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科技股全線上漲,港股互聯網ETF(159568)漲超2%,機構:看好港股多重優勢

2025-10-20 10:05

截至2025年10月20日 09:49,恆生科技指數強勢上漲2.91%,成分股蔚來-SW上漲5.36%,網易-S上漲5.27%,嗶哩嗶哩-W上漲4.20%,阿里巴巴-W,京東健康等個股跟漲。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上漲1.88%,最新價報0.82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10月17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近3月累計上漲6.52%,漲幅排名可比基金1/11。

流動性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盤中換手2.76%,成交1.24億元。拉長時間看,截至10月17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近1月日均成交8.36億元。

截至2025年10月20日 09:49,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強勢上漲2.40%,成分股匯量科技上漲4.81%,嗶哩嗶哩-W上漲4.20%,阿里巴巴-W上漲4.15%,京東健康,邁富時等個股跟漲。港股互聯網ETF(159568)上漲2.28%,最新價報1.89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10月17日,港股互聯網ETF近3月累計上漲1.99%。

流動性方面,港股互聯網ETF盤中換手7.52%,成交2952.15萬元。拉長時間看,截至10月17日,港股互聯網ETF近1年日均成交2.17億元。

消息面上,華為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 Next已徹底移除安卓底層代碼,實現內核、編譯器、編程語言等全棧自研,標誌着我國在終端操作系統領域取得關鍵突破。截至2025年,搭載開源鴻蒙的產品總量超11.9億台,開發者超720萬,上架應用與元服務數量超2.5萬個。

機構分析稱,看好港股多重優勢,南向資金年內淨流入逾1.1萬億元,顯示出其對港股市場較大的配置熱情。10月以來,儘管港股受外部因素擾動出現調整,資金仍在借道港股通及港股相關ETF流入。機構認為,港股當前估值具備全球比較優勢,中長期配置價值仍然值得看好。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淨流入額已超1.1萬億元,創歷年同期之最。

國泰海通在近期研報中認為,四季度港股牛市格局不變。9月在AI領域樂觀情緒發酵,互聯網板塊重回AI敍事的背景下,港股整體表現可圈可點。對於10月以來的調整行情,對比歷史港股牛市小回撤的調整時空來看跌幅已較明顯、持續時間則接近歷史均值。結合港股更大回撤誘因來看,抑制當前短期行情回撤擴大的信號或是中美談判進展順利、國內政策發力等積極因素。若市場擔憂解除,港股科技更受益當下產業趨勢,和港股資金面有望改善,該機構認為短期波動不改港股四季度牛市行情,其中恆生科技空間最大。

規模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最新規模達42.89億元。

份額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最新份額達54.84億份,創近1年新高。

從資金淨流入方面來看,恆生科技指數ETF近6天獲得連續資金淨流入,最高單日獲得1.38億元淨流入,合計「吸金」2.13億元,日均淨流入達3554.12萬元。

恆生科技指數ETF緊密跟蹤恆生科技指數,恆生科技指數代表經篩選后最大30間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8日,恆生科技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阿里巴巴-W、中芯國際、騰訊控股、網易-S、美團-W、比亞迪股份、小米集團-W、快手-W、京東集團-SW、百度集團-SW,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69.87%。

資金流入方面,港股互聯網ETF最新資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長時間看,近5個交易日內,合計「吸金」3689.45萬元。

港股互聯網ETF緊密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從港股通範圍內選取30家涉及互聯網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港股通內互聯網主題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阿里巴巴-W、騰訊控股、小米集團-W、美團-W、商湯-W、京東健康、嗶哩嗶哩-W、阿里健康、快手-W、金蝶國際,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72.48%。

(文中個股僅作示例,不構成實際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以上產品風險等級為: 中高(此為管理人評級,具體銷售以各代銷機構評級爲準)

風險提示: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不應採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為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