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1 18:33
10月20日,宇樹科技正式發佈了其新一代仿生人形機器人Unitree H2。作為宇樹科技H系列的升級款,H2承載着宇樹科技在通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探索與創新,其加速「進化」引發廣泛關注。
今年以來,我國人形機器人行業正經歷快速發展階段,資本市場也對人形機器人賽道熱情持續高漲。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中國人形機器人領域共發生127起投融資事件,總金額高達364.36億元,遠超2024年全年水平。
雖然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此前預測,長期來看,人形機器人全球需求量可能達100億台。但現階段,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仍面臨技術突破、功能落后、市場拓展、業績疲軟等挑戰。
頭部企業競爭差異化
10月20日,宇樹科技正式推出新一代仿生人形機器人Unitree H2,這款機器人的發佈瞬間引爆科技圈與社交媒體。
據介紹,Unitree H2身高180釐米,體重70公斤,整體外形設計更加貼近人類的真實形態,從外觀上給人以更接近真人的視覺感受。在官方發佈的視頻中,Unitree H2還被穿上了衣服,進一步增強了其擬人化的外觀效果。
儘管官方尚未公佈Unitree H2的具體配置細節,但從視頻演示中可以明顯看出,與前一代產品相比,Unitree H2在靈活性和穩定性方面有了顯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Unitree H2在Unitree H1的基礎上增加了仿生人臉,這一改進使其在外觀和功能上更接近科幻電影中描繪的機器人形象。
當前,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已涌現出多種型號,吸引多家企業參與其中。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人形機器人型號超過20種,涵蓋教育、服務、科研和工業等多個領域,除了宇樹科技,還包括優必選、達闥科技、小米科技、科大訊飛、傅利葉、智元機器人等,覆蓋教育、服務、科研和工業領域。
這些公司各具特色:優必選以Walker系列為代表,強調雙足行走穩定性和交互能力,應用於公共服務和家庭場景;宇樹科技專注於高性能運動控制,其H1型號以高動態平衡和敏捷動作著稱;達闥科技側重雲端智能機器人,通過5G技術實現遠程操控;小米的CyberOne注重情感交互和低成本普及;科大訊飛則結合AI語音技術,強化教育和服務功能。
此外,傅利葉攜第三代人形機器人GR - 3C在2025上海工博會上完成首秀;開普勒機器人發佈K2大黃蜂,這是全球首款商業可售的混動架構人形機器人;由智元研發及普智(均普智能與智元的合資公司)生產的人形機器人遠征A2在2025雲棲大會上亮相。這些產品通過融合大模型與人工智能技術,逐步實現了更自然的交互能力和環境適應性。
從整體上看,目前國內人形機器人頭部企業已形成「技術突破+量產加速+場景落地」的全鏈條競爭力格局,呈現出差異化競爭態勢。
中國市場快速增長
目前,我國人形機器人行業在全球處於追趕地位,與國外領先企業如特斯拉等相比,既有優勢也有不足。
優勢方面,中國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製造成本較低,且國內市場龐大,政策支持力度大,例如「中國製造2025」和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動了行業創新。此外,國內企業在軟件算法和AI應用上進步迅速,尤其在語音識別和計算機視覺領域。
劣勢則體現在覈心技術如高精度傳感器、電機控制和長期穩定性上仍依賴進口,基礎研發投入不足,原創性創新較少。國外企業如波士頓動力的Atlas和特斯拉的Optimus在運動控制和環境適應性上領先。
從市場空間看,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千億美元級別的藍海市場,據GGII(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預測,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美元左右,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在全球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
高盛預測則更為樂觀,認為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40億美元。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展望,長期來看人形機器人需求量可能達100億台。綜合各方數據,未來10—2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美元,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未來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
從資本市場看,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融資活躍,但集中度較高。2023年,全球融資總額超過50億美元,主要流向美國和中國企業。頭部企業中,特斯拉通過內部資金支持Optimus項目,波士頓動力被現代汽車收購后獲得持續投資;中國方面,優必選已於2023年在港股上市,融資約10億美元,宇樹科技在2022年完成B輪融資,金額近1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和IDG資本。其他企業如達闥科技和小米也通過私募和戰略投資獲取資金。
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今年已發生融資事件超過83起,總金額突破14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企業佔據60%的份額,累計融資額達84億元,融資頻次與金額均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此外,企業爭相沖刺IPO,資金不斷湧入頭部量產企業,上市公司股價一路走高,僅2025年上半年就有13家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宇樹科技計劃在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提交IPO申請,其投后估值超120億元。
全球業績疲軟現象普遍存在
我國人形機器人企業中,優必選作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2025年上半年雖實現營收6.21億元,同比增長27.5%,但淨利潤虧損4.4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同期5.4億元的虧損有所收窄。儘管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斬獲近4.3億元合同,但2024年全年僅交付10台,量產與商業化能力遭質疑。
此外,禾川科技2025年上半年營收5.09億元,同比增長5.32%,但歸母淨利潤虧損3816.23萬元,其將人形機器人作為第二增長曲線,已推出多款核心零部件和2款本體,部分具備量產能力,但市場開拓中訂單規模仍不大。
新松機器人2025年上半年營收16.60億元,同比微降0.07%,歸母淨利潤虧損9535.82萬元,同比大幅下降54.32%,毛利率同比下滑,在行業復甦背景下業績疲軟。越疆科技雖然推出了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多個產品系列,且已在全球範圍內發佈了27款機器人,但2024年依然虧損9536萬元。
放眼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的虧損現象同樣普遍存在。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雖然在機器人技術方面領先全球,但其商業化進程緩慢,長期依賴母公司Alphabet的資金支持。
而軟銀集團的Pepper機器人項目,儘管在服務機器人領域擁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但由於高昂的生產成本和較低的銷售價格,也未能實現盈利,甚至在2019年宣佈停止生產Pepper機器人。
2022年,軟銀將其歐洲機器人部門出售給德國聯合機器人集團(URG),但經營狀況未見起色,2023年年度虧損接近3000萬美元,公司於2月申請破產並大幅裁員,6月被納入破產管理程序。
法國人形機器人公司Aldebaran Robotics以Nao和Pepper兩款服務型機器人聞名,曾向全球70個國家銷售約2萬台Nao和1.7萬台Pepper機器人,但因業績虧損嚴重於2021年暫停。
分析指出,人形機器人行業的虧損,除了技術本身的研發成本高、周期長外,還與市場需求不明確、應用場景有限等因素密切相關。當前,人形機器人主要應用於教育、娛樂、家庭陪伴等消費級市場,以及醫療、安防、工業等專業領域。然而,這些應用場景的市場需求尚未完全釋放,用户接受度和支付意願也存在不確定性,導致企業難以通過規模化銷售來降低成本、實現盈利。
(經濟觀察網 李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