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科技周評:ChatGPT放緩、Meta玩表外融資,AI、半導體與財報博弈如何破局?

2025-10-20 15:17

上周 $標普500波動率指數(VIX)$ (恐慌指數)大幅攀升、黃金價格持續突破,但 $納斯達克100指數(NDX)$ 仍錄得2.1%的漲幅。市場一邊消化非盈利科技股的短期回調(非盈利科技周四至周五-8%,但全周仍微+5%),一邊追捧具備長期邏輯的AI主題資產$ 稱「AI需求比三個月前更強」,帶動半導體板塊創下6月底以來最佳單周表現)。

這種分化背后,投資者真正的困惑在於:短期炒作品種的回調,會拖累長期主線嗎?

投資者「防禦成癮」,財報季影響力褪色

過去4-5周,美股TMT投資者的核心動作只有一個——「防禦」。面對密集的頭條新聞、因子輪動、主題標籤炒作和流動性擠壓,資金更關注如何規避短期風險,而非挖掘財報季的機會。最直接的證據是,財報對股價的影響遠弱於預期,傳統「財報行情」幾乎缺位,比如行業核心標的的諮詢量中,純財報相關諮詢纔剛開始追上主題類諮詢。

更關鍵的矛盾出在「質量股失寵」上。在不確定性升溫的背景下,投資者本應涌向合理價格成長股和基本面過硬的質量股尋求穩定,但近期質量股反而成為拖累。以 $微軟(MSFT)$ 、 $Meta Platforms, Inc.(META)$ 、 $Visa(V)$ / $萬事達(MA)$ 、 $奈飛(NFLX)$ 、 $迪士尼(DIS)$ 、 $ServiceNow(NOW)$ 、 $鏗騰電子(CDNS)$為代表的龍頭,過去數月股價基本橫盤;反觀2024年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后,「弱資產負債表股票」持續跑贏「強資產負債表股票」,這一趨勢恰恰説明,市場正在主動定價「宏觀環境友好」,而非規避風險。

AI板塊「疲軟」不是頂,而是「久期切換」信號

AI板塊的收尾略顯尷尬:ORCL、臺積電股價出現回調,就連利好催化的AVGO也未能守住10GW合作帶來的漲幅。但這並非「AI行情見頂」的信號,反而暴露了板塊邏輯的深層切換。

從短期看,AI相關公司的1天內(T+1)EPS波動會加劇——當前市場對AI業績的預期「好壞摻半」,部分標的的短期盈利兑現節奏仍不清晰,這導致資金出現階段性獲利了結。但中長期邏輯反而更明確:隨着大量AI項目將落地時間定在2027年之后,AI主題正在從「短期交易品種」轉向「長期久期資產」。簡單説,現在的回調更像是「消化短期預期」,而非否定AI的長期增長潛力。

同時,ChatGPT增長見頂的消息刷屏,但數據説明,ChatGPT放緩不是熄火,是換檔

  • 用户增長踩剎車:Apptopia數據顯示,ChatGPT移動應用全球下載增速4月后放緩,近一個月日活(DAU)持平,美國用户日均使用時長也停止增長;歐洲更明顯,DB數據顯示,法德意西英五國OpenAI產品交易額增速,2025年2月跌3%、6月跌1%。

    OpenAI的營收壓力:雖然ARR從2024年底55億衝到2025年8月130億,同比誇張,但環比增速在降。近期轉向廣告和成人內容,本質是應對」現有營收流不及預期」,但不用慌,Karpathy的採訪很清醒:AGI還遠,強化學習需突破,這是行業迴歸理性,不是唱衰。

跌不是業績差,是倉位太滿

上周TSM、ORCL、HPE的下跌,不是業績不行,是倉位博弈:

  • TSM跌3-4%:業績好、AI點評正面,但股價早到高位,亞洲投資者情緒拉滿,加上歷史上財報后常「賣事實」,屬於預期兑現。

  • ORCL跌7%:給了超預期毛利率指引、550億增量RPO,但財報前快錢全是多頭、空頭平倉,IR提前透利好,導致「見好就收」,不過消化后大概率反彈,FY30年EPS衝21美元的路徑還在。

