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魔幻拼湊」的千里科技:三易主業搭上汽車,港股遞表豪賭智駕

2025-10-18 10:39

一系列迅猛的資本操作,將一家名不見經傳的AI公司和破產的傳統車企,組合成了智能駕駛賽道的「現象級玩家」。

8月,吉利控股集團宣佈將旗下極氪智駕團隊、吉利研究院智駕團隊、邁馳智行併入千里智駕。9月25日,奔馳數字技術以13億元獲得千里科技(601777.SH)3%股份。9月28日,千里科技在重慶舉辦品牌發佈會,表示要成為全球汽車行業Tier1,在全球智駕市場中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但這份雄心壯志背后,是一系列看起來相當「魔幻」的組合:千里科技前身為力帆科技,更早之前是力帆汽車,該品牌早已退出汽車市場,其汽車業務主要由吉利團隊操刀;而后曠視科技加入,曠視科技是一家以人臉識別起家的AI公司,經歷多次主業戰略調整,於2021年成立智駕品牌邁馳智行,但至今並沒有多少量產經驗,在智駕算法能力方面,亦與當前的頭部智駕公司相比存在差距。

當前智能駕駛領域的格局初定,整車企業均已深度綁定不同的智能駕駛供應商,進入「綁定即鎖定、量產即生死」的存量博弈階段,留給新玩家的空白席位少之又少。千里科技面臨的現實困境,遠比其發佈會上的宣言要更為沉重。

10月16日,千里科技發佈公告稱,已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請。10月17日A股開盤后,千里科技股價一度下跌4.6%。

戰略多變,三易主業

按照規劃,千里科技將在2025年底發佈L3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2026年下半年發佈基於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的L4級整體解決方案。但對一個沒有多少智駕方案量產經驗的公司來説,要實現這一目標難度極大。

要釐清千里科技的智駕佈局,還得從曠視科技的歷史開始。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印奇就開始在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實習,參與了微軟的人臉識別項目。彼時,Facebook以高達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以色列一家成立不滿一年的人臉識別公司,這讓印奇受到了極大的觸動。

2011年,印奇與清華同班同學唐文斌、楊沐三人共同創辦了曠視科技,成立一年后,曠視科技推出了基於雲端的視覺開放平臺Face++,后來還開發了支付寶所用的人臉識別模塊。此后,曠視科技開始拓展業務範圍,戰略聚焦於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核心場景,並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AI四小龍」。

但曠視科技一直面臨盈利困局。2019年8月,曠視科技開始港股IPO,擬融資10億美元,后又表示將在科創板上市,但最終均未果。

印奇曾説,他堅定地認為物聯網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曠視科技的願景是構建連結及賦能百億物聯網設備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2020年10月,曠視科技發佈智慧物流戰略,表示要深耕智慧物流領域,發佈了物料搬運機、無人叉車、智能堆垛機等7款物流裝備。

2021年時,同爲AI獨角獸企業的商湯科技,發佈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獨立新品牌「絕影」。依圖科技也在此時設立依行科技,專注於端到端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但曠視科技還深陷人臉數據泄露風波中,同時在鉅額虧損中疲於備戰科創板。

為扭轉局面,曠視科技決定再次變更主業,入局智能駕駛賽道,並在2022年成立北京邁馳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不過,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邁馳智行並未公開發布過智駕方案。

2020年12月,力帆股份控股股東由力帆控股變更為重慶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后者由吉利控股,吉利由此正式入主力帆。2021年,力帆股份更名力帆科技。

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一年也被視為整車智能駕駛元年,當年7月,吉利將其控制的江河匯所持有力帆科技9億股股份,轉讓給印奇的江河順遂,印奇成為力帆科技的股東。

2024年11月,印奇當選力帆科技董事長和法人。2025年1月,印奇發表新春賀詞,將千里科技的戰略調整為「AI+車」。2025年2月,力帆科技正式更名為「千里科技」。

