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1 18:33
「國產剃须刀之王」飛科電器(603868.SH),正試圖找到新增長路徑。
今年9月,飛科電器聯營企業純米科技獲准在新三板掛牌。飛科電器創建於1999年,以剃须刀等個人護理電器起家,被稱為「國產剃须刀之王」。純米科技主營廚房家電業務,飛科電器2020年投資純米科技,外界將之解讀為飛科電器有意將廚電作為未來的第二增長曲線。
2025年上半年,飛科電器實現營收21.16億元,同比下滑8.76%。其中,主打大眾市場的「博鋭」收入同比下降18.07%,銷售佔比降至19.48%。飛科電器自2016年確立雙品牌戰略——「飛科」品牌聚焦中高端市場,「博鋭」主打性價比。理論上,這一組合能覆蓋更廣的消費層級,但在電動剃须刀市場趨於飽和、產品同質化加劇的背景下,雙品牌模式的協同效應難以兑現。
「第二增長曲線」能否最終奏效,仍需接受市場考驗。有分析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飛科電器與純米科技在技術路徑和渠道體系上關聯度有限,短期難以形成實質協同。
剃须刀市場的天花板已現,廚房電器佈局尚淺,雙品牌又陷增長瓶頸。 在「國貨新勢力」不斷涌現、消費結構持續分化的當下,飛科電器的難題不僅是如何守住傳統優勢,更在於如何重啟創新力與品牌勢能,找到增長新敍事。
純米科技能成飛科電器的創新引擎?
飛科電器與純米科技的交集始於五年前。
2020年3月,飛科電器受讓純米科技12.38%的股份,並認購后者3%的新增註冊資本。那一年,飛科電器上市四周年,增長急需新動力;純米則正憑藉小米生態鏈的光環崛起,被市場稱作「廚電黑馬」。
當時,飛科電器公告稱,這筆投資是其「專注小家電領域內同心多品類戰略」的關鍵一步。飛科電器希望藉助自身在渠道、供應鏈、管理和品牌上的積累,與純米在廚房小家電領域的技術優勢形成互補,拓展產品線、提升復購率,並迎合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趨勢。
這樁合作被外界視作個護龍頭與智能廚電新勢力的一次雙向試探:一個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一個謀求更高估值。
純米科技的資本進程並不順利。
2019年,純米科技首次透露IPO計劃。2021年12月,純米科技與招商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主板掛牌。不過,上市輔導不到一年便告中止——2022年10月,純米科技撤回備案,理由是「輔導安排與IPO計劃協調難度較大」,但真正的掣肘或許在於對小米集團的依賴過高。2021年,純米科技來自小米的關聯銷售佔比高達88.79%,獨立性不足成為上市障礙。
2023年10月,純米科技將上市輔導機構更換為廣發證券,重新籌備上市。兩年后,該公司再次大調頭,轉戰新三板。2025年9月,純米科技正式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完成資本市場「迂迴登陸」。
截至2025年9月,飛科電器持股純米科技13.79%,並在董事會中設有代表。純米科技仍被歸類為飛科的聯營企業,採用權益法覈算。
飛科電器投資純米,寄望在傳統個護領域之外構建新的增長引擎。然而,2023年至2024年,純米科技來自小米集團的銷售佔營收比例分別高達88.79%、90.26%,自主品牌收入不足一成。
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純米科技的核心產品集中在電飯煲、空氣炸鍋等廚房小家電,而飛科電器主營業務則是剃须刀、電吹風等個護電器。在技術路線、供應鏈體系、品牌定位乃至消費場景上,兩者存在顯著差異。因此,飛科電器與純米科技的業務關聯度較低,難以藉助純米的業務解決自身面臨的結構性增長困境。
GKURC產經智庫首席分析師丁少將則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純米科技掛牌新三板,短期對飛科電器主營業務的直接助益有限。后期通過整合智能家電技術資源,飛科電器或許可以強化產品智能升級能力。若協同到位,純米科技有望成為飛科電器的外部創新引擎。
雙品牌戰略承壓
飛科電器的雙品牌戰略,也似乎正面臨增長壓力。
財報顯示,飛科電器堅持結構性雙品牌戰略,「FLYCO 飛科」品牌瞄準高端市場;「POREE 博鋭」品牌則定位追求高質量低成本的極致性價比。理論而言,這一組合能覆蓋更廣泛的消費羣體,實現產品矩陣互補。
2025年上半年,博鋭品牌營收僅為4.11億元,同比下降18.07%,銷售佔比降至19.48%,較去年同期下滑2.22個百分點。10月21日,時代周報記者上述問題多次聯繫飛科電器,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梁振鵬分析指出,飛科品牌的高端化更多體現在價格層面,而非價值或技術層面的升級。與國際品牌如飛利浦、松下相比,飛科剃须刀的刀頭材質、動力調節及智能感應等核心技術應繼續提升,否則難以在高端市場形成實質競爭力。
主打性價比的博鋭品牌同樣承壓。一方面,它面臨小米等互聯網品牌的快速衝擊;另一方面,又難以在低價白牌產品面前形成優勢,這使得博鋭在性價比賽道上的突圍效果有限。
此外,飛科電器曾寄希望擴展細分品類,將電吹風打造為新的增長點。2021到2024年期間,該品類收入複合增速達到14.16%,營收佔比從13%升至18.64%。然而,隨着追覓、徠芬等品牌的迅速崛起,飛科電器的市場競爭力再次受擠壓。2025年上半年,飛科電器的電吹風業務營收為3.97億元,同比下滑3.17%。
丁少將分析,追覓等新鋭憑藉技術迭代速度及社交媒體營銷,正重構個護行業競爭維度。飛科電器需在保持供應鏈優勢的同時,加速從渠道驅動向技術+品牌雙輪驅動轉型,否則存在品牌老化風險。
10月21日,飛科電器報收35.89元/股,上漲0.34%,市值156.3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