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0 20:16
金秋十月,黃河岸畔,城新、產業興,激發澎湃發展動能。
地區生產總值連跨2個百億級臺階,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879.86億元……「十四五」期間,濟南市槐蔭區搶抓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強省會戰略等重大歷史機遇,堅持穩中求進,高標準落實「125510」發展思路,凝心聚力抓項目、強產業,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興業,激盪全區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一池春水。先后獲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示範縣」、國家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國醫養結合示範縣(市、區)、中國市轄區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區、全省縣域經濟綜合評價「高質量發展進步縣」、全省基層治理實驗區等榮譽。
產業向新實現轉型升級
產業升級與創新發展,是槐蔭區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源頭活水。「十四五」期間,槐蔭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圍繞打造以醫養健康、先進材料、智能製造為主導的「342」現代化產業體系,落地建設重點項目155個,總投資約1365億元,激活發展全局的「棋眼」。
國內首臺旋轉束質子腫瘤放射治療系統單日治療量突破130人次,累計治療患者1700余例……9月11日,第28屆中國臨牀腫瘤學會(CSCO)學術年會在濟南啟幕,會上公佈了大量腫瘤防治領域突破性成果,而這些成果中最為令人矚目的當數位於槐蔭區的濟南國際醫學中心「一號工程」——山東省腫瘤醫院質子臨牀研究中心。
以山東省質子中心為代表的腫瘤治療新突破,是槐蔭區加快推進濟南國際醫學中心建設的生動縮影。國家級創新平臺「山東大學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加快建設;槐蔭區、濟南國際醫學中心管委會聯袂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共建大學科技園,致力於打造「醫教研產養服」融合發展的「未來之城」。如今,濟南國際醫學中心累計開工項目60余個,總開工面積860余萬平方米,入選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產業園區試點。黃河之畔、京滬之間,一座孕育着新動能、新活力的「醫養之都」正拔節生長。
碳化硅作為一種新材料,具有擊穿電場高、熱導率高、抗輻射能力強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紮根於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的天岳先進研發的主要產品碳化硅襯底,是製作半導體芯片的底層材料,目前市場佔有率穩居全球前三。
近年來,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以天岳先進龍頭企業為牽引,聚焦半導體及其應用「一號產業」加快延鏈補鏈強鏈,佈局寬禁帶生產設備製造、工業母機等六大產業園。目前,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0家,「瞪羚企業」35家,其中天岳先進獲評山東省數字經濟創新實驗室,九陽獲評山東省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力冠微電子等6家企業獲評省級「晨星工廠」。
從「製造」到「智造」,槐蔭區加快推動濟南二機牀等龍頭企業不斷提升關鍵領域自主可控能力。近年來,濟南二機牀在新能源汽車衝壓生產線領域成就顯著,其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85%以上,國際市場上則為福特汽車全球13個工廠提供了27條大型衝壓線,實現了美日歐市場的全面突破。中車山東公司出口業務也實現新的突破,產品覆蓋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併成功刷新中國出口歐洲貨車整車最大訂單紀錄。
當槐蔭「智造」助力國內外汽車產業發展的同時,槐蔭區的汽車產業也在強勢崛起。經過多年的發展,以經十西路汽車產業帶為軸,槐蔭區已經形成以匡山汽車大世界、潤華汽車主題公園、濟南世購商貿廣場、山東老屯汽配城、華東汽車配件市場等為代表的汽車綜合服務園區,擁有65個汽車品牌,汽車銷售佔全市的42%,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是達到45%的份額。「要買車,到槐蔭」品牌越來越響。
立足新起點,槐蔭區主動求變,將原有的「342」產業體系升級為「433」現代化產業體系:以醫養健康、集成電路、高端數控機牀與機器人、專用裝備四大產業為龍頭引領,以汽車消費、文化旅遊、商務會展三大產業為特色品牌,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學、低空經濟三大產業為未來賽道。
這一全新佈局,既是對過往的守正創新,更是對未來的精準把握,必將為槐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以文塑城優化區域品質
城市和經濟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十四五」期間,槐蔭區融匯千年齊魯文化與百年商埠文化,堅持以「文旅商」融合賦能城市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為山東省首個實現地鐵、高鐵、長途客運、市內公交「零換乘」的交通樞紐,槐蔭區依託這一優勢,提出打造「濟南西站樞紐經濟商務區」,瞄準「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會展、大商務」五大功能定位,推動高端商務、數字經濟等業態集聚發展。目前,該商務區內「京滬康養產業基地」「京滬科創大廈」等九大「京滬」系列特色樓宇已掛牌運營,60多座商辦樓宇規模超400萬平方米,片區入駐中石油、中鐵建、中糧等央企、國內500強企業20家,宜家等世界500強企業3家。
