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0 14:47
原標題:泡泡瑪特是輛過山車
庫克和貝克漢姆,兩位重量級人物來華均與LABUBU扯上了關係。泡泡瑪特股價因此而有所反彈,但隨即又回到下跌軌道。
10月14日,有多名網友發帖稱在上海泡泡瑪特門店偶遇貝克漢姆,當天,貝克漢姆在其社交平臺上發佈了LABUBU曼聯特別款的圖片,據悉該LABUBU是粉絲送的。
前一天,庫克來訪中國,也將*站放在了泡泡瑪特。巡展現場,庫克與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LABUBU藝術家龍家升進行互動,一同參觀了LABUBU系列原創手稿和豐富多元的產品,王寧還向庫克贈送了LABUBU的大首領ZIMOMO。
在商界*CEO和足球巨星的加持下,相關詞條不斷登上熱搜,資本迅速給出反應。10月14日至16日,泡泡瑪特股價接連兩日一共上漲了 25.6 港元,漲幅為9.81%。
對於剛剛經歷兩個月市值縮水近千億港元的泡泡瑪特而言,庫克和貝克漢姆的到訪彷彿一劑強心劑,但效力卻很短暫。10月17日,泡泡瑪特的股價報收275.20 港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3.00港元,跌幅為 4.51%。
截至發稿,泡泡瑪特股價較8月末的階段高點累計下跌19%,市值蒸發約700億港元。
這是泡泡瑪特進軍海外、借LABUBU走紅實現股價暴漲后,首次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下跌。
當然,這與近期整體港股承壓的大環境不無關係,但泡泡瑪特同樣面臨「青黃不接」的問題:新晉頂流LABUBU增長動力不足,而其最近押注的新IP星星人尚未展現出接棒勢頭。
這場近千億港元的市值蒸發,迫使市場重新審視泡泡瑪特的根基。在爆款IP的生命周期面前,泡泡瑪特能否建立起可持續的IP運營機制是其穩定股價的關鍵。
01
伴隨LABUBU爆火,泡泡瑪特股價一騎絕塵。
尤其是半年報發佈后,受最強業績刺激,泡泡瑪特股價飆至340港元,市值一度衝破4400億港元。
但峰值過后,陡然上升的曲線開始逐步下探,9月8日大跌 7.5%,跌破 300 港元 / 股。
二手市場價格暴跌,是市場情緒逆轉的原因之一。
全網都在等待下一個LABUBU,王寧亮出的仍然是LABUBU——迷你版。「相信會成為超級爆款」,在上半年財報會上,首次亮相的迷你版LABUBU被王寧寄予厚望。
8月28日,迷你LABUBU系列正式發售,各大平臺瞬間售罄,其隱藏款在發售當晚一度被炒至近千元,整端價格更是被炒到3200多元,溢價超過2倍。
然而,火爆行情僅維持一周,迷你LABUBU的價格便開始持續走低。根據潮玩交易平臺數據,發售后一周,迷你LABUBU整端二手價已回落至1400元左右,部分冷門款甚至跌破了發售價。
新品價格崩盤還連累了舊款。曾經被熱炒的第三代LABUBU,整端成交價從高點的近1400元跌至六七百元。
「現在,前方高能系列已經跌破發售價了,我手里還壓着兩組整端。」黃牛李女士表示,即便降價現在也很難找到人接盤,「稀缺性被打破了,價格下跌黃牛急着出手,二手平臺上貨源充足,買家反而一直觀望,等着價格繼續下跌,直接撿漏。」
二手市場的降温迅速傳導至資本市場。到了9月中旬,泡泡瑪特累計跌幅超 20%,市值縮水約1000億港元。摩根大通將其評級下調至「中性」,理由是「估值不再吸引、缺乏短期催化因素」,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拋售情緒。
02
禍兮福所伏。字母榜曾經發表過一篇《全網都在等着抄底泡泡瑪特》,指出泡泡瑪特歷史上發生過數次股價大起大落的情況。現在股價大跌,只是歷史的重演,而對那些堅定看好泡泡瑪特的人來説,股價跌落,反而是一次上車的機會。
