建設進度加快,預計2026年前后,中尺寸OLED市場將迎來產能的集中釋放和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

TCL華星:以印刷OLED「普惠化」突圍

「我們選擇在這樣的時機啟動t8項目,是跟我們在OLED上持續開發,跟我們自己的進展節奏和規劃是有關的。」TCL科技高級副總裁、TCL華星首席執行官趙軍近日向財聯社記者坦言,TCL華星的t8是行業里第四條宣佈的高世代OLED產線,並非最早,但其技術路線的選擇使其具備后發優勢。

趙軍認為,印刷OLED技術是實現OLED「普惠化」的關鍵,其相較於目前主流的蒸鍍技術具備成本與顯示效果的雙重優勢。

他解釋道,印刷製程對於昂貴的真空設備和精細掩膜版需求較低,材料利用率超過90%,而傳統蒸鍍技術的材料利用率即便考慮回收因素也僅能達到30%;他保守預計,規模化量產后,印刷OLED相比其他技術有超過15%的成本優勢。在顯示效果方面,印刷OLED是目前唯一能實現Real RGB Stripe像素排列的技術,能帶來更清晰鋭利的文本顯示效果,同時像素間完全隔離的結構也避免了電流串擾,提升了畫面的純淨度和均勻性。

事實上,t8並非TCL華星的第一條印刷OLED產線。

其位於武漢的G5.5代線(t12)已於2024年11月實現量產交付,目前良率已從初期的個位數提升至70%以上。

趙軍強調,t12積累的量產經驗,將為t8未來更快速度地完成產能爬坡提供信心 。

根據規劃,t8項目建設周期為24個月,預計2027年下半年實現量產。未來,t8將主要生產主流的消費電子產品,如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等,而t12則更多聚焦於高端醫療等差異化、高附加值產品,形成產線協同。

顯示巨頭的8.6代競速

長期以來,OLED技術主要應用於智能手機等小尺寸領域,在中尺寸IT市場的滲透率受限於成本和產能,一直處於低位。

而8.6代線(玻璃基板尺寸2290mm×2620mm)因其能顯著提升對中尺寸面板的切割效率,大幅降低單位成本,被全行業視為攻克IT市場的關鍵路徑。

CINNO Research 研究總監劉雨實告訴財聯社記者,要滿足日益成長的中尺寸OLED需求,建設專門的8.6代產線仍是首選項。

在這場競賽中,各大廠商的進度條正在被不斷刷新。

根據各方公開資料,三星顯示作為先行者,其A6產線預計最早將於2026年第二或第三季度量產;京東方總投資630億元的成都項目於2024年3月開工,預計2026年底量產;維信諾位於合肥、總投資550億元的產線於今年2月動工,近期已確認關鍵設備的中標方,項目進度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四家廠商選擇了不同的技術實現路徑。

三星顯示和京東方均採用目前相對成熟蒸鍍工藝;維信諾則採用其自主研發的ViP技術,在蒸鍍工藝的基礎上通過光刻工藝摒棄了FMM;而TCL華星的印刷技術路徑差異化最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劉雨實告訴記者,G8.6 IT OLED投資巨大,包括蒸鍍機在內的專用設備供應商很少,供給有限且價格昂貴,而市場端除蘋果以外的客户需求有待開發,盈利前景仍需驗證,因而部分廠商對此持謹慎態度。

隨着各大廠商的8.6代OLED產線陸續開工,中尺寸OLED的滲透率也預期不斷增加。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估,2025年OLED顯示器出貨量將達266萬台,年增86%,在整體顯示器出貨的滲透率約為2%。預期未來幾年成長動能將延續,2028年滲透率有望上升至5%。

產業鏈協同:上游設備與材料廠商迎新機遇

面板巨頭的軍備競賽,並非一場「獨角戲」,而是帶動了整個上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據集邦Display不完全統計,僅在2025年前三季度,眾多OLED配套產業鏈項目的累計投資金額就已超過134億元人民幣,涵蓋材料、設備、關鍵零部件三大領域 。

TCL華星首席執行官趙軍也在採訪中表示,t8項目將發揮「鏈主」作用,推動印刷OLED關鍵材料、核心元器件、顯示器件製造等一批「補鏈強鏈」項目加速集聚 。

他特別指出,t8項目有望在一期實現50%的設備國產化率,「過去從LCD到其他的OLED領域,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關鍵設備、關鍵原材料大量依賴海外,還有專利和知識產權的‘卡脖子’問題,」趙軍説,「我相信隨着印刷OLED發展,我們t8項目的投產,也意味着中國在這個領域不但能做大,而且能做強。」

這種向產業鏈上游的傳導效應在近期尤為明顯。在覈心設備領域,國產化替代進程顯著提速。

今年8月,奧來德(688378.SH)向京東方交付首批8.6代線性蒸發源設備,標誌着中國在OLED面板製造核心設備領域實現從「技術突破」到「產業化落地」的關鍵跨越 。此外,華興源創(688001.SH)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G8.6 AMOLED觸控屏檢測設備、佳智彩的國內首條8.6代線OLED De-mura設備也已於今年6月相繼出貨 。聯得裝備(300545.SZ)更是多次中標京東方8.6代線項目,累計中標金額已超3.5億元 。

在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環節,本土企業的配套能力也在同步增強。沃格光電(603773.SH)總投資6.28億元的8.6代AMOLED玻璃基光刻蝕精加工項目主樓已在成都封頂,建成后將為京東方等頭部企業提供核心配套支撐 。路維光電(688401.SH)、清溢光電(688138.SH)等企業均已開工建設G8.6高精度光掩膜版項目 。同時,德國梅塞爾集團等國際供應商也選擇緊跟面板廠步伐,在成都和合肥建設大宗氣站,為京東方和維信諾的新產線提供超高純氣體。

隨着2026年這一關鍵量產節點的臨近,圍繞8.6代OLED的競爭已從面板廠的賽跑,演變為一場整個國產顯示產業鏈的集體競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