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0 07:27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見習記者 塗媛
光電子器件龍頭光庫科技(300620.SZ)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業績答卷。
10月16日晚間,光庫科技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淨利潤1.1億元至1.21億元,同比激增97%至117%;實現扣非淨利潤8027萬元至8920萬元,同比增長80%至100%。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通過持續的研發積澱及外延併購擴張,光庫科技形成了光纖激光、光通訊、激光雷達三大業務協同增長的格局,並在多個領域實現技術突破,驅動公司未來發展。
業績增速顯著提升
根據業績預告,2025年前三季度,光庫科技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1億元至1.21億元,同比增長97%至117%;扣非淨利潤8027萬元至8920萬元,同比增長80%至100%。
近年來,光庫科技業績表現並不穩定。
2021年至2023年是公司的調整期。受宏觀經濟波動、光通訊市場需求階段性萎縮、工業激光器行業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淨利潤從2021年的1.31億元逐年下滑至2023年的5964萬元。
轉折始於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達9.99億元,同比大增40.71%;淨利潤同步回升至6698萬元,同比增長12.32%。
2025年,公司淨利增速逐季加快。公司上半年淨利潤為5186.97萬元,同比增長70.96%。以此計算,第三季度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約5785萬元至6902萬元,同比增長約127%至171%,增速顯著提升。
對於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光庫科技稱,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推出新產品、開拓國內外客户實現營收穩步增長,另一方面得益於費用管控與降本增效的持續推進。
研發三年半累投4.39億
業績高增長的背后,是光庫科技對研發的持續加碼與技術壁壘的構建。
公開資料顯示,光庫科技成立於2000年,2017年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核心業務涵蓋光纖激光器件、光通訊器件和激光雷達光源模塊及器件三大領域。
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9993萬元、1.24億元、1.42億元和7300.62萬元,三年半累計投入4.39億元;各期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5.57%、17.46%、14.21%和12.23%。
高額研發投入換來了豐碩的技術成果。在光通訊領域,公司自主研發的海底光網絡光纖饋通產品實現進口替代,已批量應用於最先進的海底光纜系統,成為全球少數能提供該類器件的廠商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在薄膜鈮酸鋰(TFLN)調製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海外廠商的壟斷。2025年3月,公司宣佈AM70超高速薄膜鈮酸鋰調製器正式批量出貨。薄膜鈮酸鋰調製器是超高速光通信的核心器件,在800G/1.6T光模塊升級浪潮中不可或缺。
年內兩起併購補鏈
如果説研發投入是光庫科技的「內生增長引擎」,那麼戰略併購則是其快速拓展版圖的「外延擴張利器」。
從歷史併購成效來看,2018年收購加華微捷是公司業務轉型的重要轉折點。在此之前,光纖激光器件作為核心業務,營收佔比長期維持在70%左右;收購完成后,光通訊器件業務逐步成長為「第二增長曲線」,營收佔比提升至2024年的39.28%。此外,激光雷達光源模塊及器件業務2024年營收佔比13.98%,三大業務協同的格局成型。
2025年,公司推出了兩起新併購,進一步「補鏈」,強化各業務板塊的協同能力。
6月4日,公司披露公告,擬以「1700萬美元+交割時標的公司淨現金-標的公司承擔的交易費用」為對價,收購武漢捷普100%股權。武漢捷普具備完整的光有源/無源器件製造及封裝能力。
8月11日,光庫科技再拋併購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可轉債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蘇州安捷訊100%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公告顯示,蘇州安捷訊與公司同屬光通信領域,此次交易將幫助公司拓寬產品佈局,提升規模化製造能力與客户覆蓋範圍。
這兩起併購是圍繞核心業務的精準補鏈。武漢捷普的封裝能力與光交換機(OCS)技術可與公司光通訊器件形成協同,蘇州安捷訊則能強化公司在無源器件領域的優勢。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