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為避免歐盟罰款,跨國車企正選擇中國車企共享碳排放

2025-10-21 17:24

(文/觀察者網 張家棟 編輯/高莘)

據《歐洲汽車新聞》當地時間10月21日報道,歐盟發佈文件顯示,日產歐洲公司將與比亞迪整合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達到歐洲2025年至2027年的減排目標。

報道稱,日產在此前曾與其聯盟合作伙伴雷諾以及三菱達成聯合碳排放協議,但該協議在2024年便已經結束。同時,在歐洲僅銷售純電和插電式混動汽車的比亞迪,則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日產發言人稱,「經過對潛在合作伙伴的全面評估,我們最終選擇了比亞迪,因為它擁有充足的信用額度,並且具備綜合競爭力。這項協議使我們能夠持續推進向零排放的轉型。」

去年,由於日產在全球的銷量以及利潤的下滑,這家日本汽車製造商正陷入向資本市場與合作伙伴重新證明價值的難題。

在今年一季度確定更換CEO后,日產重新確立了一項「降本與產品重塑」的戰略計劃,並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革新。但在此之前,期望在歐洲擴大電動化車型產線的日產,仍需要面臨嚴峻的歐洲碳排放法規。

日產Ariya 歐洲汽車新聞

外媒表示,日產曾一度憑藉聆風(Leaf)車型成為純電汽車領域的先驅,但截至今年8月,其只有艾睿雅(Ariya)車型的銷量值得關注。

根據數據分析機構Dataforce發佈消息,截至今年8月,日產在歐洲的純電動汽車銷量為1.3輛,僅佔其總銷量的6.5%。而Ariya同期在歐洲的累計銷量為1.1萬輛,新款Leaf和基於雷諾打造的純電動車型Micra纔剛剛上市,這意味着僅憑藉現有車型,日產將遠不足以滿足碳排放標準而面臨高額罰款。

作為日產的最新合作對象,比亞迪同期的銷量為9.5萬輛,其中約60%為純電動汽車,其余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從整個歐洲市場來看,儘管今年歐盟對原定於今年實行,且極其嚴格的汽車碳排放標準開放了3年緩衝期,但在當前的市場競爭環境以及歐洲電動車市場增速不及預期的背景下,眾多傳統跨國汽車製造商仍需要儘快解決碳排放平衡問題。

特斯拉在歐組建排放積分池 彭博社

此前,除了日產雷諾在聯盟內的碳排放共享外,包含豐田、福特、Stellantis等車企在內的聯盟成員還選擇與在歐銷量頗高的特斯拉合作,組建了排放積分池。

不過,隨着今年馬斯克的言論引發的立場對立,以及特朗普貿易戰帶來的地緣貿易衝突,特斯拉在歐銷量已經連續數月下滑。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統計,今年6月,特斯拉在歐洲地區新車註冊量為3.48萬輛,較去年同期的4.51萬輛下滑22.9%。這無疑為特斯拉在歐洲維持龐大的碳排積分池帶來了困難。

與之相對應,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則迅速取代特斯拉的地位,成為歐洲車市的新亮點。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歐洲核心14國電動車銷量總計為140.7萬輛,同比增長7.4%;其中中國品牌電動車在歐銷量為21.2萬輛,市佔率超過15%。

根據歐盟規定,汽車製造商可以在今年年底前組建適用於2025年銷量的聯盟。所以,今年也有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開始選擇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合作解決碳排放量問題。

歐盟文件顯示,不久前,韓國汽車製造商雙龍汽車(KG Mobility)也在歐洲與小鵬汽車建立了聯盟。

除特斯拉以外的另一大聯盟為梅賽德斯-奔馳運營,其主要合作對象為與吉利共持股份的Smart,以及吉利集團旗下的沃爾沃和極星(Polestar)。

除了上述車企外,雷諾和大眾也已經於2024年底表示對參與碳排放共享持開放態度。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