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中小銀行為何又「暴雷」,會重蹈硅谷銀行覆轍嗎?機構研判

2025-10-20 08:15

來源:中金點睛
作者:林英奇 許鴻明 等

10月16日晚美國兩家區域銀行$齊昂銀行 (ZION.US)$$阿萊恩斯西部銀行 (WAL.US)$ 股價分別下跌13%和11%,主要由於兩家銀行先后披露貸款損失,市場擔憂此前寬松信貸條件中產生的銀行資產質量問題和私募信貸風險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會引發更大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我們認為本次美國中小銀行風險起源在於信用風險而非利率風險,我們此前分析了高利率環境下美國金融系統風險傳導的路徑:「從金融風險到實體風險,從利率風險到信用風險」,本次風險事件正是第二階段實體經濟、信用風險的標誌性事件。

是又一家「硅谷銀行」嗎?近期的銀行風險事件使得投資者聯想到2023年破產的硅谷銀行(SVB)和第一共和銀行(FRC),但本輪市場關注的兩家銀行實際上有明顯差異:

1. 負債端是否穩定?

SVB和FRC負債端出現流動性風險是兩家銀行出現危機的直接原因。而此次ZION和WAL並未出現擠兑。從負債端特點來看,兩輪銀行風險也存在明顯區別,SVB和FRC兩者負債端的共同特點是儲户集中在高淨值客户,未保險存款比例較高(截至2024年末分別為94%和68%),易流失的無息活期存款佔比較高(截至2024年末分別為47%和35%)。ZION和WAL位於美國西部地區,更接近傳統區域性商業銀行,負債端相對穩定和分散,未保險存款佔比分別為43%和50%,無息活期存款佔比分別為32%和28%。因此,ZION和WAL出現存款擠兑的風險遠小於SVB和FRC。

2. 資產端風險在哪里?

SVB和FRC資產端主要由於利率風險,源於美聯儲加息背景下的持有的長債出現淨值虧損,而本次兩家銀行擔憂為資產信用風險。一般來講,利率變動對證券投資的影響較為集中和直接,信用違約在未出現系統性風險前通常較為分散化和獨立。SVB資產端證券投資佔比57%,易受到利率風險衝擊,截至2022年末資產端賬面價值1200億美元債券投資實際虧損已達到約180億美元,而ZION和WAL的資產端以貸款為主,貸款分別佔比62%和76%,證券投資佔比分別為30%和13%,利率風險較小。截至目前,並無證據表明近期出現的三起貸款風險事件具有系統性,美國銀行業貸款拖欠率也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因此ZION和WAL面臨的信用違約事件對資產端整體質量並未擴大化。

3. 是否資不抵債?

SVB和FRC面臨清算后實際出現資不抵債,帶來FDIC分別200億美元和130億美元的處置成本,而ZION和WAL涉及的潛在壞賬敞口較少,即使貸款全部無法收回,計提減值也分別僅佔2024年利潤的13%和8%,佔2024年末核心一級資本的0.8%和1.6%,損失能夠通過利潤消化,對資本充足率影響較小。

4. 規模是否具有系統性?

從資產規模上看,ZION和WAL的規模也明顯小於SVB和FRC,兩家銀行截至2024年末資產規模分別為888億美元和809億美元,在國內資產規模排名分別為31位和33位,遠小於SVB和FRC兩家銀行2118億美元和2126億美元的規模(分別排名第19位和第14位)。

因此,我們認為本輪兩家銀行風險無論是從規模和嚴重性程度來看都小於上一輪,更多是局部個別信用風險事件帶來的情緒發酵,暫不構成對金融系統的系統性衝擊。但這一事件反映出高利率環境下信用風險上升的趨勢,如果帶來信貸市場風險偏好的下降和貸款條件收緊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流動性緊縮。但在美國整體經濟出現明確衰退信號之前,信貸緊縮可能較為温和,難以形成「危機」情形。

長期來看,需要關注商業地產、私募信貸、AI投資泡沫等在經濟衰退條件下可能觸發的長尾風險。對銀行來説,高利率環境下銀行負債端穩定性減弱,截至2025年9月美國貨幣基金/存款比例上升至40%左右,從歷史經驗來看90年代末、2007年這一比例分別上升至50%以上,如果當前這一比例繼續上升可能導致金融系統流動性風險上升,銀行風險事件可能更加頻繁。

圖表1:近年來出現風險事件的美國中小銀行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美聯儲,FD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實體企業付息成本上升幅度小於市場利率

資料來源:美聯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ROIC下行幅度超過融資成本,導致融資需求收縮

注:ROIC使用名義GDP增速估計;融資成本使用美國投資級企業債券利率 資料來源:美聯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4:目前歐美信用利差位於較低水平

資料來源:美聯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5:美國1H25虧損企業佔比為5%,處於較低水平

注:剔除中概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6:美國虧損銀行數量和佔比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截至1H25)

資料來源:FDIC,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7:貸款條件收緊比例較低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8:信用卡拖欠率約3%,其他類型信貸拖欠率較低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2025-2027年美國非金融企業債務到期規模約50萬億美元,其中2025年到期18萬億美元

資料來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0:截至2025年9月寫字樓貸款拖欠率上升至11.1%

資料來源:Trepp,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1:截至2024年末美國銀行業商業地產貸款規模3萬億美元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2:2021年以來BBB級CMBS OAS利差上升,顯示投資者對商業地產信用風險擔憂增加

資料來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3:2024年私募信貸規模約1.8萬億美元,以直接借貸、困境債務等產品類型為主

資料來源:Preqin,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4:未來5年私募信貸年到期規模約為3000億美元

資料來源:美聯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5:貨幣基金-存款比重繼續上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風險

美國金融系統尾部風險:儘管美國金融系統整體信用風險較低,但從歷史經驗來看金融危機通常由局部長尾風險的「黑天鵝」事件觸發,例如2008年的次貸危機。當前美國金融系統的風險點主要包括商業地產、私募信貸、AI投資泡沫等。

銀行流動性風險:高利率環境下銀行負債端穩定性減弱,銀行風險事件可能更加頻繁,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也可能導致存款擠兑。

編輯/rice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