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2 00:00
□ 本報記者 蓋頤帆 張蓓
10月18日,青島。在山東重工·濰柴動力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現場,來自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海外合作伙伴,穿梭於近300余件展品之間。
客商交談、合作意向等勾勒出山東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產品「出海」的新圖景。採訪中,記者感受最深的是「三多三少」:高端市場多了,同質產品少了;產業協同多了,「單打獨鬥」少了;解決方案多了,單一產品少了。
優質產品是「硬通貨」
今年9月,中國客車品牌首次進入迪拜公共交通領域。這筆包含100輛公交車(含40輛純電動汽車)的訂單,創下阿聯酋最大批量純電動客車訂單紀錄,意味着中國新能源客車在高端市場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征服」以嚴苛著稱的迪拜市場,並非易事。「迪拜的標準比歐洲還要嚴格,我們的產品能過關斬將,證明了中國製造已具備國際競爭力。」中通客車董事長王興富説。
今年前三季度,中通客車海外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0%,遠高於銷量增速,體現出高端產品的價值躍升。
無論外貿還是內銷,優質產品都是「硬通貨」。濰柴負責東南亞船用動力應用配套業務的杜冬風介紹,70多艘搭載濰柴甲醇發動機的貨船已在長江投用,相較傳統柴油貨船減碳約90%。更關鍵的是,濰柴通過材料升級和設計,破解了甲醇腐蝕、溶脹影響機械的行業難題。
協同出海實現價值最大化
「在全球化競爭中,單打獨鬥已成為過去,生態與協同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山東重工集團國際商務部部長蘭俊傑介紹,目前,山東重工旗下傳統企業共有海外渠道超1000家,其中協同式渠道超200家,同時代理濰柴、中國重汽等企業產品。
山東重工積極推進新能源戰略轉型,構建涵蓋商用車、工程機械、農業裝備、工業叉車及動力系統的新能源產業鏈。在大會新能源展區,純電、混動、氫燃料電池及氫內燃機等多技術路線的整車整機與核心「三電」系統集中亮相,展現出全產業鏈的技術儲備。
在佔據重卡出口半壁江山的背景下,憑藉集團全產業鏈出海,中國重汽也實現了新能源技術質的飛躍。上個月,中國重汽實現了目前續航里程最長的重卡出口——續航超500公里、搭載800度電池的純電重卡,已發往拉美地區。與此同時,企業在中東市場銷量同比增長28.7%,展現出強勁勢頭。
「不管是本土還是海外供應商,都要跟着集團整車整機本地化步伐‘走出去’。」山東重工集團總經理王志堅説,這種「協同出海」的模式,不僅能規避貿易壁壘風險,更通過快速響應客户需求,形成區別於歐美競爭對手的獨特優勢。
從賣產品到供方案
新能源展區內,華為液冷超充解決方案展臺前人頭攢動。2.4兆瓦充電樁可為輕卡等商用車充電,滿足800公里/天的續航要求,10分鍾就能將400V電池從10%充到80%。
「除依託自有產品外,我們結合華為等優質外部資源,構建起產業協同的超充生態圈。」山東重工集團新能源轉型總監王琛表示,通過與華為合作,山東重工成功解決了海外用户的續航焦慮。
目前,華為超充已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形成「車樁協同」出海新格局。山東重工和華為合作的充電站落户墨西哥,為一家物流公司的電動汽車提供綠色能源。
在基礎設施薄弱的非洲市場,山東重工還專門成立電力裝備公司,為客户提供基於太陽能和傳統發電的自供電解決方案。
由產品製造商向提供綜合一體化解決方案的產品服務商轉型,是山東重工的目標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山東重工產品出口收入達727億元,全年目標鎖定千億大關,其中,新能源產品的貢獻已初見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