智駕量產經驗有限

在曠視科技加入力帆科技后,吉利開始整合自有智駕研發團隊與千里科技團隊。

2025年3月,吉利聯合星紀魅族、階躍星辰、千里科技等科技生態夥伴,成立了綜合算力提升達23.5 EFLOPS的星睿智算中心2.0,發佈了統一的智能化駕駛解決方案「千里浩瀚」。同時,千里科技與吉利、邁馳、路特斯等共同成立重慶千里智駕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千里智駕」)。

2025年8月,吉利控股集團宣佈將旗下極氪智駕團隊、吉利研究院智駕團隊,以及曠視科技旗下的邁馳智行這三大智駕力量,整體併入千里智駕。

從攝像頭人臉識別,到城市物聯網和物流領域,再到汽車智能駕駛,多次變更主業后,曠視科技終於走上了人工智能最具應用潛力的智能汽車領域。經過一系列複雜整合,千里科技傍上了吉利這一汽車龍頭,被納入吉利智駕版圖。

在吉利的智駕版圖中,位於浙江湖州的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提供算力,階躍星辰提供多模態基礎大模型底座能力,千里科技不做基礎模型,而是通過和有基礎模型研發能力的階躍星辰戰略協同,把代表行業解決方案的垂直模型應用於軟件與硬件生態中,實現智駕技術的突破與演進。

關於千里科技的行業定位,某國際諮詢公司合夥人對經濟觀察報分析稱,從其發展經歷可以看出,曠視科技雖然以視覺算法起家,但多次變更主業,且與智駕並不強相關,而當前獲得主機廠認可的智駕公司,都已經在智駕領域深耕七八年,這些技術和經驗的積澱,不是曠視科技或千里科技一下子就能追得上的。

公開資料顯示,元戎啟行和輕舟智航成立於2019年,Momenta、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則成立於2016年至2017年,這些公司成立之初就聚焦自動駕駛領域,目前已經進入量產階段。

此外,在智駕方案量產交付方面,直到變更千里科技后,業內才陸續有報道稱,邁馳智行曾基於黑芝麻智能(02533)A1000芯片,推進過吉利銀河E8的智駕方案量產,但並沒有邁馳智行為其他車企提供智駕方案的報道。

對此,千里科技方面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千里科技主要提供AI能力,吉利做量產和工程交付,當前很少有智駕公司在做基礎大模型的,這也表明了千里科技在智駕軟件的AI、算法能力方面的實力。」

財務數據方面,千里科技2022年至2024年營收分別為86.27億元、66.98億元、69.64億元;毛利分別為7億元、2.72億元、4.82億元;毛利率分別為8.2%、4.1%、6.9%;利潤分別為1.7億、-2.63億元、-3.29億元。

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營收為41.49億元,同比增長40%;毛利為2.28億元,上年同期的毛利為1.88億元;毛利率為5.5%,較上年同期的6.4%下降0.9個百分點;期內虧損持續擴大為1.16億元,期內虧損率為2.8%。

值得注意的是,邁馳智行為銀河E8提供的智駕方案只支持高速NOA,是吉利千里浩瀚智駕5個等級中最基礎的方案。千里浩瀚H3版本,也就是基於J6M的智駕方案,由吉利研究院牽頭,福瑞泰克是Tier1供應商,輕舟是提供算法支持的Tier2供應商。

不過,雖然曠視科技在吉利智駕版圖中尚未「大展拳腳」,但吉利在這場資本局里收穫頗豐。2024年,千里科技自曠視科技團隊進入后,市值從160億元一路飆升至400億元,漲幅高達150%。截至目前,千里科技市值約為520億元,較2024年底增長超30%。

市場突圍前景不明

千里科技的定位,既是服務吉利體系的子公司,也是面向其他車企的智駕供應商。千里科技此次H股上市募集資金,主要用於三大方向:一是AI技術研發與產品升級,包括強化RLM模型、迭代智能座艙系統;二是產業鏈戰略整合,通過產業基金深化與合作伙伴協同;三是拓展國內外銷售網絡,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

