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1 23:38
文章來源:上林下夕
一、韓國加密貨幣新政核心內容(2024-2025年更新)
1. 用户保護與合規框架升級
《虛擬資產用户保護法》(VAUPA)全面實施:
該法案於2024年7月生效,要求交易所將至少80%的用户加密資產存入冷錢包,用户法幣資金由持牌銀行隔離託管,並強制平臺購買保險或建立儲備金。2025年1月,韓國啟動VAUPA第二階段立法討論,重點完善資產發行、流通披露細則,並重新定義虛擬財產在會計法規中的記賬標準。
冷錢包監管強化:2025年起,韓國國家税務局(NTS)獲權對逃税者的線下冷錢包資產進行搜查與扣押,明確數字資產無論存儲形式均需納税。
刑事處罰升級: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最高可處終身監禁,違法所得超50億韓元(約376萬美元)的個人面臨雙倍罰款或無期徒刑。
2. 機構准入與市場創新突破
企業參與解禁:2025年2月,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FSC)啟動試點計劃,分階段允許上市公司、非營利組織及公共機構通過實名賬户交易加密資產。截至2025年10月,韓國加密貨幣投資者人數突破1600萬,首次超過股票投資者(1410萬),佔全國人口近三分之一。 穩定幣監管框架建立:FSC於2025年10月公佈《虛擬資產2.0階段法案》計劃,首次引入韓元穩定幣發行制度,要求發行人須持有100%以上高流動性準備金(如國債、存款),並禁止支付型穩定幣支付利息。韓國八大銀行(如KB國民銀行、新韓銀行)已聯合開發韓元穩定幣,計劃2026年初推出。 ETF與税收政策調整:FSC計劃2025年底批准現貨比特幣ETF;加密收益税統一為20%的固定税率,較此前最高55%的累進税率大幅降低。
3. 交易所監管與市場秩序規範化
上幣規則收緊:2025年6月起實施的《交易支持示範案例修訂案》要求新上市代幣具備最低流通量,並限制上市初期市價委託,防範投機炒作。FSC計劃將交易所上幣權限從自律機構(DAXA)收歸政府直接監管。 反壟斷措施:針對Upbit、Bithumb等頭部交易所佔據90%以上市場份額的局面,FSC與公平交易委員會聯合研究防止市場壟斷的方案。 概念更新與範圍明確:將「虛擬資產」更名為「數字資產」,納入分佈式賬本技術特徵,並細分服務商類型(交易所、託管商等),禁止混合經營。
4. 國家戰略與生態建設
納入五年國政計劃:2025年8月,韓國將「構建數字資產生態系統」和「發展加密資產市場」列為123項國家核心任務,政策方向從嚴格監管轉向創新支持。 GameFi與RWA重點發展:依託全球第四大遊戲產業基礎,韓國推動《傳奇4》等GameFi項目;同時授權韓國交易所(KRX)設立證券型代幣市場,預計2030年RWA市場規模達2870億美元。 安全挑戰應對:針對歷史安全事件(如Orbit Bridge損失1.08億美元),強制平臺通過CertiK Skynet等安全評級認證,要求實時監控與供應鏈審計。
二、全球主要經濟體加密貨幣監管體系對比(2024-2025年動態)
下表匯總了主要經濟體監管框架的核心特徵與最新進展:
| 國家/地區 | 監管框架核心特徵 | 税收政策 | 創新支持措施 | 執法力度 |
|---|---|---|---|---|
| 韓國 | - VAUPA法案強化用户資產保護 - 冷錢包搜查權落地 - 穩定幣發行人許可制度(2025年10月提案) | 收益税統一為20%(原最高55%) | - 允許機構交易(2025年試點) - 推動韓元穩定幣與ETF | NTS可扣押冷錢包資產;2025年可疑交易報告激增3.7萬條 |
