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8億,螞蟻在香港出手了

2025-10-20 10:24

(來源:東四十條資本)

全球頂級獨角獸出手了。

近日,估值達6350億元的螞蟻集團,打破香港金融市場沉寂。耀才證券金融(01428.HK)一紙公告稱,螞蟻集團旗下子公司以3.28港元/股價格發起的要約收購,已獲得香港證監會批准。

這意味着這場總價28.14億港元的股權交易衝破關鍵監管關卡,距離螞蟻正式掌控這家老牌券商,僅剩下國家發改委最終審批這一環節。

回望今年,螞蟻集團在香港有不少大動作:6月宣佈在中國香港、新加坡、盧森堡三地佈局穩定幣業務;5月傳出計劃拆分註冊在新加坡的國際板塊業務,擬單獨在香港IPO;再加上,收購耀才證券的推進。

可以看到,螞蟻正在香港市場謀劃一步大棋。

溢價17.6%,螞蟻謀求香港金融全牌照

根據公告,螞蟻通過境外孫公司Wealthiness and Prosperity Holding Limited推進收購,擬拿下耀才證券50.55%的股份,且已支付10%定金,收購價較交易宣佈前的收盤價溢價約17.6%。

作為被收購方,耀才證券的創始人葉茂林,現年72歲。股權出售后,這位72歲高齡的「老人」將拿到28億港元現金,徹底兑現個人財富,在事業上有序退場。披露顯示,葉茂林已於今年4月不再擔任耀才證券任何職務。

螞蟻集團方面,通過此次收購,也實現了全牌照資質的落地。成立於1995年的耀才證券,在香港算是一家俱有知名度的券商,前者由葉茂林創立並通過新長明控股掌控。早年前,耀才證券曾被周大福看中,通過配股成為耀才的第二大股東,但僅隔一年多時間,周大福便退出,消失在耀才證券大股東之列。

股權穿透顯示,周大福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鄭氏家族旗下最重要的資產。截至2024年末,耀才證券擁有57.9萬名客户,客户資產規模接近605億港元,粗略計算,户均資產約10.42萬港元。

市場份額方面,耀才證券今年3月的月成交額排名顯示,其位列第17位,市佔率0.82%,優於老虎證券的0.22%,但落后於富途控股的3.85%。螞蟻集團此番收購,顯然不是爲了這57.9萬名客户和接近605億港元的客户資產。

耀才證券最大的核心價值在於:其擁有香港證監會1、2、4、5、6、9號全業務牌照,這幾乎覆蓋了證券交易、期貨諮詢、資產管理、外匯交易等所有核心金融領域。一位投資人告訴我,從時間和效率上看,收購要比自行申請牌照快捷得多。

「在香港,申請證監會(SFC)的全牌照不僅流程複雜、耗時漫長,通常需要數年時間,且對申請機構的資本實力、合規體系、管理層資質等有極為嚴苛的要求。即便是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也往往選擇通過收購持牌主體來快速進入市場。」該位投資人表示。

由此,這筆以3.28港元/股價格、溢價17.6%的收購,顯示出螞蟻集團對全牌照資質的看重,以及對成熟運營架構「即時可得性」的需求。

找到新通路,旨在服務南向、國際資金?

這筆收購敲定后,螞蟻集團也陸續醖釀大動作。

今年5月,螞蟻集團擬分拆海外板塊「螞蟻國際」,單獨在中國香港IPO的消息被傳出。根據財新的報道,螞蟻正在和監管部門溝通可能性。

作為全球知名的獨角獸,螞蟻集團的IPO之路一波三折,估值也隨之起伏。2020年IPO前夕,螞蟻集團估值最高衝至2.1萬億元人民幣(約2500億美元),當時投行甚至主動提高其估值預期,認為其將達3800-4600億美元。

但隨着IPO的擱淺,螞蟻集團估值大幅縮水。到2023年回購時,螞蟻集團估值變為5671億元,較2020年IPO前夕縮水超七成。

2024年,《新財富》全球獨角獸估值顯示,螞蟻集團估值為5700億元;2025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披露,螞蟻集團以6350億元估值位列全球第五,估值較上年增長了510億元,但排名卻下降一位。

