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數據中心的「淘金時代」

2025-10-21 11:25

(來源:網易科技)

AI浪潮正將美國數據中心行業推向一場資本狂歡。資金、新玩家大量湧入,創新融資結構層出不窮,但繁榮表象下,利潤預期與現實的巨大鴻溝、循環依賴的脆弱性以及新入局者的經驗不足,正讓這場淘金熱積累系統性風險。

10月20日,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上周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數據中心行業大會上,氣氛與一年前截然不同。OpenAI、xAI和Meta承諾在未來十年投入數千億美元,討論焦點從"找地難、找電難"轉向"誰能建成最多千兆瓦容量"的數據中心。BlackRock和MGX領銜的投資團體以創紀錄的400億美元收購了僅有12年曆史的數據中心運營商Aligned Data Centers。

報道稱,但樂觀情緒背后隱藏着現實挑戰。以Oracle為例,其AI雲業務過去五個季度的實際財務數據顯示,當前租賃英偉達芯片的利潤率與目標值相差15-20個百分點。業內人士私下表達謹慎,警惕"資金流過於循環"或"過度依賴單一公司"的交易結構。

創新融資結構成為新常態

為支撐天文數字般的投資,行業正在發明各種創意融資方式。

回租交易(Leaseback)成為新寵,xAI向其主要投資者Valor Equity Partners購買英偉達芯片后再租回使用。OpenAI也在與英偉達討論類似結構——自己開發和監管數據中心,但通過回租降低成本,避免向Oracle和微軟支付溢價。

報道只粗,這些交易的本質是風險分攤機制,在客户、供應商和融資方之間模糊界限,讓資金持續流入數據中心建設。Aligned Data Centers的收購交易如同一針興奮劑,激勵着更多運營商尋找買家。

同時,英偉達不僅是芯片供應商,還在深度介入融資環節——為芯片客户和數據中心項目提供融資,資金最終以芯片採購形式迴流。

業內人士擔憂這種循環資金流是否在扭曲真實需求,英偉達既當裁判又當球員的角色是否會造成市場泡沫。不過OpenAI最近承諾使用AMD芯片和與Broadcom聯合設計的芯片,顯示出打破英偉達壟斷的意圖。

AI公司跨界挑戰行業規則

在這場數據中心的「淘金熱」中,最令人矚目的是角色錯位現象。

報道稱,原本是AI編程創業公司的Poolside,現在宣稱正在建造2千兆瓦數據中心,計劃部分租賃給AI雲服務商CoreWeave,並聲稱已破解行業最緊迫的瓶頸。Fermi等初創企業直接跳入多千兆瓦級項目,押注能在速度和性能上擊敗谷歌、微軟等雲計算巨頭。

這些缺乏傳統數據中心開發經驗的新入局者正在挑戰行業既有規則。傳統數據中心開發商對新玩家的能力越來越懷疑。微軟高管曾對OpenAI表示,不認為Oracle能兑現其承諾的數千兆瓦容量。

多位業內人士被新入局者招聘去"解決緊迫運營挑戰"。許多人預測即將出現洗牌時刻,過於激進的項目將因延誤、電力短缺或不切實際的時間表而崩潰。

然而利潤現實考驗商業模式

不過,樂觀情緒背后隱藏着現實挑戰。Oracle在年度雲大會上給出了樂觀的收入和利潤率預測,但過去五個季度的實際財務數據揭示了殘酷真相——當前租賃英偉達芯片的利潤率與目標值相差15-20個百分點。

AI雲服務商面臨時間賽跑:必須提前購買昂貴的英偉達芯片,但客户只在項目完成並達到性能標準后纔開始付費。電力供應、設備延誤等不可控因素隨時可能打亂計劃。

當供應商、客户、融資方的身份相互重疊,系統性風險便在積累。

行業領袖私下警惕這種循環依賴的脆弱性。當微軟選擇讓Oracle承擔OpenAI的部分服務器需求時,這個行業最精明的玩家已經在用行動説話:要麼是看淡長期需求,要麼是不願承擔過高風險。

分析指出,在這場淘金熱中,英偉達穩坐"賣鏟子"位置,傳統雲巨頭有技術積累和風險承受能力,而新入局者面臨最大不確定性。那些擁有真正技術能力、充足資金儲備和風險管理經驗的玩家,才能在退潮時依然屹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