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1 19:50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輪駁公司,降本增效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場全員參與、融入日常的「實操小課堂」。一線船員職工們立足崗位,將「廢棄」的零件、「老舊」的設備、「棘手」的難題,通過技術創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效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變廢為寶」生動實踐。
面對船舶泵軸、發電機曲軸等核心部件磨損后整軸更換成本高、周期長的困境,輪駁公司創新採用「薄壁套修復工藝」。通過精密測量磨損尺寸,定製高強度薄壁金屬套進行修復,僅用50元即可替代以往花費數萬元的整軸更換。這項技術已成功應用於發電機曲軸、纜車大軸等關鍵設備維修,累計節約成本60余萬元,實現了「以修代換」的綠色轉型。
針對濾器接頭誤拆、防爆舷燈更換困難等日常維護痛點,船員職工自主研發製作了「濾器接頭專用扳手」,有效避免了誤拆帶來的設備損傷;針對防爆舷燈更換,自主研發專用拆裝工具,實現了燈罩的局部更換,將單次維修成本從3600元(整體更換)降至100元。這些小巧實用的工具,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在細微處彰顯了精益管理的智慧。
輪駁公司將報廢的調速器、温控閥等設備進行拆解展示,轉化為直觀的培訓教具。通過剖析內部結構,船員能夠快速掌握設備原理,提升故障判斷與處置能力。其中,增壓器通過拆解研究,已實現自主維護,每年節省委外維修費用50余萬元,讓廢舊設備在傳承技藝中煥發新的價值。
創新技術的應用同樣亮點紛呈。3D打印技術實現了船舶專用工具的「隨需隨造」,快速響應現場需求。超聲波淨濾裝置取代傳統手洗,實現了濾器的深度清潔,保障設備穩定運行。在海底濾器加裝防海生物電極,形成雙重防護體系,單船年節約人工成本2000元,全公司累計節約超8萬元。這些舉措顯著提升了設備可靠性,實現安全效益與經濟效益「兩手抓」。
從報廢件的「重生」,到老舊裝置的「升級」,再到廢舊設備的「換新」,山東港口青島港輪駁公司船員職工用實踐深刻詮釋了「變廢為寶」的豐富內涵,一項項小技改、小發明匯聚成降本增效的磅礴力量,在點滴創新中踐行節約理念,於細微之處彰顯管理智慧,為港口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供稿丨輪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