對於這一估值和排名,胡潤認為,儘管螞蟻集團的數字支付和小額貸款平臺保持着強勁的交易量,但其最新季度業績顯示,海外投資估值面臨壓力。

這使得螞蟻集團擴張國際業務,勢在必行。在國際業務上,螞蟻國際正是螞蟻集團海外業務的核心載體。該公司註冊於新加坡,擁有Alipay+、萬里匯(WorldFirst)、安通環球(Antom)三大平臺。

其中,Alipay+是全球跨境支付與數字錢包互聯互通的技術解決方案,「連接」了支付寶的10億+用户與海外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億消費者。在香港,AlipayHK用户數也達到450多萬人。

衆所周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螞蟻海外業務版圖中佔據着「重要」地位。通過耀才證券,螞蟻集團可以在香港市場為龐大的內地南下資金,如港股通、跨境理財通客户等提供金融服務,找到新通路;甚至還能向全球投資者提供合規的資產管理、智能投顧和機構服務。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強勁復甦,大量南下資金與國際投資者紛紛湧入。其中,國際投資者尤為活躍,積極參與IPO及配售活動。這一趨勢為螞蟻集團向龐大資金規模提供證券、期貨、資產管理、外匯等增值服務,提供了有利條件。

數據顯示,2025年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已超1萬億港元,為2024年同期的2倍多。其中,8月15日單日淨流入更是達到358.76億港元,創下單日最高紀錄。

互聯網進入穩健時代,螞蟻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通過螞蟻集團的上述動作,可以看到,這隻全球頂級獨角獸是想找到新的突破口。

自「世紀IPO」戛然而止之后,互聯網金融領域就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管:2025年1月,央行提出「規範互聯網平臺金融業務」,銀保監會同期強調強化消費金融風險管理。業內參照同行撥備率推算,若監管要求提高自營貸款佔比(如由2%提高至10%),將對消費金融公司的利潤空間造成極大壓力。

螞蟻集團資深副總裁、首席市場官陳亮在2025年4月接受採訪時表示,互聯網行業已從「高收益時代」進入「穩健增長時代」,強調長期價值。因此,找到新的增長曲線,已成為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在胡潤《2025全球獨角獸榜》中,胡潤還對於諸如螞蟻集團這樣的獨角獸,有一個新的評價。

胡潤集團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為什麼今天世界上有這麼多獨角獸?其中一個原因是過去一年IPO相對較少,只有30多家,特別是與2021年的高點相比,當時有130多家獨角獸企業IPO。

「但高利率和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抑制了企業對大規模上市的興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美國、印度和英國的股市創下了歷史新高,但並未轉化為很多獨角獸企業的IPO。另一個因素是越來越多的‘常年’獨角獸,例如螞蟻集團,這些企業如同伴娘一般,始終未能成為新娘。換句話説,它們達到了數十億美元的估值,但無法邁出IPO的最后一步。」

這句話,或多或少觸動了螞蟻集團,在昔日IPO進程中的那份未竟期待。

作為科技金融巨頭,螞蟻集團一直想以「科技」敍事,而非「金融」敍事。但互聯網金融一旦遭遇流量失守,那麼行業地位也會下滑。

收購耀才證券之外,今年以來,螞蟻集團也在積極佈局新的領域——穩定幣。稍早前,螞蟻集團旗下的螞蟻數科、螞蟻國際均計劃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主要金融中心,申請穩定幣牌照。

相比互聯網金融,錨定真實資產的穩定幣,具有更多想象空間。擬分拆、單獨IPO的螞蟻國際已公開表示,將在2025年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且申請通道開啟后,儘快提交牌照申請。

其戰略目標是,利用螞蟻在AI、區塊鏈領域的技術優勢,將穩定幣創新應用於真實的大規模場景,特別是在跨境支付、企業財資管理和外貿收付,如萬里匯WorldFirst等領域,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螞蟻集團旗下另一業務板塊——螞蟻數科,則將香港設為全球總部,把穩定幣視為連接傳統金融與加密資產的「橋樑」,構建基於穩定幣的數字交易場景。在技術上,螞蟻數科也依託「螞蟻鏈」發展,並於2024年8月與朗新集團合作,在香港完成了國內首單基於新能源實體資產的RWA(實物資產通證化)項目。

可以看到,作為全球第五大獨角獸,儘管其估值達6350億元,但在新環境下,這一巨頭也需要為「增長」以及高估值,尋找新的增長動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