「每個投行都有一條因為泡泡瑪特而拍爛的大腿」,雖是一句玩梗的話,卻戳中了一個事實——在泡泡瑪特的早期機遇上,國內頭部 VC/PE 集體錯判。如今,不少投資者還在等着它股價回落,好搭上這趟「暴富列車」。
這不是泡泡瑪特*次遭遇股價過山車,上一次千億港元市值的縮水還要追溯到2022 年 ,泡泡瑪特市值從2021年2月1500 億港元的歷史峰值暴跌至128億港元,市值縮水超90%。
從過往歷史看,泡泡瑪特的股價下跌,往往伴隨了未來更大幅度的上漲。
泡泡瑪特不僅擁有從生產到銷售全產業鏈能力,且擁有早期簽約的藝術家資源具有稀缺性和排他性。短時間內,國內競爭對手難以在IP儲備、全球化運營和情感連接三個維度上同時與之抗衡。
而放眼全球,泡泡瑪特無論是跟迪士尼還是三麗鷗,也都不是競爭而是合作關係。泡泡瑪特類似於經紀公司,這些合作IP都是它的服務對象。
更重要的是,從過往看,泡泡瑪特的股價波動也與IP 的生命周期曲線近乎重合。在泡泡瑪特跌去千億市值的2022年,Molly的收入佔比從*期的40%降至17.4%,2024年,LABUBU 爆火,泡泡瑪特的股價陡然上揚。
當庫克和貝克漢姆聯手LABUBU作秀同時,投資機構的信心也在逐步回升。10月15日,摩根大通上調泡泡瑪特投資評級至「增持」,目標價由300港元升至320港元,該行預計,泡泡瑪特現以預測明年市盈率20倍作交易,估值有吸引力,未來催化劑包括:10月底發表的第三季營運數據;萬聖節及聖誕強勁銷售;「LABUBU&Friends」動畫預期在12月發佈;LABUBU4.0料在明年3至4月出爐。
摩根大通並非*看好泡泡瑪特的機構。招商證券國際也已重申對泡泡瑪特的「增持」評級,並將其目標價上調至410港元。
招商證券預計,泡泡瑪特2025年淨利潤有望達到70億元人民幣,較市場一致預期高出約15%。這一差異主要源於市場可能低估了泡泡瑪特海外業務的擴張規模與速度。
顯然,儘管股價經歷回調,但資本市場對泡泡瑪特的長期邏輯並未動搖。
03
但這不意味着泡泡瑪特可以高枕無憂,TOP TOY、52TOYS等競爭對手正在衝擊IPO,分流行業關注與資源,泡泡瑪特眼下雖大幅*,但面臨的壓力也在不斷上升。
為穩住市場信心,泡泡瑪特近期動作頻頻。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泡泡瑪特的「造星機器」再次開足馬力,將新IP星星人推至C位,試圖複製LABUBU的破圈神話。
在上海、北京、成都多地,泡泡瑪特旗下IP星星人展出了多個快閃店與主題展,其位於北京朝陽的樂園內,也搭建了新的星星人舞臺。
從運營策略看,泡泡瑪特對「星星人」的扶持堪稱LABUBU的復刻版:同等的渠道資源、相似的限量款策略和一貫的盲盒玩法。
在覈心盲盒品類上,泡泡瑪特先后推出「我們都是星星人」、「來自星星的禮物」、「好夢氣象局」等系列,覆蓋生活場景、節日祝福等多元主題,同時通過隱藏款概率設計製造稀缺性。
另一邊,星星人衍生品也延伸至手機殼、香薰蠟燭、金屬鑰匙扣、馬克杯等10余類,復刻的正是LABUBU「盲盒引流+衍生品變現」的模式。泡泡瑪特還為星星人推出了專屬主題曲《星星人之歌》,成為繼LABUBU之后第二個擁有「音樂表達」的IP角色。
社交媒體上也不乏「下一個LABUBU」的鼓吹聲。作為2024年簽約的新IP,星星人被泡泡瑪特稱作「旗下成長最快的新鋭IP之一」,2025年上半年實現了3.9億元的營收。
9月29日晚10點,泡泡瑪特「星星人美味時刻系列」線上渠道正式開售,星星人現烤小餅乾毛絨掛件和手辦盲盒玩具擺件等同時開售。正式開售后,兩款星星人系列產品均為秒空。不過,對比其他新品,星星人新系列的備貨並不充足,首批天貓官方旗艦店放貨僅2萬+件。
與發售時的熱度形成反差的是,其在二手平臺上的價格卻在大幅上漲后迅速回落,隱藏款的溢價也從峰值的9倍回落至5倍左右,與LABUBU動輒數十倍的溢價仍有差距。
星星人並非孤例。被視為星星人有力競爭者的哭娃(Crybaby),同樣被資本寄予厚望。泡泡瑪特投資人、嘉御資本創始人衞哲就曾公開預測,哭娃可能是泡泡瑪特下一個爆火的IP。
