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首創證券衝擊第14家「A+H」上市券商,上半年淨利僅增2.79%

2025-10-21 07:2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首創證券」,601136)衝擊第14家「A+H」上市券商。

近日,首創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已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稱「香港聯交所」)遞交了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本次發行上市)的申請,並於同日在香港聯交所網站刊登了本次發行上市的申請資料。

Wind資料顯示,目前全市場共有13家「A+H」上市券商,分別為華泰證券中國銀河申萬宏源光大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東方證券中金公司國泰海通廣發證券國聯民生中原證券

北京國資委為實控人

官網資料顯示,首創證券成立於2000年2月,註冊資本27.3億元人民幣。2022年12月22日,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公司總部設在北京。

而在赴港上市進程上,7月26日,首創證券正式公告披露了H股上市計劃;8月28日,首創證券公告稱北京市國資委原則同意公司本次擬公開發行H股的總體方案。

招股書顯示,首創證券此次的港股IPO聯席保薦人包括中信證券、中國銀河國際、中信建投國際、中銀國際。

業務方面,首創證券是具有全牌照經營資質,特色鮮明的綜合類證券公司。公司業務範圍涵蓋資產管理、自營投資與交易服務、投資銀行、證券經紀、財富管理、信用融資、研究諮詢、期貨、私募基金管理、另類投資等多個領域,為企業客户、機構客户、零售客户、高淨值客户等提供各類專業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在資產管理、固定收益投資交易等領域形成了自身特色與品牌優勢。

分支機構方面,公司是中郵創業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股東,並全資控股首創京都期貨有限公司、首正德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首正澤富創新投資(北京)有限公司。

股權方面,首創證券的控股股東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北京市國資委。

首創證券2025年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東共有3家,分別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均為國有法人,持股比例分別為56.77%、17.31%、8.31%。

上半年淨利增速不到3%

業績方面,首創證券申請材料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總額分別為25.36億元、29.79億元、36.02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為5.55億元、7.01億元、9.85億元。

招股書顯示,2023年,首創證券的總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同比增加了17.5%;2024年,同比進一步增加了20.9%;2022年至2024年近三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9.2%。

淨利潤方面,首創證券2023年淨利潤同比增加了26.3%,2024年同比進一步增加了40.5%,近三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33.2%。

2025年上半年,首創證券的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總額為18.55億元,同比增速僅0.68%;而歸母淨利潤為4.90億元,同比增速僅為2.79%。

用於優化資管業務佈局等六方面

對於公司赴港上市的目的,首創證券在7月26日披露的《關於籌劃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提示性公告》中表示,為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好地整合國際資源,提升國際影響力,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

而對於本次港股IPO募資的用途,首創證券在申請材料中提及了六方面:一是分配至資產管理類業務,以鞏固其對公司發展的核心引領作用,如設立資管子公司,持續優化資產管理業務佈局,落實多資產、多策略佈局,拓展及完善固收+、利率債和權益類產品策略;支持存量渠道產品發行,持續擴大代銷渠道合作,推動新業務模式落地,擴大客户覆蓋,提升資產管理規模;加強私募基金子公司專業能力建設,提升其資本實力及自身競爭力。

二是分配至投資類業務,用於提升買方能力,構建全球視野、多資產協同的投資體系,並加大證券投資,助力社會經濟增長,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加強高股息率權益類證券、衍生品業務投入,做好多元化、多品類佈局,增加國際化資產投資配置,保證風險整體可控的同時,提升整體投資收益率;加強另類投資子公司資本實力,探索困境資產處置相關業務及北京證券交易所、新三板投資機會。

三是分配至投資銀行類業務,實現多元化發展,並提升服務科技企業能力,助力首都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在資產證券化、產業債、跨境融資、併購重組、困境資產處置、另類資產投資等投行業務領域鞏固優勢並開拓增長點。

四是分配至財富管理類業務,完善財富管理服務和產品體系,並推動機構業務突破,做好兩融和投顧業務,增強財富管理綜合服務能力。

五是分配至IT、科技投資,推動數智化轉型,賦能業務條線,並推動設備更新與系統升級,加強信息系統安全建設,保障信息系統和客户服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聚焦數智化運營與服務,升級公司科技金融生態,強化數智化運營管理,完善數智化客户營銷與服務體系,實現運營效率、服務效率提升;開展技術創新,與業務需求深度融合,不斷拓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場景。