千里科技聯席總裁王軍曾表示:「千里科技是一個獨立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供應商,會全力支持好吉利汽車的產品解決方案,也會拓展並支持其他車企客户的發展。我們作為一個零部件供應商,核心業務邏輯是做B端大客户生意。」

王軍認為,千里科技做智駕供應商還有機會。「車企盈利需要產業分工以實現規模效應,智駕行業正從‘混沌期’慢慢走向OEM(整車企業)、Tier 1、Tier 2,這是必然規律。」但更多的業內人士認為,主流車企已經深度綁定智駕供應商,當前智駕行業的格局已經基本定型。

在經歷過多輪淘汰賽后,智駕行業逐漸形成了以華為、卓馭科技(原大疆車載)、地平線、Momenta、輕舟智航、元戎啟行等為代表的頭部企業市場高度集中的格局。爲了鎖定優勢供應商,整車企業和國際Ter1均加大了對智能駕駛方案供應商的投資。

2024年10月,安波福以5.7億元戰略投資MAXIEYE智駕科技;2024年12月,長城汽車獨家投資了元戎啟行1億美元C輪融資,今年又向元戎追加投資;2025年4月,奇瑞汽車與立訊精密聯合向輕舟智航注資1億美元,商湯絕影也與奇瑞合作密切。

2025年9月,中國一汽收購卓馭科技35.8%股權,四維圖新拿下鑑智開曼39%股權,整合智駕資源卡位中高階賽道;賽力斯與阿維塔分別向華為支付第三筆股權轉讓款,兩家車企各獲得華為引望10%股權。

千里科技也獲得了來自奔馳的股權投資,但在入股千里科技的同一天,奔馳宣佈與Momeanta加深合作,基於Momenta飛輪大模型,雙方聯合研發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即將發佈。值得一提的是,BBA(奔馳、寶馬、奧迪)已全部與Momenta開展了合作。

「車企在低階智駕方面,大都會選擇供應商來做,但也都是優先選擇已合作過或投資過的智駕方案商。高階智駕有一部分會與所綁定的供應商聯合開發,一部分會直接用華為,不大可能用千里科技,車企對其他車企的智駕方案天然具有排他性。」廣東某新能源車企的一位智駕工程師對經濟觀察報説。

該工程師還説:「千里科技更像是要從華為手里搶食,但毫無疑問華為現在是中國智駕實力最強的,未來也會長期如此,所以留給千里科技的市場的確很少。」目前,華為鴻蒙智行的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和尚界‌「五界」,均採用華為乾崑智駕,覆蓋從15萬元到百萬元級的全場景車型。

北京某智駕方案公司高管向經濟觀察報表示,相比技術短板和行業格局的問題,千里科技當前最大的挑戰還在於后期的整合效果,「要整合這麼一大堆不同的利益相關方,非常考驗組織能力。」

在千里科技的組織架構里,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車BU)創始人王軍出任千里科技聯席總裁,並擔任千里智駕公司的法人。前華為自動駕駛團隊創始人、現吉利控股集團首席智駕科學家、極氪汽車集團副總裁陳奇任千里智駕公司的聯席CEO,曠視創始人楊沐為千里智駕CTO。

天眼查顯示,千里智駕與千里科技並沒有隸屬關係。但千里科技的港股招股書説明,重慶市國有控股的江河啟興同意由千里科技旗下的智騏鑫旺控制江河啟興的主要公司事宜,千里科技擁有千里智駕超50%的投票權,並控制董事會,千里智駕成為千里科技附屬公司。

王軍和陳奇為吉利的智駕體系搭建立下了大功。「千里浩瀚」的「浩瀚」是極氪的「浩瀚智駕」,由陳奇主導研發,他也負責千里浩瀚的H5、H7、H9等高端平臺研發。根據千里科技的數據,千里智駕團隊有近2000人,但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極氪智駕團隊和吉利研究院。

上述北京某智駕公司高管説:「當然,千里科技還可以供應給沃爾沃、smart,能把這些做好就很不錯了,但想要做好Tier1還是很難的。」

(作者 周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