另一邊,泡泡瑪特也在加快品類擴張的步伐。9月12日,泡泡瑪特旗下珠寶品牌POPOP的足金系列正式在北京、上海門店發售。以Baby Molly為主題的產品價格從980元到56800元不等,並採用「一口價」模式,粗略估算,其克價相比老鋪黃金高出約25%。
這是泡泡瑪特首次將IP價值錨定於黃金這類硬通貨之上,或意在試探IP在保值型消費場景中的滲透力。
然而,與潮玩發售時大排長龍的景象形成反差的是,POPOP足金系列上市首日門店並未出現排隊搶購的情況。 黃金產品作為泡泡瑪特IP價值縱深的試金石,其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粉絲為高溢價買單。
眼下,POPOP還無法成為下一個老鋪黃金,泡泡瑪特的多元化發展尚未見到成果。迷你 LABUBU 沒能延續熱潮,星星人和哭娃尚不能接棒。
04
對於王寧而言,想要讓泡泡瑪特的股價不再像坐過山車一般大起大落,最重要的任務,是將LABUBU的偶然爆發轉化為一套可複製的IP引爆機制,擺脫隨機性。向歷經百年沉澱的奢侈品行業學習,不失為一種現成的解法。
必須承認,泡泡瑪特已有一套成熟的IP運營體系,從全球搜尋、孵化、設計,到強大的供應鏈與全渠道零售,正是這套體系能夠將LABUBU推到Lisa的眼前。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是Lisa這個「偶然因素」完成了臨門一腳的引爆作用。
2018年進入市場的LABUBU,行情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24年,持續在泰國推廣產品的泡泡瑪特,利用泰國頂流明星Lisa在社交媒體上展示LABUBU掛飾,迅速引發跟風。此后,歐美明星蕾哈娜、貝克漢姆女兒「小七」等也在社交媒體上展示Labubu,推動其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符號。
這種不可控的偶然性,恰恰是當前資本市場*的顧慮。
眼下,泡泡瑪特的股價波動與市場情緒高度綁定。摩根大通分析師Kevin Yin及其團隊在報告中稱,泡泡瑪特當前估值已計入了市場較為*的預期,任何輕微的基本面波動或負面消息(如轉售價格下滑、第三方授權問題等)都可能引發股價顯著回調。
LVMH集團的掌舵人伯納德·阿爾諾曾説過,奢侈品生意的核心是創造慾望。
泡泡瑪特的盲盒機制和稀缺性打造,本質上也是在創造慾望,但卻少了奢侈品階層篩選的一環,更重要的是,奢侈品的生命周期都很長,這也是泡泡瑪特亟需補上的一款短板。
事實上,泡泡瑪特早已在向奢侈品靠攏,且已具備多項 「類奢侈品」 特徵。
渠道上,泡泡瑪特門店進駐核心商圈,與 LV 等奢侈品為鄰,而這種 「鄰居關係」 率先在泰國消費者心中錨定了 「潮牌>玩偶」 的認知;在產品上,泡泡瑪特推出 MEGA 珍藏系列,千元售價 + 限定編號的設定,讓產品向奢侈品定價靠攏。
尤其是在營銷層面,無論是Lisa和歐美時尚圈帶貨,還是成為愛馬仕的掛件,都讓一款潮玩具備了身份象徵的潛質。
但要想將偶然變為必然,泡泡瑪特還需要更系統地將這套「類奢侈品」打法貫穿到IP運營的全生命周期。
LABUBU「先海外火,再反哺國內」的路徑揭示了一個關鍵認知:來自全球時尚中心的認可,是建立高端品牌信用的捷徑。
泡泡瑪特可以將過去依賴明星自發種草的行為,調整為有體系的名人關係維護。比如,維護不同圈層的時尚Icon和藝術家,通過時尚公關活動進行精準投放,讓「零成本代言」從偶然事件變為有計劃地常態輸出。
同時,在巴黎、倫敦、東京等時尚之都策劃文化事件,用全球性的文化影響力,倒逼國內市場的價值重估。
LABUBU的全球化破圈已驗證泡泡瑪特IP的爆發潛力,但王寧需要將這種潛力沉澱為方法論:用奢侈品行業經驗重構IP的運營邏輯,用全球化生態的協同效應,抵禦單一市場的波動風險。
只有當「下一個LABUBU」的誕生從彩票變為計劃,泡泡瑪特才能真正跨越周期,在資本市場的驚濤中穩坐釣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