  • AMD更值得盯:沒有ORCL的capex融資擔憂,10月底財報大概率超預期,11月11日分析師日會放Mi450參數+新訂單,市場敍事纔剛啟動,性價比比ORCL高。

另外, $Meta Platforms, Inc.(META)$ Q3營收增速要盯25-26%(市場22%), $谷歌A(GOOGL)$ 雲業務得保32%增速(超了明年Q1能衝35%+), $微軟(MSFT)$ Azure增速看40-41%但要防明年3月高基數壓力, $亞馬遜(AMZN)$ 則情緒最差,AWS增速需盯18.5-19%,零售數據低於預期,短期難翻身。

CPI前瞻:9月核心通脹或持平3.1%,住房板塊成關鍵變量

原定於上周發佈的美國9月CPI報告,將在本周五(10月24日)壓軸登場。市場預測指向「温和通脹」,核心CPI環比預計上漲0.25%,同比維持3.1%(四捨五入后),整體壓力可控。

分項數據中,幾個細節值得關注:

  1. 汽車相關:二手車價格持平(與拍賣價格信號一致),新車價格微漲0.2%(經銷商折扣增加帶動),車險價格漲0.3%(基於線上保費數據);

  2. 服務類:機票價格跌1.5%(季節性扭曲消退+線上票價回落),住房板塊增速放緩(主要租金環比漲0.25%,低於8月的0.30%;業主等價租金環比0.26%,低於8月的0.38%);

  3. 關税影響:通信、家居、娛樂等關税敏感品類,預計拉動核心通脹0.07個百分點,影響有限。

6家TMT龍頭財報大戰定調本周,每個標的都有「生死考題」

本周,TXN(德州儀器)、NFLX(奈飛)、APH(安費諾)、IBM、LRCX(泛林半導體)、SAP等核心標的將密集披露財報,每一家的表現都可能影響板塊方向。

$德州儀器(TXN)$ (10月21日盤后):「下跌魔咒」能否打破?

過去12次財報中,TXN有9次在發佈后1天(T+1)下跌,空頭正盯着這一規律。當前市場分歧集中在「需求復甦節奏」:「管理層季度內commentary偏謹慎,暗示需求無快速復甦跡象」,但賣方仍在模型中嵌入「超季節性營收」——若財報指引偏軟,市場會重新審視「順周期復甦」邏輯。

$奈飛(NFLX)$ (10月21日盤后):隱含波動-7.5%,廣告業務成突破口

奈飛的財報幾乎是「最無爭議的標的」:投資者普遍預期業績穩健、用户活躍度提升,但爭議點在於「2026年預期如何落地」——尤其是廣告業務變現速度仍慢於市場期待。當前股價自今年夏初以來一直區間震盪,若財報未能給出廣告業務的明確拐點,隱含的7.5%回調風險可能兑現。

隱含波動7%(低於均值9.5%),核心看點是兩個:營收。Netflix早不披露淨增用户,Q3市場預期營收增速17%,買方看18%;Q4指引預期16%,若超17%就是驚喜。另外,去年Q3給了全年指引,今年若給且低於市場13%預期,可能短期承壓。GenAI的短期甜、長期苦。短期利好明確——AI已用於pre-viz(預可視化)、VFX特效、劇本調研,能降人力成本、提推薦精準度;長期風險也在——ChatGPT搶用户時間,Sora 2這類視頻工具成熟后,內容「民主化」會削弱Netflix的內容壁壘。不過至少未來12個月,短期利好佔優,且股價在150日均線(過去5年買點)附近,Q4還有《巫師》《怪奇物語》等大內容,跌下來是機會。

$安諾電子(APH)$ (10月22日盤前):「獨角獸」標的的AI成色檢驗

安費諾是「獨角獸」典型——既受益於AI/數據中心的長期趨勢( secular),又能享受降息周期的順周期紅利( cyclical)。數據上看,其過去4.5年股價漲120%+,近6個月再漲115%+;2Q IT與數據通信營收同比暴增133%(環比+29%)。本次財報的關鍵是「AI增長的可持續性」:此前2Q有1.5億美元收益來自「項目提前交付」,市場需要確認這不是一次性利好。

$IBM(IBM)$ (10月23日盤后):5年回報追平MSFT,軟件業務是勝負手

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事實是:過去5年IBM與微軟的回報率幾乎持平。本次財報的核心看點是「軟件業務能否重回雙位數增長(DDs)」,同時量子計算、生成式AI的潛在增量也會影響估值——儘管短期投資者情緒偏負面,但中長期資金仍在關注其「科技+價值」的平衡屬性。

$拉姆研究(LRCX)$ (10月23日盤后):20年最佳漲勢后,高預期能否接住?

