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展商預告 | 昭衍邀您相約IGC2025 第十屆細胞及衍生物研發與產業化大會

2025-10-20 19:30

(來源:商圖藥訊)

IGC 2025第十屆細胞及衍生物研發與產業化大會將於10月30-31日廣州朗豪酒店盛大啟幕。本屆大會依託大灣區政策高地,設置主會場與四大專場,匯聚華西樂城、香雪、百吉、達博、華潤、冠昊、科弈、北科、科興、來恩、天科雅、乾暉、艾爾普、熙帝、瑞臻、思珀、艾一、埃秀馬60+頂尖科研機構專家、龍頭企業掌舵人及投資機構合夥人,共拓體內免疫細胞治療、MSC/iPSC干細胞治療、外泌體治療及抗衰醫美等前沿賽道。

昭衍新葯演講預告

北京昭衍新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將亮相A03展位

誠摯邀請業界同仁蒞臨展臺交流,

共同探討最新科研成果,助力細胞產業繁榮發展!

昭衍新葯公司介紹

昭衍新葯(股份代碼:603127.SH/6127.HK)是中國最早從事藥物非臨牀評價的CRO企業,1995年成立至今,已擁有近3000人的專業技術團隊。昭衍新葯擁有符合國際規範的質量管理體系(CNAS/ILAC-MRA認證),具備中國NMPA、美國FDA、經合組織OECD、韓國MFDS、日本PMDA的GLP資質以及國際AAALAC(動物福利)認證資質,評價資料滿足全球藥品註冊要求。可以向客户提供非臨牀藥理毒理學研究及評價,特別是非臨牀安全性評價,臨牀試驗及藥物警戒等一站式服務;還可以提供獸藥、農藥及醫療器械評價等服務項目。在北京、蘇州、重慶、廣州、上海、梧州、南寧、雲南以及美國加州、波士頓設有子公司。 昭衍秉承「服務藥物創新,專注於藥物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評價和監測」的宗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呵護人類健康!

昭衍新葯產品/技術介紹

- AAV載體藥物的非臨牀藥代研究:設計思路與實踐要點 -

腺相關病毒(AAV)載體憑藉其低免疫原性、持續的基因表達能力和廣泛的組織靶向性,已成為基因治療領域的「明星載體」。截至2025年,全球已有多款AAV載體藥物獲批上市,涵蓋遺傳性失明、脊髓性肌萎縮症等罕見病領域。然而,AAV載體的特殊生物學特性——如衣殼介導的細胞靶向、核內基因組整合傾向、長期滯留效應等——使其非臨牀藥代動力學(PK)分析與傳統小分子或蛋白藥物存在顯著差異。

非臨牀藥代研究是AAV載體藥物臨牀轉化的關鍵環節,不僅需揭示載體在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ADME)規律,更要為臨牀劑量設計、給藥途徑優化、安全性評估提供核心數據支撐。本文將系統闡述AAV載體藥物非臨牀藥代研究的設計思路與實踐要點,為從業者提供參考。

關注要點

與傳統藥物不同,AAV載體的藥代行為需同時關注「載體本身」和「其介導的外源基因表達產物」兩個層面,二者共同構成藥代研究的核心內容。

  • 載體層面(AAV病毒):需監測病毒在血液、組織中的濃度變化,包括總病毒(如通過qPCR檢測病毒基因組拷貝數)和具有感染活性的病毒(如通過滴度測定或功能性檢測)。這一層面的分析可揭示載體的體內轉運效率、組織靶向性和清除速率。

  • 表達產物層面(蛋白/mRNA):需檢測外源基因在目標組織和非目標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如mRNA轉錄量、蛋白含量)及表達持續時間。這一層面直接關聯藥物的療效機制,也是評估「劑量-效應關係」的關鍵依據。

     核心原則:AAV載體的「載體PK」是「表達產物PK」的基礎,而「表達產     物PK」直接決定療效。因此,非臨牀藥代設計需將二者結合,形成「載體      命運-基因表達-生物學效應」的完整鏈條。

設計思路

AAV載體非臨牀藥代分析的設計需圍繞「動物模型選擇」「試驗設計要點」「樣本與檢測方法」三大維度展開,確保數據的科學性、可靠性和臨牀轉化價值。

1. 動物模型選擇

動物模型的選擇需兼顧「載體組織噬性的匹配度」「疾病模型的相關性」和「實驗的可操作性」,常用模型包括以下幾類:

模型類型

優勢

適用場景

小鼠模型

繁殖周期短、成本低、基因編輯工具成熟,可構建疾病同源模型

評估表達持續時間、探索劑量範圍

大鼠模型

體型較大,樣本採集量充足,生理指標更接近非人靈長類

藥代動力學參數精準測定、重複給藥毒性研究

非人靈長類模型(食蟹猴/恆河猴)

免疫系統和器官生理與人類高度相似,載體組織噬性更接近臨牀

臨牀前關鍵藥代研究、免疫原性評估、長期安全性研究

疾病模型(如SD大鼠脊髓損傷模型)

模擬臨牀疾病狀態,可同時評估藥代與療效

針對特定疾病的載體優化、療效-藥代關聯分析

2. 試驗設計要點

AAV載體的非臨牀藥代實驗需合理設計劑量組、時間點和觀察指標,聚焦「劑量-時間-效應」關聯,全面揭示藥代規律並支持臨牀轉化。

  • 劑量組設計:藥代研究通常設置單劑量組,劑量依賴性(如載體濃度、表達產物水平與劑量的線性/非線性關係)可伴隨毒理研究進行,通常設置2-3個劑量組,如低、中、高劑量)。同時,需設置空白對照組(未給藥),以觀測脱落的感染活性及表達產物的基線水平。

  • 時間點設計需兼顧「短期動力學」和「長期持續性」:

  • 短期時間點給藥后0.5-72h,重點監測載體的血液清除速率和組織分佈速度;

  • 長期時間點:給藥后1周、2周、1個月、3個月、6個月甚至1年,評估載體的長期滯留和表達產物的持續時間(AAV載體介導的表達通常可維持數年,長期監測至關重要)。

  • PK參數計算:基於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使用藥代動力學軟件(如WinNonlin)計算關鍵參數,包括:峰濃度(Cmax和達峰時間(Tmax):反映載體進入血液/組織的速度和峰值水平;曲線下面積(AUC):反映載體在體內的總暴露量。

3. 樣本與檢測方法

AAV載體的藥代研究需根據「載體」和「表達產物」的不同特性,選擇合適的樣本類型和檢測技術,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1)樣本類型選擇

  • 血液樣本包括全血、血清、血漿,用於監測載體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計算系統暴露(Cmax、AUC)半衰期(t/)、清除率(CL)PK參數

  • 組織樣本包括目標器官(如肝臟、視網膜、腦組織等)和非目標器官(如心臟、腎臟、肺臟等),用於評估載體的組織分佈差異和蓄積情況,是判斷靶向性的核心依據。

  • 脱落樣本:如尿液、糞便,用於分析載體的脱落情況(需評估脱落持續時間,如存在脱落風險,需繼續評估脱落病毒的感染活性)。

(2)檢測技術要點

載體檢測技術

  • qPCR/dPCR:最常用方法,通過檢測病毒基因組拷貝數(GC)定量總病毒顆粒數,需注意考察方法的特異性(如引物設計需特異性靶向載體基因組)。

  • 免疫印跡(Western Blot:檢測載體衣殼蛋白(如VP1/VP2/VP3),可區分完整病毒顆粒與降解片段,但靈敏度較低,適用於高濃度樣本。

  • 感染性滴度測定:通過細胞病變效應或熒光報告基因表達定量活性病毒顆粒,反映載體的實際感染能力,是關聯療效的重要指標。

表達產物檢測技術

  • RT-qPCR檢測外源基因的mRNA轉錄水平,反映基因表達的早期階段,需設置內參基因(如GAPDH)校正,或構建RNA標準品。

  • ELISA/LC-MS檢測外源蛋白的含量,ELISA適用於抗體類或可溶性蛋白,LC-MS適用於小分子肽或難以製備抗體的蛋白,靈敏度可達ng/mL級別。

  • 免疫組化(IHC:定位外源蛋白在組織中的表達部位,直觀反映靶向性和細胞特異性。

總結

AAV載體藥物的非臨牀藥代研究需跳出傳統藥物的思維框架,聚焦「載體-表達產物」雙重維度,通過合理的模型選擇、精準的檢測技術和科學的實驗設計,揭示其獨特的藥代規律。只有將藥代數據與療效、安全性數據深度整合,才能真正推動AAV載體藥物從實驗室走向臨牀,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IGC廣州站重磅嘉賓陣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