六是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和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曾因交易系統中斷且刪檔被責令改正

首創證券此番赴港上市融資的目的之一,是推動設備更新與系統升級,加強信息系統安全建設,保障信息系統和客户服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交易系統方面,首創證券在2022年曾因交易系統中斷且刪檔被責令改正。

2022年4月7日,北京證監局官網發佈了《關於對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的決定》。北京證監局指出,首創證券於2021年5月18日發生集中交易系統部分中斷,影響交易時間合計約20分鍾,該事件達到較大信息安全事件標準。同時,首創證券在第一次報告中未如實報告應急處理不當的情況。根據相關規定,決定對首創證券採取責令整改的行政監管措施。

「事后經我局調查,發現你公司信息技術部門有關人員在應急處置過程中刪除相關日誌及數據庫信息,且未進行備份,導致始終無法確定本次信息安全事件的真實原因,公司在第一次報告中未如實報告應急處理不當的情況。」北京證監局進一步指出。

此外,據招股書披露,首創證券在2023年,還曾收到過北京證監局出具的2份警示函。

2023年5月出具的警示函是因為該公司存在3項問題:第一,在開展私募資產管理業務時,存在產品運作不規範、風險評估不足以及識別產品實際投資者時審慎不夠等情況。第二,研究報告管理制度不完善,對第三方刊載或轉發公司研報的監管力度不足。第三,已發佈的某研究報告存在信息引用不嚴謹、底稿留存不全面以及部分結論不夠嚴謹的情況。

2023年3月的警示函,則是因為公司作為東方園林(維權)發行公司債券的主承銷商,對債務逾期情況覈查不充分,違規擔保事項覈查不充分。該警示函被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

2022年2月,貴州證監局還曾對首創證券貴陽都司路營業部出具警示函。原因是該營業部聘用未取得證券投資顧問執業資格的從業人員擔任投資顧問助理,並按照首創證券投資顧問業務管理相關辦法進行考覈和管理的情況;同時,該營業部存在銷售人員將員工二維碼交由他人協助開户的情況。

提示資管類業務兩大風險因素

此外,對於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首創證券在招股書中進行了多項風險提示。其中,針對公司的「核心引領」資產管理類業務,首創證券進行了「雙重」提醒。

首創證券指出,市場波動、流動性收緊和不利市場狀況可能導致公司資產管理類業務的在管規模下降,並對公司管理的資產或基金的表現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公司從資產管理類業務中賺取管理費及業績報酬的能力。

「我們資產管理類業務管理的資產中,以及我們投資類業務自有資金中,有相當一部分投資於固定收益證券。與該等固定收益產品相關利率的大幅波動,可能導致我們投資類業務出現大幅波動甚至虧損,或對我們管理資產的表現產生不利影響。」首創證券進一步指出。

此外,首創證券還對公司的自營業務、投行業務、經紀業務和兩融等業務進行了風險提示。

首創證券表示,公司持有各種固定收益、股票及股票掛鉤證券,作為投資相關業務自營交易的一部分。由於該等工具中大部分按市價計價,公允價值下降可能直接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和劇烈波動可能導致公司的投資類業務遭受鉅額損失。

「我們的投資銀行類業務易受市場環境影響。不利的經濟和市場環境可能削弱投資者信心,抑制企業融資活動,導致投資銀行業務量和交易額大幅下降,進而可能對我們投資銀行業務的收入和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首創證券稱。

首創證券還指出,公司的證券經紀業務部分依賴於交易量和股票市場的表現。不利的經濟和市場狀況可能會削弱投資者信心,抑制交易和投資活動,進而導致經紀費及佣金收入減少。

「在不利的經濟和市場狀況下,我們的融資融券和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可能會產生損失。在經濟低迷時期,客户風險可能大幅上升,我們可能被迫以低於融出資金金額的價格清算抵押品,進而導致財務損失。」首創證券提示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