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多重利好推動半導體概念股 上海復旦大漲超7%

2025-10-20 11:14

財聯社10月17日訊(編輯 胡家榮)今日港股半導體板塊表現亮眼,上海復旦(01385.HK)漲7.16%、華虹半導體(01347.HK)漲3.96%、中芯國際(00981.HK)漲3.91%、宏光半導體(06908.HK)漲3.77%。

image

注:半導體股的表現

消息面上,2025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已於10月15日開幕。儘管此前市場對新凱來旗下子公司抱有新品期待,但據展臺工作人員向《科創板日報》透露,本次並未推出全新產品,展區仍以此前引發廣泛關注的十六款「中國名山」命名設備為主,覆蓋刻蝕、薄膜、量檢測等關鍵環節。

值得留意的是,本屆灣芯展匯聚設備與零部件、晶圓製造、半導體材料、顯示終端等全產業鏈龍頭,不少企業首次參展便亮點紛呈。與新凱來展區僅隔一條過道的,是成立僅8個月的上海芯上微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雖展區人氣稍顯低調,但其背景頗具分量——據介紹,芯上微裝核心團隊及技術資產源自上海微電子集團,今年分拆獨立后聚焦市場化設備研發。而上海微電子集團則將專注前道核心設備攻關。

高校科研頻突破 芯片技術多點開花

除產業動態外,高校科研領域近期也掀起芯片技術突破潮。據相關報道,10月以來,清華、北大、上海交大、復旦等頂尖高校相繼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核心成果: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方璐教授團隊研製出全球首款亞埃米級快照光譜成像芯片「玉衡」,推動我國智能光子技術在高精度成像測量領域邁入新階段,成果發表於《自然》;

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孫仲團隊聯合集成電路學院,研發出基於阻變存儲器的高精度模擬矩陣計算芯片,首次實現精度可與數字計算媲美的模擬計算系統,論文刊發於《自然·電子學》;

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等單位,實現芯片級納米光信號高效激發與路徑分離,為下一代更小、更快、低能耗光子芯片研發奠定基礎,成果發表於《自然·光子學》;

復旦大學集成芯片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周鵬—劉春森團隊全球首發二維—硅基混合架構閃存芯片,破解存儲速率技術瓶頸,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

機構:國產替代與需求共振 板塊機遇凸顯

東吳證券分析指出,海外半導體管制政策加速國產替代進程,國內晶圓廠核心工藝設備(如光刻、刻蝕、薄膜沉積)國產化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疊加存儲價格持續上行、先進製程擴產提速及國產算力需求增長,製造端投資機遇顯著。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