| 美國 | - 聯邦層面:特朗普政府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2025年3月) - 州級差異化:懷俄明州SPDI牌照、紐約州BitLicense | IRS罰款2024年達47億美元;資本利得税分級徵收 | - 批准比特幣/以太坊現貨ETF(2024-2025年) - 《清晰法案》明確SEC/CFTC分工 | 聯邦與州協同打擊洗錢;BitLicense年審強化 |
| 日本 | - FSA牌照制管理16家合規交易所 - 批准首個日元穩定幣JPYC(2025年) | 計劃將加密資產從「雜項收入」調整為「金融資產」,適用20%統一税 | 取消散户衍生品交易限制,槓桿上限提至10倍 | FSA定期審查交易所安全 |
| 新加坡 | 《支付服務法》發放三類牌照,提供税收優惠與沙盒試點 | 無資本利得税;企業繳17%所得税 | 28家企業獲數字支付代幣豁免;支持RWA代幣化 | 反洗錢追蹤大額交易;2025年新增穩定幣審計 |
| 歐盟 | MiCA法規(2024年12月全面生效):統一穩定幣監管,要求100%準備金 | 成員國自主定税;德、法徵收資本利得税 | 支持跨境合規項目(如歐元穩定幣) | 強調反洗錢與跨境協作(如歐洲刑警組織) |
| 中國 | 嚴禁私人加密貨幣交易,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 | 未明確加密資產稅制 | 香港試點穩定幣條例(2025年8月),禁止向內地居民服務 | 打擊挖礦與交易,違規者承擔刑事責任 |
三、關鍵對比分析
1. 監管取向:從「保守限制」到「創新包容」
韓國、美國、日本傾向於「風險可控的創新」:韓國通過VAUPA和穩定幣框架平衡安全與市場活力;美國以ETF和戰略儲備推動制度化;日本逐步放寬散户交易限制。
中國維持嚴格禁止,但通過香港試點探索離岸監管;歐盟憑藉MiCA實現全域標準化,但執行仍依賴成員國協作。
2. 執法嚴格度與技術適配性
冷錢包監管:韓國獨創性地將線下存儲納入執法範圍,美歐仍聚焦交易所與熱錢包。
穩定幣儲備要求:韓國、美國、歐盟均強制100%準備金,但韓國禁止利息支付並傾向銀行主導模式,與美國的私人發行體系形成對比。
交易透明度:韓國實施「旅行規則」(100萬韓元以上交易需報備),歐盟MiCA要求全周期合規,而美國依賴現有銀行法規。
3. 税收政策與資本流動管理
固定税率趨勢:韓國(20%)、日本(計劃20%)採用簡單稅制,降低合規成本;美國實行資本利得分級徵稅,新加坡免個人交易税。資本外流應對:韓國推動韓元穩定幣防止財富通過USDT/USDC外流(2025年第一季度穩定幣外流佔比47.3%),中國通過外匯管制與數字人民幣應對。
四、未來展望與建議
1. 韓國新政的全球影響
競爭優勢鞏固:GameFi、RWA等優勢領域結合機構准入政策,吸引全球資本;韓元穩定幣若成功,可能挑戰美元主導地位。
風險與挑戰:高合規成本或抑制中小企業創新;冷錢包搜查可能引發隱私爭議。
2. 全球監管趨同化趨勢
規則協調:韓國參考美國GENIUS法案與歐盟MiCA,旨在與國際標準接軌;G20正推動加密貨幣税收與反洗錢框架統一。技術監管升級:零知識證明、混幣器等隱私技術加劇監管挑戰,各國需強化RegTech投入(如韓國部署AI反洗錢系統)。
3. 對中國的借鑑意義
分類治理探索:可參考韓國「離岸試點」(如香港穩定幣沙盒)與境內嚴控的雙軌模式。立法前瞻性:韓國將加密資產納入國家戰略(五年國政計劃),中國可加快立法研究,明確數字資產法律屬性。
結論
韓國通過《虛擬資產用户保護法》升級、機構准入解禁與穩定幣框架構建,正從「嚴格監管」轉向「創新友好型監管」,目標是成為全球數字金融中心。其政策核心是平衡用户保護與市場活力,並通過韓元穩定幣戰略減少對外依賴。
全球範圍內,監管框架正從碎片化走向協調(如MiCA、GENIUS法案),但各國在税收、執法強度上仍存差異。未來,跨境合作(如反洗錢數據共享)、CBDC與穩定幣的競爭融合及隱私技術監管將成為關鍵議題。
(本報告最后更新於2025年10月21日,基於韓國及全球最新政策動態)
責任編輯:朱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