商務區蓬勃發展的同時,文化事業也日益繁榮。近年來,槐蔭區依託山東省會大劇院、省科技館等擁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優勢資源,全力打造「中央文化區」,力爭建成全省文化事業「新高地」。
10月15日,山東省會大劇院內掌聲經久不息,舞臺上星光熠熠,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如期開幕。作為影展的核心承載空間,槐蔭區打造的中央文化區憑藉「一院四館+印象濟南商圈」的優質文化矩陣,為市民與兒童呈現了眾多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特色的影視作品。
近年來,「一院四館」年均承接國內外各類高水準文化演出、展覽數百場,接待遊客突破500萬人次,2024年更是接近千萬。國家4A級景區——印象濟南·泉世界先后獲評全國夜間經濟示範街,第三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第三批中國文聯「文藝兩新」集聚區實踐基地,槐蔭區榮獲中國市轄區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區稱號……一幅文旅融合的美好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文化的繁榮也激發了消費活力。槐蔭區着力構建多層次、特色化消費體系,商圈經濟亮點紛呈,其中弘陽廣場、宜家、麥德龍人氣滿滿,山東最大的龍湖天街成功封頂,新消費場景層出不窮。與此同時,槐蔭區會展經濟輻射力也在不斷增強。去年,山東國際會展中心承接各類學會年會530場,直接拉動消費5000余萬元,並探索「會展+」創新發展之路,成立全市首個「會議酒店聯盟」。
新城生機盎然,老商埠活力也在煥發。槐蔭區聚焦打造更有人情味、更有吸引力的魅力老城,加快推動老商埠片區福音里、萬紫巷等片區改造提升,打造特色文旅IP;依託「品質槐蔭攻堅行動」,搞活華聯、嘉華、和諧等傳統商圈。2022年到2024年,槐蔭先后啟動城市更新項目94個,持續推動老舊小區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不斷塑造省會中心城區新顏值、涵養百年商埠新氣質。
讓城市留住記憶,也讓人們記住鄉愁。槐蔭在全市率先完成省級和美鄉村建設,成功創建12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5個省級和美鄉村示範村,「河創田園」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入選省級示範區創建名單,鄉村單元規劃經驗在全國推廣。通過開展跨村聯建,統籌推進「七星九美十三香」沿黃29個村穿珠成鏈、連片發展,規劃了農耕實踐研學、民俗文化傳承、「槐蔭四寶」特色品牌等產業。
與此同時,為打造「近悦遠來」的營商環境,槐蔭區研究出台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細則》,為工程建設項目提供諮詢服務1200余次、幫辦服務800余次。在全省率先打造「宜商服務系統」,目前已與37個京滬高鐵沿線區縣、68個黃河流域區縣簽訂合作協議,辦理跨域通辦事項295件。做強「槐小花」政務服務品牌,服務102座重點樓宇(園區),推動實現樓宇企業「辦事不出樓」。創新推出政務服務委託事項「雲端遠程聯辦」,1031項區級政務服務事項「一廳可辦」,不斷提升惠企服務的便利度和滿意度。2021—2024年,組織政銀企對接活動50余場,累計為全區300余家輔導企業解決融資需求近30億元。
服務民生城市更有温度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十四五」期間,槐蔭區聚焦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凝心聚力惠民生、謀福祉,高質量發展保障更加全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槐蔭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精準迴應人民羣眾「上好學」的美好期盼。近年來,新建改擴建教育設施20處,新增學位2.5萬余個,累計招聘新教師874人。與山東山大基礎教育集團、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歷城二中教育集團等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全區合作辦學學校達到13所,成立12個幼教集團和1個合作辦園幼教聯盟。槐蔭區獲山東省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等榮譽。
時下,槐蔭區30歲以下青年佔全區總人口比重超過10%,人才總量達22.6萬人,與青年雙向奔赴的「夢想之城」悄然崛起。槐蔭區着力推進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建設,構建「校友經濟」體系,打造青創齊魯大廈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孵化器,構建全省首家「行業協會學會集聚區」。與此同時,槐蔭區還持續優化就業環境,完善重點羣體就業支持體系,自2021年以來,全區新增就業人數共10.87萬。
槐蔭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歷經10個多月的整體提升改造,臘山河實現從朴實無華的泄洪河到「景觀河、生態河、幸福河」的華麗蜕變。小清河源頭水質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時隔60多年重現中華鰟鮍魚羣。高品質建設了經十西路汽車主題公園等20處公園遊園,打造一批花卉景觀大道、花漾街區,全區綠化覆蓋率達42.7%,實現「出門見綠、推窗見景」。
「十四五」期間,槐蔭區着力將經濟社會發展「大圖景」與70萬人民羣眾「小目標」同頻共振,聚力打造槐蔭人才賦能港、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全力營造讓企業領跑城市、讓市場活躍城市、讓政府温暖城市、讓羣眾穩定城市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