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0 23:34
摘要
在三季度財報季來臨之際,全球企業已披露受美國關税影響的成本超 350 億美元。不過,隨着新貿易協定降低了企業受唐納德・特朗普政府關税政策的衝擊,許多企業已下調了最初的損失預期。
特朗普政府發起的貿易戰已將美國關税水平推升至 20 世紀 30 年代以來的最高點,總統本人也頻繁威脅要徵收更多關税。但總體而言,此前令眾多企業陷入停滯的 「迷霧」 正逐漸消散,企業高管得以對成本進行預測並制定規劃 —— 包括適度提高部分產品價格。
路透社對 7 月 16 日至 9 月 30 日期間數百家企業的聲明、監管文件及財報電話會議的分析,企業預計 2025 年合計財務損失將達 210 億至 229 億美元,2026 年經測算的影響規模近 150 億美元。
這一總計超 350 億美元的損失規模,與 5 月統計的 340 億美元相比略有上升 —— 而 5 月正值特朗普在 4 月推出 「解放日關税」(Liberation Day tariffs)、擾亂全球供應鏈之后不久。但這一數據背后暗藏趨勢變化:損失規模上升主要源於豐田汽車(股票代碼:7203.T,點擊打開新標籤頁)95 億美元的預期損失;而在特朗普與歐盟、日本達成低税率貿易協定后,許多其他企業已下調了此前預測的 「最壞情況」 損失。上述數據綜合了一組存在重疊的企業所提供的年度及部分年度預期,兩組統計均涵蓋約 60 家企業。
法國烈酒製造商人頭馬君度(Remy Cointreau,股票代碼:RCOP.PA,點擊打開新標籤頁)與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股票代碼:PERP.PA)均在歐盟達成貿易協定后,下調了關税損失預期;索尼(股票代碼:6758.T,點擊打開新標籤頁)也於 8 月下調了相關預測。特朗普政府還設定了部分豁免條款,例如巴西出口商品中僅約三分之一需面臨 50% 的關税。
「關税政策正變得越來越清晰。我們認為,關税將成為企業運營方程式中的又一個變量,我們需要做好應對準備,也必將做好應對準備。」 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股票代碼:STLAM.MI,點擊打開新標籤頁)CEO 安東尼奧・菲洛薩(Antonio Filosa)在 10 月中旬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同時披露了一項為期四年、金額 130 億美元的美國製造業投資新細節。斯特蘭蒂斯集團曾在 7 月警告稱,今年將因關税損失 15 億歐元。
「我認為,在部分雙邊貿易協定上,我們似乎已達到了某種‘穩定節點’。」 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副祕書長安德魯・威爾遜(Andrew Wilson)表示,「但未來仍將存在更大的複雜性和巨大的不確定性。」
一個典型例子是:特朗普本月早些時候提出對中國商品額外徵收 100% 關税的想法;而在周五(10 月 18 日),他又表示擬議的關税 「不可持續」,並將美中貿易談判近期出現的緊張局勢歸咎於中方。
消費與製造業受衝擊最嚴重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數據,標準普爾 500 指數(S&P 500)成分股企業今年 7-9 月季度的盈利增長率預計為 9.3%,較二季度的 13.8% 有所下滑。這一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信息技術(IT)行業,而該行業的增長則由人工智能(AI)投資推動。歐洲斯托克 600 指數(Stoxx 600)成分股企業同期盈利增長率預計為 0.5%,同樣低於上一季度的 4%。
關税帶來的衝擊主要集中在依賴 「非貿易協定夥伴國」 的企業。
嚴重依賴越南及其他亞洲國家供應商的耐克(Nike,股票代碼:NKE.N,點擊打開新標籤頁),上月末將關税影響預期從 10 億美元上調至 15 億美元。在歐洲,特福(Tefal)廚具母公司賽博集團(SEB,股票代碼:SEBF.PA,點擊打開新標籤頁)近期下調了利潤預期,稱由於消費者受關税影響採取觀望態度,需求已出現疲軟;H&M 集團(股票代碼:HMb.ST,點擊打開新標籤頁)也警告稱,美國進口關税將在截至 11 月的季度中對利潤率造成更大壓力。
「H&M 對四季度的美國市場持謹慎態度,這既與關税對毛利率的影響有關,也與消費者情緒密切相關。」H&M CEO 丹尼爾・埃爾弗(Daniel Erver)對路透社表示,「我們已看到了價格上漲的趨勢。」
路透社追蹤數據顯示,「產品提價」 是企業提及最多的關税影響結果。
包括福特(Ford,股票代碼:F.N,點擊打開新標籤頁)、斯特蘭蒂斯、大眾汽車(Volkswagen,股票代碼:VOWG.DE,點擊打開新標籤頁)和豐田在內的汽車製造商,已合計披露數十億美元的關税相關成本。例如,福特預計累計損失將達 30 億美元。
不過,隨着特朗普政府開始為美國汽車製造業提供大幅關税減免(此舉或可有效抵消主要車企面臨的諸多成本壓力),汽車製造商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樂觀情緒已有所上升。
製藥企業也已開始推進與 「美國關税豁免」 掛鉤的藥品定價及生產協議。輝瑞(Pfizer,股票代碼:PFE.N,點擊打開新標籤頁)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股票代碼:AZN.L,點擊打開新標籤頁)已率先行動,預計其他企業將紛紛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