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1 17:53
(來源:電商行業)
阿里已經瞄準方向,隨時準備出擊。
出品 | 電商行業 作者 | 李響
阿里佈局對話式AI業務,疑似對標抖音豆包
自從AI 成為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以來,這場圍繞未來的爭奪戰便日益升溫,戰場的火藥味也隨之愈發濃烈。
從底層模型參數到上層應用場景,大廠的身影貫穿始終,它們的每一次動作,都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可以迅速激起行業的漣漪。
市場消息顯示,阿里旗下的夸克正悄然推進一項代號為「C 計劃」的 AI 業務。該計劃由夸克核心團隊牽頭主導,同時吸納了阿里通義實驗室多位高級別技術成員參與其中。
關於「C 計劃」中「C」的具體含義,目前業內流傳着兩種主要猜測。
一種偏向功能定位,認為「C」代表「Chat」,暗示夸克可能會推出一款全新形態的對話式 AI 產品,直接切入當前火熱的交互賽道。
另一種則更具競爭指向性,有內部聲音指出,「C」取自經典遊戲「吃豆人(Pac-Man)」,其「吞噬式競爭」的寓意不言而喻,暗指該計劃的核心目標直指抖音旗下的豆包。
不過截至目前,對於「C 計劃」的相關細節與外界猜測,阿里巴巴集團及夸克官方均未作出任何公開回應,這也為該計劃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值得關注的是,夸克在阿里體系內的戰略地位早已明確。
2023 年底,阿里 CEO 吳泳銘就將夸克與 1688、閒魚、釘釘一同列為「阿里四個戰略級創新業務」,這四大業務也被業內稱為「阿里四小龍」。
按照吳泳銘當時公佈的遴選標準,這四個業務均需滿足三大條件:一是具備足夠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二是擁有差異化的獨特市場定位,三是高度契合用户需求趨勢與集團「AI 驅動」的整體戰略方向。
這三大標準不僅劃定了阿里創新業務的核心賽道,也為夸克的發展設定了明確目標,從工具型應用向AI 驅動的服務平臺轉型。
而夸克的表現確實也沒有辜負期待。一位阿里內部人士透露,2024 年以來,夸克在 AI 領域的落地進展與市場反饋,讓集團核心管理層看到了其在 AI C 端市場突破的可能性,進一步鞏固了其戰略優先級。
吳泳銘本人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對夸克給予肯定。在今年2 月的集團電話財報會上,他明確表示,在阿里AI to C 領域(主要涵蓋夸克與通義千問兩大 APP)已看到明顯的市場機會,並特別指出,夸克目前已是中國 AI 搜索領域用户量最高的應用,其在該細分賽道中佔據領先地位。
今年3月,阿里巴巴更是對夸克進行了大升級,正式推出全新AI 旗艦應用「新夸克」。這款新產品依託通義大模型,通過「超級框」一次性整合 AI 搜索、AI 寫作、AI 講題、AI PPT、AI 健康助手等多種能力,為用户提供更流暢、更全面的一站式AI 服務體驗。
根據《2025年 AI 應用市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超級框」正式推出后,夸克的 AI 搜索結果月人均使用次數達 65 次,遠超友商。
QuestMobile
如此看來,此次夸克推進的「C 計劃」並非憑空啟動,而是其 AI 戰略佈局的延續與深化。
根據可靠消息,目前「C計劃」已在夸克內部祕密推進了很長一段時間,即將迎來階段性成果。
接下來,隨着夸克「C計劃」推進,阿里有望填補C端對話式AI的佈局空白,為后續技術商業化、生態擴張帶來助力。
阿里不裝了,野心已經擺上檯面
近兩年來,阿里將戰略重心大幅向AI 傾斜,從技術研發到生態佈局持續加碼,不斷爭奪着行業話語權。
今年2月,吳泳銘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AI與雲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該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投資紀錄。
該消息一經放出,便在業內引發巨大震動。
這還沒完,上個月,阿里巴巴在杭州召開了雲棲大會。
會上,阿里再度釋放了其在AI 領域的長期野心。當時,吳泳銘表示,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行業確定性事件,但這僅僅是阿里 AI 佈局的起點,其終極目標是發展出能自我迭代、能力全面超越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ASI),並依託這一技術解決氣候、能源、星際旅行等關乎人類未來的重大科學難題。
同時,吳泳銘也披露了阿里的具體投入規劃:阿里正在積極推進三年3800 億的 AI 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且后續還會根據技術發展與業務需求,持續追加更大規模的投入,為 AI 研發與落地添磚加瓦。
從他的發言來看,阿里對AI 的野心遠不止於實現 AGI,而是渴望成為超級人工智能(ASI)賽道的引領者。
如此野心之下,阿里要做的無非是一步步穩紮穩打,把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基礎打好,再朝着超級人工智能ASI方向邁進。
而在這個過程中,對話式AI 是不可忽視的關鍵一環。
數據顯示,2025 年全球對話式 AI 平臺市場規模預計達 917.62 億元(人民幣),中國市場規模也將達到 157.83 億元。
據貝哲斯諮詢預測,到2032 年,全球對話式 AI 平臺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 1426.07 億元,預測期間年複合增長率(CAGR)將穩定在 6.5%。
這一持續擴容的市場,顯然值得阿里投入「重兵」。
於是我們看到,從2023年被定為集團戰略級業務,到2024年推出「新夸克」強化 AI 能力,夸克在 AI 賽道上已經摸索出一條有效路徑,逐步在用户羣體中建立起「AI + 工具」的產品認知。
而如今夸克推出「C 計劃」,目的正是在對話式 AI 這一賽道完成突破,讓夸克不再侷限於搜索工具的標籤,而是通過更自然、更深度的對話交互,將 AI 能力滲透到學習、辦公、生活服務等高頻場景,真正從工具應用升級為智能助手。
當然,從行業角度看,對話式AI 領域早已是紅海競爭。
抖音豆包憑藉抖音的流量紅利與內容生態,快速搶佔大眾用户心智;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訊飛星火則依託技術積累,在專業場景中形成差異化優勢。
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阿里急需通過夸克的「C 計劃」,在 C 端對話式 AI 領域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核心陣地,既填補自身在該領域的佈局空白,也為通義大模型的技術能力找到更直接的消費端落地場景,最終在 AI 時代的入口爭奪中站穩腳跟。
換句話説,阿里或許是要通過「C 計劃」,強化夸克的對話式 AI 核心能力,與豆包等競品正面較量,以爭奪對話式AI生態的核心入口地位。
對他們來説,誰能成為用户首選的對話式AI,誰就能掌握AI領域的關鍵話語權。
但話又說回來了,當前對話式AI 的競爭早已不再是單一功能的比拼,而是進入了以平臺化生態競爭為主的新階段。
某種程度上,各大對話式AI平臺比拼的不再是「誰能回答得更準」,而是「誰能整合更多工具、鏈接更全服務、覆蓋更廣場景」「誰能構建起用户、開發者、服務商共贏的生態閉環」。
如此「生態化、平臺化」 的行業趨勢,早已形成不可阻擋的浪潮。這一浪潮下,阿里或許只有沉下心來,一點點構建起差異化的競爭壁壘,才能在對話式 AI 的生態戰中實現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