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1 14:22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曲忠芳 北京報道
互聯網內容社區知乎(02390.HK)正越來越成為前沿科學技術的主要「討論場」。
日前,知乎聯合科普中國、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Bioart生物藝術等機構,共同發起了一起以AI時代科研變革為主題的討論,領銜專家包括三位獲得「2025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得主,分別是斯坦福大學人文與科學院名譽教授孫理察、猶他大學生物化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韋斯·桑德奎斯特、康奈爾大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系名譽教授斯科特·埃默爾。
知乎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知乎自今年9月——全國首個法定科普月起,啟動了「2025科學季」,內容主題涵蓋「2025諾貝爾獎巡禮圓桌討論」,「AI科研新範式」大討論,以及「2025知乎科學開放麥:追答案的人」線下討論活動。其目的在於「錨定科學討論社區這一定位,為大眾搭建與科學對話的橋樑,讓科學普及真正活起來、火起來」。
記者從知乎平臺注意到,截至目前,「AI科研新範式」主題討論已吸引了大量科研工作者及愛好者的參與。例如,對於孫理察提出的「AI的發展將如何改變線性數學與應用數學研究?」討論,多位知乎答主表達了樂觀情緒,答主Jaysny表示,「AI能處理人類無法企及的數據並生成可靠猜想,這正掀起一場‘無聲的革命’」,他認為可能會催生一個全新的學科領域—數據科學數學。
但AI for Math的奇點時刻似乎沒那麼輕易到來。近期,兩位研究人員僅用一個周末,便藉助GPT-5解決了10個「百年懸案」級的埃爾德什難題,引發了學界的廣泛討論。但事后證明,這是一起關於AI能力被誇大的案例,知乎答主德里克文表示,「GPT-5實際做的,只是檢索到了已有的研究成果,而非獨立提出了新證明」。
統計學話題下的優秀答主範函子Skyline表示,從當下事實來看,「大規模引入AI 輔助解決數學問題之后,AI的發展並沒有對數學研究的範式產生顛覆」,在她看來,AI並沒有取代人類的心智榮耀,「AI所做的並非取代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而是在這條荊棘之路上,成為一位更強大的同行」。
韋斯·桑德奎斯特發出的問題挑戰是:「基礎科學是如何推動人類健康與工業發展的?有多重要?」物理學、系統科學等領域的答主展開了角度不一的回答。東京大學物理學碩士在讀、知乎答主千葉絮語以量子力學為例,指出100年前海森堡創立的矩陣力學,衍生出的電子、自動化等專業,最終引領了信息革命。答主系統與控制則用一個精妙的比喻概括了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它如同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頂級的「傳感器」和「系統模型」——「沒有精準的傳感器,系統就是個瞎子;沒有深刻的系統模型,控制器就是個莽夫」。
斯科特·埃默爾提出的問題則更為具體,「細胞中普遍存在的ESCRT複合物在神經元中發揮哪些特殊作用?可能如何影響神經退行性疾病?」,該問題吸引了遺傳學、生物學等領域眾多答主的專業對話,展現了跨學科交流的活力。
除此之外,「AI科研新範式」還有多個貼近科研人日常的趣味話題受到了熱議,其中「科研工作者該如何平衡科研和生活?」引發了廣泛討論。答主司馬懿從職業性質角度分析,指出「科研是一個聲譽遊戲」,其成果完全體現在個人簡歷上,這使得「每個人是自己的老闆」,無形中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編輯:張靖超 審覈:李正豪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