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0 19:39
企業併購 能力擴容 賽道拓展快運市場加速整合
■ 文/記者 範雲兵
進入三季度,快運市場風乍起。
近期,國家郵政局提出要積極打造開放協同生態,培育新業態、塑造新場景、催生新服務,支持企業打造包括快遞、快運、冷鏈、倉儲在內的綜合物流服務體系。
市場端,快運企業動作頻頻。壹米滴答、百世快運等企業擴容多個轉運中心並部署自動化設備,順豐捷達、中通快運、韻達快運佈局大票零擔……
與此同時,大票零擔中的融輝起網1年日均貨量超2萬噸,專線企業三志物流「買買買」並新開多條線路向網絡型拓展。
上層建築的搭建、內部市場的競爭、外部玩家的搶食,快運市場在2025年下半年迎來巨大的整合機遇。
收購合併
向綜合物流發展
從貨量角度來看,當前快運市場三分天下,分別是順豐系、京東系、「加盟系」。順豐系涵蓋順豐快運、順心捷達、德坤物流,京東系涵蓋京東快運、德邦、跨越,「加盟系」是以安能、中通快運、百世快運、韻達快運、壹米滴答為代表的加盟制企業。企業間貨量沒有拉開差距,順豐快運、安能、中通快運、德邦、跨越2024年貨運量分別為1581萬噸、1415萬噸、1320萬噸、1200萬噸、1150萬噸,壹米滴答、百世快運、順心捷達也都逼近千萬噸級。
不過,從營收方面來看,直營企業遙遙領先,順豐快運、德邦和跨越居於前三,2024年營收分別為417億元、329.6億元、237.2億元;加盟制企業中,安能物流和中通快運領先,分別為115.8億元、104億元,其余企業與頭部企業差距較大。
快運單獨發展難度較大。貨量和營收領先的企業,基本都是集團式、綜合化發展。以聯合包裹、聯邦快遞、敦豪為例,快運均為綜合物流發展的一個板塊。國內發展較為完善的是順豐和京東物流。3月,順豐旗下順心捷達注資5.5億元控股德坤30%,完成了從小件快遞、零擔快運到大票零擔的全公斤段佈局;京東物流完成對跨越100%控股,實現了航空能力大提升。
安能貨量和營收都居於領先地位,但也是少數沒有實現集團化、綜合化發展的快運企業。9月18日,安能發佈「根據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停牌」公告,與其他快運企業合併的猜測便廣泛流傳。
不過,安能10月17日發佈的公告打破了這種傳聞。公告稱,其正式確認收到由大鉦資本、淡馬錫及淡明資本組成的財團發出的初步、有條件的私有化建議。安能董事會表示,正在考慮此項建議,但談判仍處於初步階段,結果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無法保證最終會發出正式要約。公告也表示,關注到了有關收購的網絡傳聞。
10月17日13時,安能復牌,開盤股價大跌26%。截至10月17日收盤,跌9.86%,收於9.14港元/股。可見,資本對安能與其他企業「收購及合併」抱有較高的希望。
安能2021年11月在香港上市,發行價為13.88港元/股,市值曾達到160億港元左右,但此后一度跌至30億港元左右。通過系列「組合拳」,安能市值回升,但股價一直處於發行價以下。
業內普遍認為,在快運市場存量競爭的背景下,安能要想更好發展,與其他企業併購整合仍是重要方向。
能力擴容
邊際成本不斷降低
快遞與快運雖然都是收轉運派4個環節,但與快遞轉運環節高度自動化不同,快運的轉運環節更多依賴人工操作,這也是其全程時效提升的瓶頸。為推動轉運能力提升,今年年初以來,多家快運企業都在加速擴容分揀場地,並投入自動化分揀設備。
百世快運在蘭州、常州、宿遷、桂林、贛州、貴陽、遵義、大理等地的分撥中心先后升級,裝車卡位、操作面積都有較大幅度提升。
壹米滴答則升級了嘉興、南寧、濟南、天津分撥中心,其中5萬平方米的天津分撥中心7月啟用,后續計劃投資7000萬元部署自動化設備。壹米滴答負責人介紹,基於業務的快速發展,今年壹米滴答將在全國各地再擴容升級50萬平方米分撥場地,並部署智能設備、加大運力投入。
聶樹軍表示,旺季來臨,大部分快遞、快運企業會面臨貨量增加問題,分撥擴容、部署自動化設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
直營快運企業的擴能則更多表現為整合。德邦財報顯示,其2023年下半年啟動網絡融合項目,全面接管原京東物流運營的快運中轉場,進一步拓展快運網絡。2024年逐步推進雙網融合,依託骨干網絡資源進行統一規劃,通過資源整合和路由優化,促進場站、車線融合,打造輻射更廣、效率更高的運輸網絡。
與此同時,跨越在干支線運輸方面持續拓展能力。9月,接收2470台4.2米新能源廂式輕卡用於末端提派。8月,與吉林省物流集團簽署協議,重點打造東北「氫走廊」物流大通道,由吉林省物流集團負責氫能重卡採購與加氫站佈局,跨越主導氫能車隊運營,實現綠色發展。今年年初,跨越東南西北四大航空樞紐空側網絡全線貫通,其第二十一架全貨機也正式入列。
頭部企業能力的提升,意味着邊際成本的降低,也將帶來終端價格下降。以安能為例,上半年運輸單價降低6.3%。價格的降低,將進一步壓縮中小專線企業的生存空間。
拓展賽道
大票零擔發力工業大件
當前,快運市場是存量競爭,其貨量增長更多來自電商、專線等,企業普遍存在貨量增速焦慮。為增加貨量,在搶佔電商、專線市場的基礎上,主要快運企業都不斷向上發展,即發展大票零擔。
順豐先發制人。今年3月,順心捷達以5.5億元注資入股德坤物流,佈局大票零擔市場。近日,德坤完成中部地區所有省會城市的覆蓋,成為其大票網絡覆蓋全國的關鍵里程碑。順豐藉助大票零擔發展自身業務,在財報中亦有體現。今年上半年,順豐快運基於與某專業大票零擔服務商合作,雙方干線融通線路超過1萬條,大幅拉直線路、減少中轉節點,顯著提升運輸時效,有效降低工業大件客户的物流成本。
2月,中通快運旗下中通智運全面啟動大票零擔業務,8月開通10條專線;去年10月,韻達快運大票零擔業務「韻直達」上線,截至上半年已開通977條線路、覆蓋257個城市。
在快運企業向上拓展大票零擔的同時,新的玩家出現,並迅速佔領市場。融輝物流在成立1周年之際日均貨運量突破2萬噸,笨鳥速運、興滿物流亦來勢洶洶。
為應對大票零擔企業的競爭,專線物流企業也逐步向網絡化發展。以三志物流為例,2025至2027年計劃分別出資1億元、2億元、4億元收購專線企業,逐步完善平臺型網絡。
業內人士認為,快運企業的向上發力,新勢力的方興未艾,將造成激烈碰撞,並引發行業的整合併購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