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1 16:06
(來源:電池工業網)
本網訊 沉寂了一段時間后,磷酸鐵鋰行業又出現一筆大額訂單。豐元股份10月20日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山東豐元鋰能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孝感楚能新能源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宜昌楚能新能源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磷酸鐵鋰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豐元鋰能將在未來三年內向楚能新能源供應1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共同致力於正極材料的迭代升級與成本優化,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豐元股份表示,協議的簽訂將進一步鞏固並提高公司的行業地位、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於公司后續產能持續放量,銷售訂單逐步擴大。
01「回春」的鐵鋰供應商
2025年,磷酸鐵鋰行業出現了不一樣的變化。
先是1月份,龍蟠科技簽下Blue Oval大單,自2026年至2030年期間向Blue Oval提供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再是4月份,豐元股份比亞迪電池公司簽訂了四年的《磷酸鐵鋰合作框架協議》;然后是5月份,萬潤新能寧德時代簽訂了長達五年、供貨量132.31萬噸的鉅額訂單;最后是6月份,龍蟠科技與億緯馬來西亞簽約,將在五年內供貨15.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
接連不斷的大額訂單表明,海內外電池企業正加大對磷酸鐵鋰材料的採購力度,磷酸鐵鋰頭部廠商頗有向好趨勢。
反映到業績上,上半年多數廠商都迎來盈利修復拐點。其中,龍蟠科技上半年營收38.22億元,同比增長1.49%,利潤同比減虧61.45%;萬潤新能上半年營收44.36億元,同比增長50.49%,利潤同比減虧34.23%。
磷酸鐵鋰行業利潤修復主要得益於兩方面:下游需求增加與產品結構調整。
從需求來看,當前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的高速發展直接帶動鐵鋰材料需求快速增長,磷酸鐵鋰材料需求增速已高於鋰電行業整體增速。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409.0GWh,佔總裝車量74.6%,當年磷酸鐵鋰電池在全球儲能電池中的佔比也高達92.5%。業內預計,2030年磷酸鐵鋰材料市場的年需求量或將達1000萬噸級。
從產品來看,行業的產品結構正向高附加值的第四代磷酸鐵鋰傾斜,去年與今年簽訂的訂單中多數涉及第四代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產品。
與當前市場主流產品相比,第四代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憑藉其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支持等性能優勢享有較高溢價,其加工費較普通三代產品高出2000~5000元/噸。並且由於技術門檻較高,僅有少數企業可以實現大規模供應,訂單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化。
長此以往,電池企業與磷酸鐵鋰頭部廠商的強強聯合將加速行業分化,頭部企業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享受高溢價、高訂單帶來的紅利,進一步擴大優勢;同時低端產能將逐漸出清,市場加速向高端化轉型,進而帶動磷酸鐵鋰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滲透提速。
可以説,技術迭代效率已成為磷酸鐵鋰廠商突破產能困局的核心方式。只不過隨着產業鏈壓力不斷向上遊傳導,「3+6」的賬期也並不罕見,因此技術迭代與訂單增長還可能會帶來應收賬款增加、負債率攀升等問題。
例如龍蟠科技,上半年應收賬款為15.45億元,萬潤新能為20.33億元,幾乎是同期營收的一半。
如何在行業洗牌的過程中把握機會並降低風險,將成為關乎磷酸鐵鋰廠商未來競爭與生存關鍵問題。
02「進擊」的下游電池廠
事實上,發生變化的不止磷酸鐵鋰行業。今年開始,我國鋰電產業鏈正逐漸從過剩的陰霾中走出,並逐步邁入一個全新的資本開支周期。
僅僅是剛剛下單10萬噸磷酸鐵鋰材料的楚能新能源,其今年的採購量便頗為驚人。
據統計,包括豐元股份在內,楚能新能源今年已先后與天賜材料、華創新材、諾德股份(維權)、鋰源科技、瑞德豐、科達利、新宙邦、杉杉科技、貝特瑞等10家鋰電核心供應鏈企業達成長期合作協議,下單採購了至少55萬噸電解液、2.5億套結構件、25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共計31萬噸的鋰電銅箔以及百億元的負極材料。
頻繁下單的背后,實際上釋放了楚能新能源在手訂單充足,產能規劃明確的信號。2025年楚能新能源新增訂單總量已超80GWh,計劃在2026年底的有效產能從110GWh躍升至300GWh。
就在9月份,楚能新能源還接連宣佈投建兩大電池項目,合計產能150GWh,投產后實現年產值不低於380億元。
其中,楚能新能源(襄陽)鋰電池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20億元,規劃建設年產70GWh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其中包含50GWh儲能電池產能和20GWh動力電池產能。宜昌80GWh全新一代鋰電池項目規劃年產能80GWh,研發生產儲能電池、動力電池及Pack模組等新能源產品。
面對持續的擴產計劃,這些訂單恰好可以確保關鍵原材料的長期、穩定、高品質供應,支撐起龐大產能規劃和滿足客户交付需求。
另外,還有多家電池企業拋出擴產計劃。寧德時代上半年在建電池系統產能為235GWh,較去年年底增加了16GWh;欣旺達也表示,公司積極開展國內外產能建設擴充,新產能已陸續釋放;億緯鋰能(維權)、中創新航、國軒高科等新建項目也在持續推進……
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下,以頭部企業為首的鋰電池擴產項目密集上馬,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正開始新一輪擴張。但要注意的是,隨着技術進步與產能出清,市場已不再為低質產能買單,唯有高質量、全球化的產能佈局才能令企業在競爭中佔據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