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銀行積存金「門檻」頻上調

2025-10-20 16:19

轉自:中國經營報

    中經記者秦玉芳廣州報道

    伴隨着金價屢創新高,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多重因素驅動,投資者對黃金相關業務的投資熱度持續升溫。黃金ETF規模迅速擴張,商業銀行積存金、定投計劃等黃金投資業務也迎來一波「購金熱」。

    然而,市場熱度背后,風險也在悄然積聚。面對金價短期內過快上漲、波動率加大等潛在風險,近來多家商業銀行開啟新一輪的「購金」門檻上調,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主動為市場「降温」。

    10月以來,包括中國銀行(601988.SH)、工商銀行(601398.SH)、建設銀行(601939.SH)、寧波銀行(002142.SZ)在內的多家機構相繼發佈公告,上調積存金業務的起購金額,加強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篩選。

    中國銀行於10月14日發佈公告稱,將於2025年10月15日起調整積存金產品的購買條件。「按金額購買積存金產品或創建積存定投計劃時,最小購買金額由850元調整為950元,追加購買金額維持200元整數倍不變。」

    工商銀行11日公告也顯示,自10月13日起,將如意金積存業務最低投資額(即積存起點金額)由850元上調至1000元;按克數積存的積存起點仍為1克。

    建設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家銀行也紛紛宣佈於10月份上調購買積存金產品或創建積存定投的起購門檻。與此同時,不少銀行也陸續發佈公告,提示投資者防範貴金屬價格波動風險,理性投資。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近期國際金價的大幅上漲背景下,投資者對黃金業務投資熱度高漲。金融機構在此時加強風控,實為應對市場波動加劇的必然之舉。

    從市場表現來看,倫敦金突破4000美元/盎司整數關口后連創新高。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 10月16日,倫敦金開盤價4208.757美元/盎司,連續多日站穩4000美元/盎司的高位,年初至今漲幅達61%。

    廣發證券(000776.SZ)在最新研報中指出,在降息預期強勁、對美經濟擔憂、美元信用削弱等多重因素利好背景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在8月以來顯著增加,突破箱體上沿,上漲趨勢再起且持續至今。「自我們9月繼續提示黃金機會至今,已上漲超13%。」

    金價的持續上漲,加劇投資者對黃金業務的投資熱情。尤其黃金ETF規模快速增加。據Wind數據統計,14只商品型黃金ETF最新規模合計接近2000億元,自2025年1月初至10月16日合計實現區間淨流入額738億元。

    與黃金ETF相比,積存金業務因其投資門檻相對靈活、具備「定投」平滑風險的功能,以及部分產品支持實物贖回等特點,也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青睞。特別是在當前金價高位震盪、波動加劇的市場環境下,積存金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更為温和的參與方式。

    某國有大行廣州分行零售業務負責人透露,近期該行積存金業務的諮詢量與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尤其是進入三季度后,隨着國際金價展現出強勁的價格動能,而市場上傳統的穩健型理財產品與定期存款收益率則持續徘徊於低位,客户資產配置的需求正發生明顯遷移。積存金憑藉其投資門檻清晰、交易流程便捷,且直接掛鉤實物黃金資產的特性,正成為許多客户在當下環境中的一個優選項。」

    不過,西班牙對外銀行香港分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指出,當前金價漲得過猛,散户投資者追漲殺跌在加速進入市場,對機構來講需要控制風險。

    易觀千帆金融行業諮詢專家陳毛川也表示,商業銀行開啟新一輪的「購金」業務風控升級,主要原因在於金價漲幅過大、波動率加大,疊加監管規範要求。

    在陳毛川看來,金價年內漲幅超50%,波動率加劇,穿倉風險上升,銀行需要響應監管窗口指導,防範系統性風險,上調起購金額、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等,提升業務門檻並給予充分的風險提示。

    漸近投資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朱振鑫進一步強調,貴金屬雖然這幾年很賺錢,但本身還是一個高波動的風險資產,牛市里上漲彈性大,熊市里下跌風險也大。「目前黃金牛市雖然沒結束,但確實漲幅已經較大,未來波動勢必加大,對銀行來説肯定要控制風險。」

    多位業內人士提醒,在機構紛紛出手「降温」的背景下,投資者更應保持理性,認清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審慎參與黃金及相關衍生品投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