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爭奪「Robotaxi港股第一股」 行業迎來商業化關鍵拐點

2025-10-20 17:15

轉自: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北京10月20日電(康耕甫)10月17日與10月19日,小馬智行(Pony AI Inc.)與文遠知行(WeRide Inc.)先后通過港交所聆訊,不出意外,「Robotaxi港股第一股」將在這兩家企業間誕生。業內專家表示,雖然兩者具體業務存在差異,但先后過會表明自動駕駛技術已相對成熟,目前行業正處於從技術驗證向規模商業化的關鍵拐點。

兩家獨角獸企業為何同時選擇回港IPO?知名天使投資人、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郭濤認為,當前正值國內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加速期,多地開放全無人測試與收費運營資質,政策確定性提升爲上市提供合規背書,港股對本土政策敏感度高,利於錨定增長預期。兩家企業核心收入依賴國內Robotaxi項目,港股投資者更易理解其商業模式,降低跨市場認知偏差。

同時,Robotaxi需持續投入車隊擴容、算力基建及數據閉環,港股融資可補充長期研發資金。對比美股受地緣政治壓制的估值,港股對硬科技溢價能力更強,且受益於港股通南向資金定價權提升。同業競爭者加速商業化,搶先上市可搶佔資本市場關注度,形成先發優勢,支撐技術迭代與規模化擴張,鞏固行業地位。

「Robotaxi已從技術驗證進入規模驗證階段,接下來是上市融資、城市級擴張與成本曲線的關鍵窗口。通過‘美+港’雙重上市架構,能拓寬融資渠道,為技術研發和規模化運營注入更充足資金,而當前中國自動駕駛商業化提速、多地牌照逐步放開的政策環境,也為IPO提供了有利時機。」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表示。

不過,雖然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同為Robotaxi公司,但具體業務上存在差異。小馬智行聚焦L4級自動駕駛,以「Robotaxi+Robotruck」雙引擎驅動。其收入主要來自三大板塊:Robotaxi服務收入、Robotruck服務收入和技術授權與應用服務 。而文遠知行則採用多元化策略,構建五大產品矩陣(Robotaxi、Robobus、Robovan等)。其業務主要收入分為產品收入和服務收入兩大板塊:產品收入主要是銷售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及相關傳感器套件;服務收入則包括提供L4自動駕駛運營和技術支持服務以及ADAS研發服務 。

從財務數據上看,2025年Q2小馬智行營收1.54億元,同比增長75.9%,文遠知行1.27億元,同比增長60.8%。對比來看,小馬智行營收規模更大且增速更高。但利潤方面兩家均未盈利,小馬智行Q2虧損3.82億元,文遠知行虧損4.06億元。這也表明自動駕駛目前處境,技術已相對成熟,但商業化還需進一步提升。

業內專家認為,Robotaxi市場前景廣闊,目前正處於從技術驗證向規模商業化的關鍵拐點。在技術端,激光雷達成本降至4000元,整車成本逼近盈虧平衡;在政策端,中國已開放3.2萬公里測試道路。在商業模式方面,B2B2C生態合作、訂閲制及動態定價逐步落地,加速用户習慣培養。

公開信息顯示,萬億級市場前景的Robotaxi作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重點落地場景,已吸引了眾多企業佈局。目前佈局Robotaxi的公司有滴滴出行、小馬智行、文遠知行、享道出行、T3出行、百度蘿卜快跑、哈囉出行等。

編輯:王媛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