泛林半導體剛經歷「20多年來最好的24天行情」——9月初至10月初累計漲54%,且過去13次財報中有10次EPS超預期(幅度穩定在中個位數)。但當前多頭倉位集中,市場對其的預期已「拉滿」,且牛股邏輯更多指向2026年下半年后,若3Q財報未能超出高預期,可能觸發短期回調。

$SAP SE(SAP)$ (10月23日盤后):10次財報9次漲,估值性價比凸顯

SAP的財報「勝率」極高:過去10次財報有9次T+1上漲。當前爭議集中在「2H執行效率」,但從中期看,其估值具備吸引力——PEG(基於PE)1.4x、PEG(基於FCF)1.3x,與同行相比處於中等水平,且HANA產品的增長 momentum 仍在,若2H指引穩健,或成板塊「定心丸」。

$特斯拉(TSLA)$(10月23日盤后):交付創新高卻藏隱憂,AI 戰略成估值分水嶺

特斯拉三季度交付數據率先點燃市場情緒 ——49.7 萬輛的交付量同比增長 7.4%,不僅刷新季度紀錄,更較市場預期高出 12.2%。但這份亮眼數據背后,是 「政策刺激透支需求」 的隱憂:為對衝美國 7500 美元税收抵免到期影響,公司推出最高 2000 美元折扣、18 個月免費超充等多重激勵,9 月單月交付同比增幅超 20% 才撐起整體業績,這種 「脈衝式增長」 能否持續存疑。

財報核心看點集中在三大矛盾點:

  • 交付質量與利潤韌性:華爾街預測營收 266 億美元(同比 + 5.5%),但調整后淨利潤預計同比下滑 24% 至 18.9 億美元,汽車業務毛利率或僅 15.9%。上海工廠雖通過一體壓鑄技術迭代將工時縮短 35%,單車製造成本較 2022 年下降 18%,但 「以價換量」 仍可能壓制盈利,若毛利率低於 15% 將觸發估值下修。

  • AI 與自動駕駛的落地信號:市場已將特斯拉重新定義為 「AI 公司」,Wedbush 測算僅 FSD 就能貢獻 1 萬億美元市值,且特朗普政府可能加速破除監管障礙。投資者將重點關注科羅拉多州、伊利諾伊州的 Robotaxi 操作員招聘進展,以及 CyberCab 專用車型的量產時間表,任何實質性突破都可能複製 NVDA 的漲勢。

  • 長期增長動能切換:儲能業務部署 12.5GWh(同比 + 81.2%)展現第二曲線潛力,但 Optimus 機器人的量產規劃更關鍵 —— 東方證券預測 2026 年機器人產量將大幅上升,100 萬台交付量對應 5000 億美元市值增量。

當前多空分歧已達極值:多頭以 600 美元目標價押注 AI 轉型,空頭(如富國銀行)則以120美元目標價將其歸為 「傳統車企」,財報指引將成為破局關鍵。

分化中找主線,「獨角獸」標的或成破局關鍵

上周美股TMT的核心矛盾,本質是「短期波動與長期邏輯的博弈,非盈利科技股的回調是短期炒作退潮,半導體、AI的長期主線未變;質量股的失寵是市場對「宏觀友好」的定價,而非風險偏好逆轉。

接下來的關鍵信號有兩個:

一是周五CPI數據是否印證「温和通脹」,這將影響美聯儲政策預期;

二是密集財報能否明確「主線標的」——尤其是APH、 $卡特彼勒(CAT)$ 、 $偉創力國際(FLEX)$ 這類同時受益於AI( secular)和降息( cyclical)的「獨角獸」標的,或成為市場從「防禦」轉向「進攻」的突破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