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0 18:3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年10月14日,A股市場衝高回落,三大股指集體收跌,上證指數下跌0.62%,深成指跌2.54%,創業板更是大幅 3.99%,其中半導體、消費電子、電池等板塊跌幅居前。而就在投資者正為多個此前熱門板塊的股價回調而憂心忡忡之時,一隻老牌白馬股——「家電茅」美的集團(000333.SZ)則於當天甩出重磅市場操作。
公告顯示,美的集團單日以介於71.71元至73.15元的每股回購價格,共計回購了282.99萬股A股,耗資高達2.05億元。美的集團正以「秀肌肉」的方式,展示對自身的價值投資。
而市場對美的集團大規模回購行動的反應同樣積極,儘管當日大盤下跌,美的集團的股價表現仍相對堅挺,以1.1%的漲幅收盤。
不是有錢任性,而是底氣十足
此次美的集團的股份回購,並非像某些上市公司只是表一表態、做一做樣子,也並非一時興起,而是一次預計長達一年的持續自我投資。
回購規模的不斷加碼,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自信心爆棚。
2025年4月,美的集團發佈公告,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將在未來1年內回購所發行的A股股票,回購規模預計在15-30億元。2025年6月,美的集團再發公告,公司新增加碼一項回購規模高達50-100億元的股份回購計劃。
如此持續加碼、大手筆的回購,即便是放在整個A股上市公司中也並不多見。公告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底, 美的集團的兩項回購計劃已共計真金白銀地投入了71億元。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此次50-100億回購計劃中,70%以上的回購股份擬計劃用於註銷並減少註冊資本。這可不是一項簡單操作,其意味着什麼呢?
通過回購股份註銷,可以實現公司總股本減少,即便是在假設公司盈利和淨資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也能夠有效提高每股收益和每股淨資產值。
圖片説明:美的集團回購股票將大量用於註銷;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打個比方,公司把發行在外的股票回購註銷,就像把原本的一大鍋湯進一步熬成精華濃湯,使得每一勺湯的風味與品質更高。此次公司對於自身股權結構的持續「瘦身增肌」,也明確地向市場傳遞出美的集團股價或被低估的信號。
放眼全球,在股份回購方面堪稱典範是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依託於自身強大的現金流造血能力,蘋果公司將股票回購視為其資本返還計劃的核心。據媒體報道,蘋果公司在過去十年中堅持不懈地大規模回購股票,相應所投入的資金已高達驚人的7,040億美元,其足以買下全球市值排行榜第13名以外的任何一家上市公司。
而近十年來,蘋果公司的股價也已飆升了約9倍之巨,其股份回購這一殺手鐗可謂是功不可沒。
美的集團2B業務的「升級打怪」之路
如果你還在認為美的僅僅是一家家用電器製造商,那就大錯特錯了。
不要把雞蛋放同一個籃子里,美的集團的加法與減法。
在2024年年報中,美的集團喊出,「我們要敢於做減法,尋找簡單的答案,通過對業務結構、產品類別、工作模式、組織架構等進行簡化,去掉不必要、不產生價值的經營活動,將資源投入到更重要的地方」。
同時,公司也敢於做加法,持續拓展着技術門檻更高、利潤空間也更為廣闊的2B 業務。十余年來,通過一系列外延式與內生發展的組合拳,美的集團的2B端業務已經完成了華麗蜕變。
2015年聯手日本安川美的集團進軍機器人領域,2017年公司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2020年收購新能源企業合康新能, 2021年收購萬東醫療擴展醫療影像領域……2024年收購東芝電梯中國,2025年公司完成對ARBONIA AG旗下氣候部門ARBONIA Climate的收購。
如今的美的集團,更像是一位六邊形全能戰士。公司新能源和工業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智能建築科技、健康醫療、智慧物流等多板塊2B業務全面開花,美的集團所構建的工業科技帝國正在慢慢成型,美的早已不是那個你印象中的傳統家電企業。
但就估值邏輯來看,截至2025年10月17日,美的集團的PE(TTM)為12.79,僅略高於申萬二級白色家電行業10.28的中位數。這表明市場顯然還在以白色家電的邏輯來對美的集團進行估值,而公司在2B業務領域的投資價值尚未得到有效發掘。
如果把美的集團C端家電業務視為基本盤「現金牛」,那麼公司在高成長性賽道所大力佈局的2B業務則是推動業績增長的新引擎。美的集團的2B業務正風生水起,2024年其業務收入已突破10億元大關,佔公司整體營收規模的近三成。
智能建築科技標杆項目不斷刷屏,海外國內兩開花。
2024年,藍思科技(越南)項目作為美的集團首個海外高效機房項目,其設備總冷量高達 18,500 冷噸; LINVOL領沃電梯首次出海,委內瑞拉地鐵改造工程實現為海外軌道交通項目提供美的智慧電梯解決方案。合肥新橋產業園蔚來中心項目、北京鼎好 DH3 改造項目、阿里巴巴全球總部項目等國內重量級項目也在持續落地。
