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晨觀方正】創新葯多個BD落地映證產業趨勢持續 / 香港樓市是怎樣止跌回穩的?20251021

2025-10-21 08:33

今天是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農曆八月二十九。每一個秋日的清晨,方正研究向您提供及時新鮮的研究觀點,秉持「獨立、客觀、理性、真誠」的理念,珍重您的信任,保護您的投資。

「晨觀方正」將為大家帶來:

 行業時事 

【醫藥 | 李霽陽】創新葯多個BD落地映證產業趨勢持續,關注In-vivo CART 賽道

【地產 | 王嵩】香港樓市是怎樣止跌回穩的?

行業時事

醫藥 | 李霽陽

創新葯多個BD落地映證產業趨勢持續,關注In-vivo CART 賽道

本周(2025.10.13-2025.10.17)申萬醫藥指數跌幅2.48%,滬深300指數跌幅2.22%,跑輸滬深300指數0.26%,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指數中排名第16位。截至本周五(2025.10.17)醫藥生物行業指數PE(TTM,剔除負值)為30.03倍,滬深300指數PE(TTM,剔除負值)為13.41倍,醫藥生物行業相較於滬深300指數的估值溢價率為123.96%,仍處於歷史低位。

創新葯多個BD落地映證產業趨勢持續,關注in-vivo CART賽道。創新葯一周內4個BD落地,再次爆發。包括翰森製藥將CDH17 ADC新葯HS-20110授權給羅氏,普瑞金生物與吉利德就體內CAR-T療法達成合作,Dianthus Therapeutics與維立志博就DNTH212(BDCA2和BAFF/ARIL抑制劑)達成協議,奧賽康與 Visara就ASKG712(VEGF/ANG-2)達成授權。

In-vivo cart賽道熱度不減,普瑞金與吉利德達成合作。體內CAR-T賽道從去年底以來爆發,2024年12月阿斯利康以10億美元收購Esobiotec,2025年6月,艾伯維以21億美元收購Capstan,2025年10月,BMS寶以15億美元收購Orbital,三項重磅交易覆蓋了慢病毒、LNP-mRNA、環狀RNA三條技術路線。

國內公司中,雲頂新耀自體CAR-T平臺有望在2026年獲取首批人體臨牀數據;思路迪加快腫瘤疫苗和體內CAR-T/NK研發;安科生物參股公司博生吉In vivo CAR-T慢病毒載體平臺目前已經完成臨牀前的開發,正在進入到研究者發起的臨牀研究(IIT)階段。陽光諾和投資元碼智藥佈局體內CAR-T。今年1月,EsoBiotec宣佈與普瑞金生物合作開發的ESO-T01的IIT研究(在中國進行)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投資建議:1)In-VIVO CART賽道關注:陽光諾和、雲頂新耀、思路迪醫藥、安科生物等;2)當前更多關注已有大BD以及有明確BD預期的公司,均有明確投資價值。已BD的公司確定性高,關注臨牀進展帶來的遠期空間,建議關注百利天恆、三生製藥、科倫博泰、聯邦制藥等,明確BD預期的公司關注數據速度及質量優勢,港股建議關注中國生物製藥(pde3/4)、石藥集團(EGFR adc)、康方生物、榮昌生物君實生物(pd1+)、信達生物、歐康維視(阿托品)、荃信生物(自免雙抗);A股建議關注京新葯業(口服lpa)、益方生物(tyk2)、一品紅(urat)、海思科(pde3/4)等。

風險提示:創新葯進展不及預期、海外BD不及預期、其他系統性風險。

相關研報:《創新葯多個BD落地映證產業趨勢持續,關注In-vivo CART 賽道》2025.10.20

地產 | 王嵩

香港樓市是怎樣止跌回穩的?

2024年2月香港全面「撤辣」開啟政策松綁序幕,2025年美聯儲降息帶動本地利率中樞下移,多重利好共振下,香港樓市從「陰跌不止」轉向「量價企穩」。

這場止跌回穩並非偶然,而是「政策精準發力+利率周期傳導+需求結構升級」共同作用的結果。究竟香港此時的止跌回穩是否穩固?撤辣政策的利好如何與利率下行形成共振?

一、核心驅動因素

政策破局:撤辣拆除交易壁壘。2024年2月全面取消額外印花税、買家印花税等「辣招」,1000萬港元物業購置成本節省150萬港元(首付門檻降30%),但初期因高利率制約,2024年4-9月樓宇當月成交金額從774.56億港元跌至208.38億港元。

利率催化:流動性寬松激活購買力。2025年美聯儲降息后,金管局注入1294億港元流動性,1個月期HIBOR從4.07%驟降至0.58%,新造按揭利率跌破3.5%,租金回報率超按揭利率,實現「以租養貸」。

需求託底:人才新政補充剛需。截至2025年6月,香港人才引進計劃吸引超22萬人抵港,10萬人獲批,疊加「低利率+置業補貼」,新市民居住需求成為市場「壓艙石」。

二、趨勢預判與風險提示

支撐力:美聯儲降息周期延續(預期2026年底聯邦基金利率降至3%)、后續政策儲備充足(如首置按揭成數提升)、高才通94%續簽率釋放持續需求。

風險點:未來三年10.1萬套潛在供應或致外圍區域供需失衡、美國通脹反彈拖累降息節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滯后壓制中端盤需求。

三、內地鏡鑑

可借鑑香港「梯度化政策(剛需零税費、豪宅正常税費)、暢通化利率傳導(首置房貸定向優惠)、分類化需求激活(人才購房補貼)、匹配化供需調節(軌交沿線剛需用地供應)」,同時需強化「保障房+商品房」雙軌制,三四線城市聚焦去庫存而非盲目利率刺激。

風險提示:貨幣政策寬松不及預期、利率下行不及預期、居民收入增速修復不及預期。

相關研報:《香港樓市是怎樣止跌回穩的?》2025.10.20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