2025 年 1 月,美的智能建築科技重慶工廠憑藉其卓越的智能製造能力和綠色工業實踐,拿下世界經濟論壇(WEF)端到端燈塔工廠的稱號,這也是全球中央空調冷水機組領域的首座全流程 AI 賦能的燈塔工廠。
在當下火熱的液冷概念領域,美的集團也已有中國電信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液冷智能算力數據中心這樣的龐然大物落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家機構預計2026年即將迎來爆發的機器人領域,美的集團也早就在攻城略地。憑藉公司強大的經營整合能力,度過了收購磨合期的庫卡已強勢重回增長通道。招股書顯示,在工業機器人領域,2023年美的集團旗下庫卡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已達8.9%。
而未來將是機器人的天下,萬億元市場規模僅僅是一個開始。
波士頓諮詢預測,至2030年全球機器人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600-2,600億美元。埃隆·馬斯克更是放出豪言,未來全球人形機器人的數量最終將達到數百億台之巨,技術性革命將徹底顛覆整個勞動力市場。
而就競爭格局來看,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技術門檻則高得像一個「學霸俱樂部」。高技術壁壘之下,也使得行業集中度高,包括庫卡在內的全球前五大頭部玩家直接分走了近一半的蛋糕。
在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已深耕十年有余,手握頂尖的控制器及控制算法的美的集團,也有望在機器人這條未來高速發展的超級賽道上持續開疆拓土,充分受益於技術紅利。
國金證券預計,至2027 年,美的集團2B 端業務的整體營收將攀升至1,434億元,2025年-2027 年預計均保持雙位數以上的較快增長,毛利率則將持續優化至23%。
基本盤家電業務打出預期差
近年來,隨着房地產行業的景氣度下滑,作為其下游產業鏈的家電行業也普遍不被市場看好。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於2022年就曾表示,「未來三年將會面臨比較大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寒冬。」
但在如此逆風局之下,美的集團的家電業務卻強勢打出預期差,這個冬天對於美的來説並不太冷。
2024年,公司智能家居業務營收逆勢增長9.41%; 2025年上半年,該板塊業務營收增速更是提升至雙位數13.31%。毛利率方面,該板塊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水平也實現較2023年全年幾乎持平。在這一系列能抗能打的亮眼數據背后,美的集團穿越周期的武功祕籍又是源於何處呢?就估值之家看來,其絕招主要有二。
一是優異的成本控制與供應鏈管理能力。在「你賣1999,我就敢賣1888」,價格戰廝殺已成為常態的家電行業,成本控制與供應鏈管理能力正成為各大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這一點與快銷行業也越來越像。
知名快消品牌Zara的發展壯大,正是依託於公司高效的柔性供應鏈與成本優化,其服裝從設計到上市最快只要7天,一般情況也僅需不到兩周,而我國服裝業的平均周期則高達120-180天。
美的集團持續構建全球四級備件供應鏈,打造貼近海外製造基地的備件供應鏈倉網布局,以實現備件的全球化供應保障,通過全球供應鏈端到端變革實現供應商引入周期縮短 58%。公司供應鏈(ISC)管理體系能夠高效實現智能補貨和更快的庫存周轉,並提升全價值鏈產、供、銷的協同效率。
同時,公司先進數字化智能製造能力與高效供應鏈雙劍合璧,也能夠迅速響應客户需求,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庫存。WIND數據顯示,在我國白電三巨頭中,美的集團的存貨周轉率持續領先。
二是強大的品牌壁壘。在如今互聯網發達、信息量爆炸的時代,消費者個人時間分配正呈現越來越碎片化的趨勢,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話題引流、搭建私域、搞小程序、運營企業微信……品牌方恨不得直接住到消費者的手機里,以換得哪怕多一秒停留。但在信息眼花繚亂、流量卻像流沙的當下,想要從0開始打造一個國民級品牌的難度不言而喻,行業頭部品牌的虹吸效應也在愈加顯著。
而美的集團則擁有着豐富的品牌矩陣。據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 發佈的 「2024 全球最有價值的 100 大科技品牌」榜單,美的集團位列第 40 位,領先國內同行業其他品牌。
「智慧生活可以更美的」的品牌理念已深入人心。同時,公司旗下高端品牌COLMO與年輕品牌華凌也在雙雙出擊,一邊賺着中產的鈔票,一邊圈着Z世代的粉。2024 年,美的品牌人羣資產總規模在小紅書平臺和抖音平臺均位居家用電器行業第一。
美的,這一國民級品牌資產正在愈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